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养清正和雅之气

2023-06-22 16:21:51
大鱼炖火锅

上一篇文章有聊到“禅茶一味”这篇文章接着继续分解本人对“禅茶一味”读解。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雅致、脱俗。

禅茶与八正道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八种生活标准。分别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

正见:正确的思想、知见,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知道如何过好这一生,在遇见困难挫折时才不会迷茫,失去方向和希望。

正思维:正思维的先决条件是正见,有了正见的引导才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树立正确的思维。人与人最多的差别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别,不同的思想,就有不同行为,导致不同的人生状态结果。

正语:正当合适的语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说出的语言的善的柔和的,能给予对方帮助的语音,在鼓励安慰他人时,不仅帮助到他人同时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再一此树立起自己的信心,内心也会越来越有力量。

正业:分为两种意思,其中一个是指正当的行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也需要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但要选择正当的行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而获得。

正精进:当我们有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就需要落实和践行,确定人生的目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实现它却是很难的。如果确定了目标而不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可能。与其冥思苦想,还不如身体力行的去付出自己的行动。没有行动,再好梦想都只能是泡影。

正命:指正确的生活,生命合乎正法而生存,人生起伏跌宕才是正常的,不可能一支独秀的往上冲,像目前全球市场经济都不是很乐观,各行各业都有影响,但我们也要客观正确的面对,放慢前进的脚步,适当的做调整,更好的沉下心里成长自己,等待时机蓄力而发,正所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正念:烦恼即菩提,从痛苦的此岸到快乐解脱的彼岸,只在我们思想转变的一念之间,所以活在当下,没一个当下我们都是保持善的,积极乐观的心念。

正定:有了前面所讲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等才有正定。它是环环相扣的, “正定“我们内心的稳定,如果我们的方向是错误的,为人处世都是负面消极、自私的,那我们的人生就不可能会坦然自在,内心也不会安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我们的心坦荡无私,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看起来也就是美好的。

喝茶品人生,人生就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茶文化”与“禅文化”是不同的文化形态,两者为何能够结合起来?

因为茶文化”是指以茶叶为载体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
2023-06-22 11:35:404

茶与禅的修行法义梳理

茶与禅的修行法义梳理: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茶禅,也叫茶道禅或茶事禅,是指佛教禅师把茶事活动(或叫茶道)作为参禅悟道的一种修行法门。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
2023-06-22 11:36:371

