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端午节不应该相互互祝快乐,而应相互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是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传说在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
另外端午节这天不可以回娘家过节,不然家庭中所有人都会走霉运。这个属于老一辈人的传统思想,但还是要注意。
端午节虽然作为一个节日,在传统的老黄历中并不是一个上好的日子,在这一天可以家人团聚,但是那些喜庆的活动就不要做了,比如说是搬家,或者房屋动工,又或者是上任,开市。
扩展资料
1、在节假日的饮食中,菜肴丰富,往往存在肉类过多、过于油腻的特色。主张要留意主食与副食的调1配,发起以素食为主,荤素调配。荤素调配平衡能够激发人的胃口,确保养分平衡
2、端午节里,自身粽子就现已很难消化,再加上丰富的节日大餐,大家的肠胃通常都被堆得满满的,此刻挑选的零食应以消化为主。
3、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 牛云
-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可品
-
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是个重要的日子,驱凶辟邪是个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周易在线在此提醒大家可以在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用一些传统的方法为家人去病消灾。
端午节即将到来,你是不是想在端午节迎来好运呢?下面介绍一些怎样祈福、保平安、开运旺运的方法,供各位缘友参考,也提前祝愿您端午节快乐!
1、佩戴香包驱邪瘟传爱意。
端午节佩戴香包,传统认为有辟邪、驱瘟之效。实际上,香包里面放入朱砂、艾叶、雄黄、香药、石榴花,散发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对蚊虫而言就是克星,所以,有辟邪驱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和款式,美女们还可以用各种香味的香包送给意中人,来表达爱意。
2、戴五彩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
五色线是最常用的开运物。五色丝线,即绿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五色,五色分别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色绳手链具有五色合欢的功效。想早日告别单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绳手链戴在手腕上或脚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脚,女生戴右手或右脚,可以增旺八方人缘添喜气,会对招来好姻缘有帮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后佩戴,效果更佳。
3、结伴出游,祛病调心。
旧时,在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间田野游玩一天后,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叶经水煮后洗澡,被称为“游百病”、“洗百病”,这样做可以去除邪气晦气,一年平安健康。在现代,平时的学业、工作上的压力,使大脑经常绷紧,端午节,可以选择出游,适当的放松,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到郊外游玩,和品尝一些特色美食,不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惬意,身体的负能量减少,好运自然来。
4、端午节吃粽子好意头,增旺气场。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学业考运,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让好运道与你相伴。
5、端午放生积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节去放生,在端午节放生的开运效果相对平时的日子较为明显。
6、端午节戴葫芦,化煞催吉纳福好运道。
葫芦,喻“福禄”之意,有收纳福气的风水功效。葫芦形状貌似太极阴阳状,可号令三界,所以,在风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节期间,将一小葫芦吉祥物戴在身上,给自己带来好运道。
7、端午辟邪起命卦,时来运转好契机。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辟邪的日子,历经千百年之久的意念强劲,所以,如果你近期诸事不顺,运势不佳,健康欠佳的话,可以利用端午节这天作为契机,在门上挂上桃木类吉祥物驱邪,除去过往晦气,迎来好运道。
8、端午插艾好兆头。
在民间风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上插艾草和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瘴、化煞。也有吃五毒饼这一习俗,象征可以防小人,健康好运的好兆头。
9、端午日佩戴本命佛避邪保平安。
端午节此日在风水上讲,是避邪的重要日子,当天出行要远离医院、殡葬场所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较重,阴气重地方的人便很容易生病,如果之前运势不顺,健康不佳的人,可以在此日随身佩戴自己的本命佛辟邪消灾,化煞保平安!
