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可云
-
既然已经意识到,就应该在练习的时候注意控制自己,形成习惯,另外多听多读一些材料,可以听材料原音是怎么朗读尾音的,多模仿,一定要多读,慢慢的就不会这么刻意的注重尾音了。
朗诵、朗读的理论和技巧的探讨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朗读的类型 【摘录自台中师院副教授陈弘昌博士之文章】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朗读。
(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三、引读 【台东师院语教系何三本教授之文章】
※定义: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常生活中听比讲的机会多,听的人应该知道如何一面听一面运用思想,将别人叙述的要点和主要意义分析出来。因此,这是一种读与听并重的方法。
※有听众的朗读练习方法如下:
(A)分两组朗读: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准备一种朗读材料(事前不让另一组知道)。朗读时,第一组朗读,第二组静听。朗读完了,教师考察听的那一组了解的程度。然后再由第二组朗读,第一组静听。
(B)个别的朗读:朗读前,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的每个儿童各自在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简短材料,上课时轮流向同组儿童宣读自己所准备的材料,然后全组共同批评讨论。
(C)表演性的朗读:选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给担任表演的儿童,令其分别担任朗读,其余儿童为听众。
如果遇到诗歌、韵文等课文,可以配合音乐课教导吟唱,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儿童了解中国文字声韵之美,并捕捉诗、感染诗境中的美感,用情以运声,由声以表情,提升心灵境界。
四、朗读指导,应遵照的注意事项:
朗读宜在对课文内容及生字新词有所认识之后才指导。
教师先要范读,以供儿童模仿,故教师必须注意字音声调的正确,以及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注意儿童发音是否正确,如要纠正误读,宜在儿童全文读完之后,师生共同修正。
朗读的语调要自然,声量要合宜,少用大声齐读,以免影响隔壁班的同学上课。
朗读是一句一句地读,要扩张视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读。要读出标点符号来,惊叹号的读法与问号有别,句号读法当然与逗号不同。 要指导学生各类型句子的读法,如陈述句声调要平,疑问句声调由低而高,祈求句声调要缓,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叹句慢而沉重。
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壮的、悲哀的、激昂的、凄凉的等不同的文情,应以不同情感的语调朗读。
每次朗读的时间,应以儿童当时学习的情境来决定,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
儿童程度较低,或教材较难时,即使中年级,也可采用朗读指导,以提高儿童的理解。
五、朗读惯用符号
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读及朗诵理论及技巧探讨的课程后,我找到朗读的惯用符号,
读者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撷取各种的精华,另创一种朗读符号。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来能得心应手,不易产生错误就可以。
六、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