[茶道与禅道的关系]禅与茶道

  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两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与禅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道与禅道的关系   一、茶事以禅道为宗   著名的一休禅师有过这样的论说:茶应合乎佛法妙道。将禅意移入点茶,为众生而自观心,如是行茶道。   “茶事以禅道为宗”,揭示了茶道的根源。茶道不是游戏,不能作为慰藉玩乐来学习,而是以此来真正地磨炼自己的心。茶有礼法,还不止有礼法这形式。那种礼法归归根结底,贯穿着本来空无的真理。点茶,点是镇静、休息的意思。点茶是让心镇静,断除一切烦恼妄想,显出自己的本心、本性,到达本来清净无垢的境界。   “一切茶事所用之处,皆同禅道。自无宾主之茶,体用露地、数寄、馆乃至其他。处处无非禅意。究其详情,应知此意”。举出茶事中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词,都从禅语中来。在茶道深处品味那禅语的奥妙。   “无宾主之茶”是指主客都以无心的境界来行茶道仪轨。   “体用露地”,《法华经》:出三界火宅,坐于露地。《法华经文句》:见惑虽除,思惑犹在,不能名露地。三界思惑尽,方可名露地。体用的体是指本体真空,即我们的本心、本性所显露之处。茶心,也是真空。茶心什么也没有。无我无心,并且随时随地地无心点茶,便是妙有的真髓。   关于“数奇”有很多解释:1、是喜欢数寄的发音。2、数寄的字义有“数多寄心”。3、数寄的寄取自于奇,不能除尽,是不完整、不匀称的。4、“数寄屋”称为空屋,是空的意思和本来皆空、本来无一物等禅语相通。   “佗”,表示事物的不足状态。用禅语来说就是知足。事物不足之处反面满足,知足而乐。把一个人简素清寂乐于茶道称为“佗茶”。佗之茶,以枯淡,朴素以及“和敬清寂”为其精神,而禅的精神蕴涵在茶的形式中。   点茶的极意是了解自性,唯有和茶道成为一心一体,才能进入茶之三味。茶道中茶三味,并不在于品茶本身的味道,而在于心境达到杂念不起,无我,无心,显露自己本来面日的境界。茶本无形,其灵魂乃是禅道。它只是随缘而起。在茶道的深处品味那禅语的奥妙,便会明白茶味和禅味原是一体。   举行茶的礼法、礼仪是为了明了佛之妙法。茶道(禅茶)的真正精神就是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依禅茶而悟道,是以佛法为本,茶礼为末。由礼茶知真茶,礼茶之本为禅味真茶。   二、茶事乃修行之事。   “夫茶道原意,不选器之好坏,不论点茶场所之大小,唯取茶器入三昧,修行观本性”。   茶事也不是指点茶喝茶的方法,而是指处理茶器以做好心理准备。即进入所谓的茶三昧,直至达到不起杂念、无我无心的境界,显露自己的本来面目——真正清净无染的佛心。观佛性是茶事修行的主题。   “借茶事修行求自性,别无其他。主一无适,只以一心取茶器入三昧。若取茶勺,心只在茶勺,更无丝毫余念,始终在取。若放茶勺,心亦如前,但只专注于放。不仅仅限于茶勺、取放一切器物,一如上述”。这里所说的取放茶器的无心,完全达到这一点,就是茶之三昧。   “主一无适”是只限于一件事,一心地进入三昧状态。例如,取放茶勺时,只限于一个茶勺,必须使自己和茶勺成为一体,直到进入不带丝毫自我感觉的境界。自己的心随着器物的取入,由此至彼,自然而动。这种移动之心,必须是毫无造作的。心停留在一处而不移动,就不能说是三昧修行。有禅语说: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无心地使用茶勺,无心地放置茶勺。取一个器物时,手仍然是无心地动作,心也由此向彼地转动,这是茶事的妙趣,是修行的核心。   “三昧乃梵语,译为正受。不管何事,一心专于一处。远法师云:夫称三昧者,专思寂相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相寂则气虚神明。气虚则智恬。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者,是自然之玄,会一而致用也”。   “正受”意有等待、等至、止息、寂静等,心专注于一境,止息所有烦恼,并且因为无心而清净无垢。如此,便能够如明镜,照出万境。   “远法师”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将三昧分成“思”和“相”。思是主观的,相是客观的。主观的思专一了,客观的相便会寂静,如实地被主观照取,保持相的原本形态。这种主客一体的道理可用神朗和智恬来说明。神朗是精神明朗心情明快、舒畅。智恬是智慧虚恬之意,指智慧的清虚纯净。   “以茶器之取放而观(本心),直接教人坐禅工夫。坐禅非止静默而坐。故,去来坐立,均行坐禅要法,茶事亦如行住坐卧,修行不懈怠”。慧能的大弟子: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只要无我无心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由此至彼地做好,便是佛法极意。茶道的精神也是无我无心地达到道之极意。   “坐禅观法,易起龟毛兔角般无量烦恼杂念。唯以深厚工夫将之压住,使其余念不起。然而工夫之念烦恼之念易以混同,故生纷扰之忧。茶道却不同,活动肢体,处理器皿,故心亦寄托于此,不被他情所夺,且不难尽至。此乃出自一休禅师妙智”。   三、茶意   “茶意即禅意”。因为了悟禅意,而了悟茶意。“若不知禅意,亦不知茶意”。   “禅定之要”是指心不动。心不被外界所夺,内心清净不躁,禅茶也要无我无心地沉静下来。   “本来禅机”是说无心的活用。机是“弹跳”,是无心应物而现的灵活作用。如毽子落在地上,因反弹之力而弹跳。又如吊钟撞在树上,自然地发出声音,也是一种“弹跳”。如电光石火般的活用,就是本来的禅机。   禅茶是依据禅觉悟无我无心的境界。要珍惜光阴,尽早悟道,以无我无心的境界,所作所为全部自由自在,充满禅茶无碍三昧的妙味。   四、茶器   “禅茶之器物,非美器,非宝器,非古器。以圆虚清净之心为器。以此清净一心为器,乃禅机之茶。不论器物好坏,断除善恶邪见,于己之心索得实相清净之器”。禅茶的茶器是自己的本来清净之心,称为圆虚。圆虚是指圆满如虚空,遍一切处。禅家常显示一圆相,称之为大圆镜智,真空无相之本体。因为是不可思议的存在,所以,禅的宗旨就是要觉悟这一点。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一点的体现就应该说就是禅机的灵活作用。觉悟了自己清净心的人,其平常动作处处体现着佛做、佛行,没有丝毫的分别心,无为自然地应人接物,如电光石火般敏捷,那就是“禅机之茶”   “一心之器,非人陶铸而造。天地自然之器,阴阳日月,森罗万象,百界千如,具足一理”。天地万物都是实相清净的茶器。此即天地自然之器,“法尔自然”。天高地低,太阳永远东出西没;春天,芽发叶生;秋天,叶落果结;夏天热冬天冷,是天地自然无伪的景象。这景象就是诸法实相、实相无相,也是“虚灵不昧之佛心”。不明此理,而以浅薄的人间下智做种种分别,起种种妄想,遮蔽了真如的灵光。   “阴晴之间,光在闪耀。天空本有,一轮明月。”努力走进禅茶之门,不知不觉之间,心会沉静、纯净下来,自然会成为美器,本来的清净之心必会显现。   “乃天地同一,圆虚清净之宝器,亦为禅茶之机。古瓯陈器,非常奇玩,相对有何价值”。佛法的主体是讲因果因缘,从时间上来说因果,“因必生果”。如果从空间上来说,自己一个人不能生存,必须受全社会的恩惠。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圆虚清净才是禅茶的栋梁。心中没有任何障碍,法尔自然地回到本有模样,便是禅茶的灵活作用。   五、露地   “观今之世俗,称茶事之庭院为露地,实乃与露地本间相去甚远。原意之露地,露为训读,地乃为心。此乃显露自性之意。断一切之烦恼,露真如实相之本性,故称为露地”。   利休:露地之表,犹如松叶。不见纤尘,清净无染。   《金刚经》: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是分别之心看世界,那是不真实的世界。不对世界做世界是非之相,那就是真世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所住,那是妄心,如果心无所住,真正是无我无心,本心、本性、实相清净之心、真空妙有之相便会自然显现。   泽庵禅师:万事之行,不生欲行之心,若生,心便止于其事。因此,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于生心之处止心,手亦不行,若行便止其处。心生其处,同时而不止其处为诸道名人所说。止心生执著,堕轮回 。止心为生死符。看花红叶绿,生看花红叶绿之心,看花红叶绿之心却不止花红叶绿也!   慈圆有歌道:柴门花香任其香,世人看此空遗憾。   花无心地香着,我心停在花上注目看啊,身被香染,心却遗憾。所见所闻,心不留止一处,乃至极之事。   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1.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我,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   2.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以出世的品格标举着普世的道德: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静寂,这是传统的儒、道、释最高的修身养性的境界,通过茶道禅道,在现代生活中的典型运用,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范本。   3.“茶”字的字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 (《红缕梦》中妙玉论饮茶)品茗,其妙处正在于“品”。饮酒为“醉乡”,品茶为“醒乡”。从“醉乡”中觉醒过来,进入清纯的“醒乡”,才能体验人生,品味人生。   4.“佛法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时吃茶,将我们的身心安住于当下,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茶禅一味”的三昧。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佛法、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区区的杯茶之中了。
2023-06-22 11:36:441