- mBeta
-
1、忌下水
自古以来,端午节被认为和三个人有关系。
一个是屈原,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曹娥。
屈原和曹娥都是溺亡,所以人们认为这一天下水不吉利。
这是文化习俗上的说法。
而现实中,也是因为端午时节,河水暴涨,洪涝频发。
此时下水,非常容易出意外。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下水的好。
2、忌动迁
根据《风俗通》所载,我国民间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说法。
老一辈人讲究,盖屋、搬迁,都要选择良辰吉日。
这是因为,一家之中,住有土地神、天地神。
如果不谨慎,可能对家人不利。
3、忌出门
端午节这天不吉利,所以要在家里躲灾躲毒。
门外挂上艾蒿和菖蒲,画好钟馗守门,吃着艾草煮鸡蛋。
用艾草汁洗澡,编制艾草香囊。
未满周岁的婴儿,要藏在家中,古人称为“躲午”。
躲过这一天之后,防护都做好了,人再出门自然也就安全了。
4、忌产子
古人认为:“五月子者,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在古时候会被认为克父母。
《史记》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
其父田婴甚是厌弃他,甚至想方设法要除去这个孩子。
唐代著名的“法云公”,就是五月五日出生。
父母不得已,把他送到寺庙当和尚。
东晋名将王镇恶,出生于端午日。
家人觉得不祥,还想将他送人。
幸亏他祖父王猛做过前秦宰相,见识不同寻常。
他看了孙子面目觉得此儿不是常人,以后必有奇功,亲自给他起名为“镇恶”以辟邪驱恶。
后来王镇恶也确实有出息,纵横沙场,立下战功,成为赫赫有名的镇恶将军。
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把对五月五日的厌恶牵连到了孩子身上
反而酿出了更多人间悲剧。
5、忌食生冷
《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
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
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
内里虚弱,不适合食用生冷食物。
尤其是糯米制成的粽子,冷吃不易克化,千万加热后食用。
- 余辉
-
端午节禁忌
1、不可以行房事。在我们的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此九天为"九毒日")期间内是非常的忌讳行房事的。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在九毒日之期,行房纵欲不宜。此时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宣从农历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搏节,自可百病消除。因此,在我们的农历五月的九毒日之内是非常的忌讳行房事的哦。
2、不可以游泳。在我们农历五月的时间内是非常的忌讳游泳的,当然了,其实这个也不是说是整个农历五月都是不可以游泳的,这边指的主要是我们的农历五月这一个的端午节当天是不可以游泳的,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莒莆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例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和吴月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各由来的说法,都有各自的原因。其中纪念屈原之说,是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的。下面介绍端午节为何用来纪念屈原的故事。
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因此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人们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大臣的思想是深刻的。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假日,在这天,人们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和经典的习俗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赛龙舟。相信大家都看过划龙舟比赛吧,它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的起源是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直到今天,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从现在的角度看,赛龙舟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了,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2.插莒蒲、艾叶。这个习俗的出现是因为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故相传五月五日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葡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3.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吃什么
下面介绍几种端午节吃的食物:
1.粽子
做法:将糯米泡一夜,然后把花生米、虹豆泡6小时以上,五花肉切块加酱油、姜、料酒、糖和盐浆一夜。把粽叶泡软,取一片粽叶折出一个三角,放一勺米,再放豆、花生米、肉和枣,最后再放一勺米。用手压实米,把粽叶从上往下折桑,桑成三角形,用棉线绑结实。在高压锅放进没过粽子的水,上面压一个盛水的盆,盖好锅盖,扣限压阀烧开一个半小时即可。
2.煎堆
