-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
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
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
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
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
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
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
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
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
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
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
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
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
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
扩展资料:
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关于印刷术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
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术
- CarieVinne
-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
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
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
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
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
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
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
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
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
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
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
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
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
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
扩展资料:
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关于印刷术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
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 大牛哥
-
(2012·黄石)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