“禅茶一味”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禅茶一味!佛饭二箸!
2023-06-22 11:36:534

日本茶道中禅的精神内涵

  日本茶道自开初就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中禅的精神内涵,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中禅的精神内涵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如果把禅寺里的宗教活动叫做“寺院禅”的话,那么茶道与禅宗就是一组平行并行的关系。   久松真一说:“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其修炼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盘。无相的了悟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自己开始研究茶道以后感到惊讶的是,其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无相的了悟,无相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形式。未渗透着无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说,茶道中必须渗透着无相的自己。即茶道文化是无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现。茶道又是一种根源性文化,它修炼人的身心,创造无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创造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茶道是创造文化创造者的文化。这些创造者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创造文化创造者。茶道是这样一种修炼人的天地,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创造的领域。在此意义上来说,茶道是无相自己的形成及无相自己表现的场所。”如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   在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被称之为“草庵茶”。草庵茶的茶道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   至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为追求茶道而终身不嫁的女子,为追求茶道而辞去公职的男人屡见不鲜。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日本茶道的茶与禅精神   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象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如果把禅寺里的宗教活动叫做“寺院禅”的话,那么茶道与禅宗就是一组平行并行的关系。   在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被称之为“草庵茶”。草庵茶的茶道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   至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为追求茶道而终身不嫁的女子,为追求茶道而辞去公职的男人屡见不鲜。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2023-06-22 11:37:381