做法:将糯米粉150克用清水和成粉团,放人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350克生糯米粉、100克白糖揉成面团作为为皮料。将红糖、白糖加适量清水煮熬成糖胶液,再加入爆谷花、花生仁和芝麻仁拌匀成馅,并趁热按成小团。然后取皮面55克,包入馅料750克,搓成圆形,洒上一层水后,粘上一层芝麻,即成煎堆生坯。最后锅内加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生坯,炸至膨起呈圆形至熟即可。
3.吃鳝鱼
砂锅鳝鱼的做法:先将冬菇浸软去脚、烧腩切块,蒜肉用将滚之油炸黄捞起,把鳝鱼洗净抹水斩块,加腌料腌二十分钟。然后将鳝鱼沾满生粉用滚油大火炸黄捞起,约二分钟后重炸至金黄色捞起。再将生菜洗净,切短段放在煲仔内。[美食中国]在锅内放油一汤匙,爆香姜、蒜,放冬菇和酒半汤匙,加入调味煮滚,把烧肉和鳝鱼兜均匀,倒落在己放有生菜之煲内,最后加盖大火煮滚,放葱和加油二汤匙即可。
文化影响
端午申遗
中国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当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昨日,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据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2009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2008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诗句作品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不详)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竞渡曲》(唐·刘禹锡)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竹枝歌》(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 侠客
-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 我不懂运营
-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呵呵]
- echo
-
1粽子不宜多吃
端午节吃粽子是标配,也是一种仪式感,北方甜粽,南方咸粽,但是粽子其实吃多了不好消化,会增加消化酶的负担。特别是本身肠胃不是很好的人,吃太多粽子会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肉粽、蛋黄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
不仅如此,粽子热量很高,一个咸粽子大概是400-500卡的热量,需要控制体重的朋友们更不能吃多。
2、不宜生娃
农村有一句俗语:“端午之日不生子,生子父母必克死”。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而五月初五则是“恶月恶日”,所以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运气都不好。
端午节不宜生娃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孟尝君因为出生于端午节这天,就被父亲弃养。好在母亲舍不得,才想办法把他寄养在外面,等到孟尝君长大后才将他带到田婴面前。
其实这是一个迷信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端午出生的人运气各有不同,肯定不会像古代谣言般穷途末路,所以大家也无须担忧。
3、不宜说“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一个比较悲壮严肃的日子,跟祭祀缅怀有一定的关系,被视为屈原投江的受难日。
不同于儿童节,国庆节那样欢快,用“端午快乐”有点用词不当,为了表示尊敬,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端午节安康”。
4、不宜下河游泳
以前人游泳大都是在河里,没有游泳池,端午节正值雨季容易发生山洪,在河里游泳很危险。虽然现代游泳设备环境都远超以前,但是端午节天气炎热,身体燥热,遇到冰凉水的刺激,容易出现抽筋,难免会发生意外。
另外,古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尽量不要下河游泳,以免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在现在看来,这说法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游泳还是要多注意安全。
5、不宜招惹“五毒”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蜘蛛、 蛇、蟾蜍、蝎子和蜈蚣,据说在端午节这天,五毒毒性更强,所以大人一定要提醒家里的小朋友不要抓五毒,遇到也要避开。
6、忌戴大红大紫的珠宝
由于端午节是个缅怀先人的节日,所以不适合带鲜艳的珠宝首饰,什么红碧玺、红宝石等红色玉石珠宝,尽量不要佩戴,另外,紫色被古人称作尊贵色,端午当天最好也避开这个颜色,特别是祭祀的时候。
7、 不吃娘家粽
以前物资比较匮乏,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在端午节回娘家吃粽子会增加经济压力,后来就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不要再回娘家吃粽子,一方面防止娘家生活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还会带走娘家福气,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现在看来,也是迷信。
- 苏州马小云
-
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是个重要的日子,驱凶辟邪是个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周易在线在此提醒大家可以在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用一些传统的方法为家人去病消灾。
端午节即将到来,你是不是想在端午节迎来好运呢?下面介绍一些怎样祈福、保平安、开运旺运的方法,供各位缘友参考,也提前祝愿您端午节快乐!