茶道通禅,禅道通茶之说

一花一微笑 一茶一菩提 呵呵
2023-06-22 11:38:124

茶禅与人生感悟

茶禅与人生感悟   导读:我认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那么茶道与禅道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茶禅与人生感悟做一详细介绍。    茶禅与人生感悟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茶禅入性明心见境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与禅一直有着神秘的关联,茶意可通禅,至于是渐悟还是顿悟,就要看个人造化了。传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出关后眼皮无法张开,便把它们撕了下来,丢在地上,那地方长出一株矮树。他的弟子们摘下树上的树叶泡水饮用,发现这水竟然神奇异常,可以令坐禅的人保持头脑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彻地领悟佛的真谛,于是便有了“禅茶“一说。有人说,会喝且能有茶喝并能品味出禅意的人是种洒脱,无茶而能直入禅趣的人是种超脱,有茶而不拘泥于茶趣或是禅趣的人是种超越,无茶而能处处与茶道禅心相应的人则是奇迹。在我们看来,品茶悟禅无须刻意,禅意佛心也并非深不可测的玄机。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其中真味,便在这一饮一食的平常之间。   我们安排茶席,有茶壶、茶则、茶叶、茶碗之类,有些必不可少,自然不可或缺。而有些可有可无,则一概不列。俭约是一种美,留下空白,是为美留下时机、局面和想象。茶道不宜繁杂、琐碎,因为这背离茶道历史和文化本质。茶道之中的空白和简约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说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后,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了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最佳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茶道与禅道关系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佛法、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区区的杯茶之中了。   “茶”字的字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红缕梦》中妙玉论饮茶)品茗,其妙处正在于“品”。饮酒为“醉乡”,品茶为“醒乡”。从“醉乡”中觉醒过来,进入清纯的“醒乡”,才能体验人生,品味人生。   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以出世的品格标举着普世的道德: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静寂,这是传统的儒、道、释最高的修身养性的境界,通过茶道禅道,在现代生活中的"典型运用,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范本。   “佛法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时吃茶,将我们的身心安住于当下,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茶禅一味”的三昧。   品一杯禅茶,参一种禅机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称作茶道。   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茶人对于茶道的修证,称作茶道修持。茶道修持和生活禅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道"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实证,最终得以顿悟。   普通人的生活,大多不具备禅的超然性、超脱性,不具备禅者的喜悦安详,都是在痛苦中挣扎,谈不上什么生活的艺术,无非柴米油盐妻儿老小。当然,僧人也有种种的烦恼。不学禅的人烦恼就更多,即使是艺术家,他的生活也并不等于是艺术。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禅就是生活。在日常生活到煮水煎茶中,品一杯香茗,参一种禅机,这就是生活禅,所品味禅茶。禅茶冲洗了五脏六腑,禅净化了心性灵魂。在简约、淡泊的口味里,在清汤茶水中静心关照,止心止欲,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此心无住。   茶艺是泡茶者与品茶人使品茶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活动过程。卢仝通过这一过程完成了从凡人到圣人的转变;皎然通过这一过程完成了从僧人到禅人的转变。我们在卢仝的诗中读到了儒家的"济世",在皎然的诗中读到了释家"超凡".两人借助同一载体从不同的途径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
2023-06-22 11:38:191

茶与禅的人生人生哲理

1. 关于茶的诗句人生哲理 关于茶的诗句人生哲理 1.关于"茶"的哲理诗句 茶的哲理: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诗: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2.关于"茶"的哲理诗句 茶的哲理: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诗: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3.和茶有关的人生哲理 关于茶的句子1、人生如茶,好坏自知,冷暖无需等,是对是错,好坏真假,别认真,放下就好,一辈子不易,何必委屈。 2、人活一辈子,真真假假,总有好坏,总有无奈,懂了也好,不懂也罢,束缚的假,还是虚伪的笑,做好自己,随遇而安。3、命运的斑斓,人生的感悟,是对还是虚伪,做好自己,珍惜人生,别耽误了时间,别错过了冷暖,昨天还是昨天,自己还是自己,努力就好,暖了说出来,冷了藏起来,做好自己。 4、人生如茶,一杯往事,一段心尘,做人啊,就是做人,做事啊,就是做事,别总是那么认真,别总是那么老实,一辈子不易,真假别执着,生命别活的那么清醒。5、岁月不饶人,人生没有回头路,做好人生的今天,别负了来世,别错了今生,好人好心,还是无心,做人就是做人,别贪婪,凉了就走,别冷了心。 6、时间是最好的茶,人生是一杯白开水,做好自己的规划,分好自己的时间,别在意别人的说辞,别关系别人的话题。7、人生,是一个故事,这样开始,那样结束,总是那么迷失,总是那么难忘,是珍惜,还是无奈,只是人生的一个理由,对的人,还是错的事,如茶,如月,如风。 8、生命,是一段感悟,时间,是一段珍惜,人生多少的在意,世界但大,最初的世界,还是最后的唯一,只是生命的懂,内心的茶。9、冷的时间,酸的心,总有一杯茶,属于自己,属于生命,那么孤单,那么熟悉,那么冷漠,才知道阳光无法表达自己的心。 关于茶的古诗词一、《琴茶 》【唐】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二、《故人寄茶 》【唐】曹邺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三、《煎茶 》【唐】成彦雄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四、《焙茶坞 》【唐】顾况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五、《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4.关于茶与人生的句子 茶语人生经典句子 1、“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关于茶的句子。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2、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3、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4、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5.喝茶谈人生的诗句 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2.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 3.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 4.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5、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6、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7.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8.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9.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10、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1、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1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13.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14.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 15.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唐 白居易 供参考。 6.茶与人生的诗句有哪些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2023-06-22 11:38:311

茶与禅···?

其核心就是专注在做的事情,而通常我们走路并没有专注,我们吃饭并没有专注。。。脑子里在想别的事情。
2023-06-22 11:38:382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生于茶的什么功能

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023-06-22 11:38:561

茶文化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在魏晋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了我国僧道修行时常用的饮料。坐禅很注重五调,即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这种协调被运用到饮茶的过程中,心绪宁静,每一个步骤都既严谨又不失风味。在常人看来,拿壶倒水的几个动作再简单不过,但它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泡茶可以说是艺术境界了。
2023-06-22 11:39:042

和茶有关的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要喝多少茶,茶里的香味、甘味、涩味、苦味、意味、禅味,我们能品出多少?从第一杯茶到最后一杯茶,由浓郁到平淡,由浅尝到深品,永远有品头,永远品不到尽头。每一片绿叶都在高山深谷里浴过风雨云雾,听过鸟声虫鸣。简单的叶子,却有着绝不简单的经历。但它们是沉默的,在滚烫的水里它们并不发出惊叫,接受了这过于热烈的邀请,它们慢慢吐露出纯洁而芳香的情愫。摘自《品茶》李汉荣
2023-06-22 11:39:1314