1、佩戴香包驱邪瘟传爱意。
端午节佩戴香包,传统认为有辟邪、驱瘟之效。实际上,香包里面放入朱砂、艾叶、雄黄、香药、石榴花,散发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对蚊虫而言就是克星,所以,有辟邪驱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和款式,美女们还可以用各种香味的香包送给意中人,来表达爱意。
2、戴五彩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
五色线是最常用的开运物。五色丝线,即绿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五色,五色分别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色绳手链具有五色合欢的功效。想早日告别单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绳手链戴在手腕上或脚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脚,女生戴右手或右脚,可以增旺八方人缘添喜气,会对招来好姻缘有帮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后佩戴,效果更佳。
3、结伴出游,祛病调心。
旧时,在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间田野游玩一天后,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叶经水煮后洗澡,被称为“游百病”、“洗百病”,这样做可以去除邪气晦气,一年平安健康。在现代,平时的学业、工作上的压力,使大脑经常绷紧,端午节,可以选择出游,适当的放松,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到郊外游玩,和品尝一些特色美食,不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惬意,身体的负能量减少,好运自然来。
4、端午节吃粽子好意头,增旺气场。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学业考运,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让好运道与你相伴。
5、端午放生积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节去放生,在端午节放生的开运效果相对平时的日子较为明显。
6、端午节戴葫芦,化煞催吉纳福好运道。
葫芦,喻“福禄”之意,有收纳福气的风水功效。葫芦形状貌似太极阴阳状,可号令三界,所以,在风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节期间,将一小葫芦吉祥物戴在身上,给自己带来好运道。
7、端午辟邪起命卦,时来运转好契机。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辟邪的日子,历经千百年之久的意念强劲,所以,如果你近期诸事不顺,运势不佳,健康欠佳的话,可以利用端午节这天作为契机,在门上挂上桃木类吉祥物驱邪,除去过往晦气,迎来好运道。
8、端午插艾好兆头。
在民间风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上插艾草和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瘴、化煞。也有吃五毒饼这一习俗,象征可以防小人,健康好运的好兆头。
9、端午日佩戴本命佛避邪保平安。
端午节此日在风水上讲,是避邪的重要日子,当天出行要远离医院、殡葬场所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较重,阴气重地方的人便很容易生病,如果之前运势不顺,健康不佳的人,可以在此日随身佩戴自己的本命佛辟邪消灾,化煞保平安!
- xinz
-
端午节三大禁忌,如下:
1、不操办酒席和举办庆祝活动。
端午节被称为“恶日”,这天是不适宜举办酒席和举行庆祝活动的,像结婚、开业和庆典等活动都不适合在这天举行,很多农村老人这天也讲究不搬家和装修房屋。
2、忌去阴暗潮湿的地方。
端午节是“五毒”开始活跃的日子,蜈蚣、蝎子、蛇、癞蛤蟆和壁虎这五毒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果去到这样的地方遇到它们显得不太吉利,尤其是如果招惹到它们被咬伤会得不偿失。
3、忌正午时分在阳光下暴晒
家里有孩童的在端午节这天按照传统习俗是要“躲午”的,也就是要躲午时的太阳,防止被太阳晒到孩子娇嫩的皮肤。
相关内容
端午也被叫做端阳节,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这一天阳气最盛,而且也是民间杨公十三忌之中的第五个日子,杨公指的是唐代中国四大堪舆明师之一:杨筠松,因为杨筠松一生用堪舆之术为无数贫人造葬作福,深得民心,人们尊称他为杨救贫。也被尊称为杨公。
- LuckySXyd
-
端午节禁忌
已婚女人不在娘家过夜,民随肤没间的说法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也就是不在娘家过端午节,不能游泳:老人都说这一天不要游泳,应该是出于安全着想
孩子戴的香包不要弄丢了:英兼在北方,端午节孩子都佩戴香包,要戴一整天,都说对孩子有庇护作用
不要办大张旗鼓的事情:这一天不要办开业、结婚等隆重的事情罩惹。
- 朽月十八
-
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 振金
-
你好朋友,端午节有什么禁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最主要的就是不能搞大型的娱乐活动,其实就是不能说开心快乐。这是端午节的最大禁忌,端午节也是治国流行的周,渡劫5月是一个渡劫,所以一般是不要办,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