禅茶一味香

我讳疾忌医,牙疼了许久也不想去看医生,怕他们把我有自愈能力的这血肉之躯当机器修理,把牙给我拔掉或者装上螺丝钉或者堵塞上一些填充物切断了血液循环便没了一切味道,我的后半生便永远失去了我的牙,我的牙提前从我生命中离去。由于吃药,爱喝茶水的习惯也按下了“暂停”键,恐怕影响药效此时也不敢喝了。 离京好久了,进了办公室,友人给了一盒茶叶让我品尝,我看了看口中不言心里暖融融的,到了只能关心别人和“苦其心志”的年龄,偶尔被别人关心和虚寒还是有些酸酸的不可道来的滋味。 经常出差在外难免候机和候车,也经常见到精致的小茶屋一两位娟秀的姑娘在甜甜的推荐着茶叶希望客人能够购买,自己也被推荐多次。有一次,在一个高铁站一位茶姑给我推销茶叶,讲这茶生长的环境在哪里哪里雨前雨后的经过多少工序的道炒制多么好多么好,殷殷切切的,真的很希望你能多买些。 “姑娘,这茶能有多好呢?再好,也不就是一些树叶吗?纵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或者生长在清泉淙淙的川溪之边它依旧是树叶,再好也要结合好的人生心态和旷达的胸襟,才能品出茶的滋味树叶的滋味和淡淡清水的滋味,用攀缘心猎奇心倾轧心高低贵贱心,是难以品鉴这大自然馈赠的味道的。”我娓娓连蒙带谝的道来胡诌了一通,其实我是嫌贵买不起强词夺理而已。 卖茶姑娘讲:“看你这人说的好像是大白话,却挺有味道的。”浅浅一笑。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其实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是寻常百姓家日常生计的必需品,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本来没什么也没那么神奇只是被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之后被名利客极力炒作之后,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其实回归本质它依旧是那一片叶子。 无论怎么说,这么多年代沉淀这一种叫“茶”的植物被赋予一种精神元素后其特质倒也与中国人的性情相契合,其含蓄沉静内敛耐力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阶层用山泉水调和了这一盏清汤、滴进去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盏清汤便融进些别样的情趣。士人的家国情结晨昏砥砺自己要修炼高尚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看世事的洞达,茶顺理成章地成为清雅曲高士人的偏爱。 《茶酒论》记载道:“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名草,号之曰茶”称茶为“素紫天子”,地位不可谓不高。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荐孟谏议寄新茶》对茶也是推崇备至:“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被描绘的泠泠丁丁煞有灵气。 与茶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总是那么唯美与雅致。上古时,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而也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因为口口相传逐渐人们又把“查”叫成“茶”,这听起来有些附会。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只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因其悲悯苍生的情怀被后人尊崇为“中华茶祖”。 也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茶便入了寻常百姓家。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平民化了成了日常云为一日不可或缺。 茶与禅的融合似乎是鬼斧神工的绝配,较为有名的便是禅宗“吃茶去”这句话头,本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参话头顿悟,认为“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蕴含着不可说的明心见性玄机。 前人也有这样阐述禅茶一味的:“遇水舍已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文字般若句句中的。 至于酒可能除了豪爽海量借酒消愁使酒骂座乃至发酒疯败家亡国外,酒的名誉不如茶之雅,至于佛家对酒更是列为五戒之内。 酒的传说与故事,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记载里更是不可枚举,只是较多的与败身亡家搅作一团乱麻般缠缠缚缚。《战国策魏策》记载道:“昔者,帝女令仪作酒而美,进之高,高饮而甘之,仪秋,绝旨酒:‘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大禹一语成谶,因酒而丧国的故事恰恰发生在他的儿子夏启建立的夏王朝,中国第一个的末代皇帝夏桀身上。夏桀宠爱妹喜,沉溺美酒。他派人开凿的池渠,流的不是水全是美酒。面积之大可以泛舟,称“酒池”。酿酒过滤的糟粕堆积如山,连绵长达十多公里,称为“糟丘”。他还是“仿生之饮”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让众人在酒池两岸俯首就饮,如牛饮河水一般,称为”牛饮“。终日烂醉如泥政治腐败, 社会 动荡,最后被商汤取代。商汤也没有矜持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肖子孙商纣暴虐肆酒掀起了我国 历史 上第一个饮酒高潮。“悬肉为林,盛酒为池”,一时俯首牛饮的,多达三千多人,男男女女一丝不挂地在酒池肉林中间相逐作乐。最终导致天怒人怒众叛亲离民不堪命。周武王大旗飘扬昭告天下会盟牧野大战,纣王穷途末路登上鹿台蹈火而死,因酒亡国遗笑千年。 后世的亡国之君、以及亡身亡家贬谪流放的雅士官吏,至于常人凡饮酒者无不做了悔青肠子的事,“破家散宅,广做邪淫”甚至为酒伤身比比皆是,其背后无不有酒的作祟酒的影子。 无独有偶,那个叶利钦总统去访问美国的时候,离开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时,叶利钦喝了很多酒。按计划,他回莫斯科的途中将于与另一国家的总理进行会谈,但当飞机抵达时,他的头脑还没有清醒。陪同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让副总理代表他去。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叶利钦不知悔改还抱怨属下,不是掉了脸的问题而是败坏了国家,也把俄罗斯弄得酒气熏天,萎靡不振。 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中如是说:“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天下好话佛说尽,只是终生愚痴难调难伏,依旧沉沦颠倒。 茶这枚树叶,酒这碗烈水,一浓一淡时浓时淡演绎了多少的人生况味。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当下得真趣,禅茶一味香。”禅茶一味当如是。
2023-06-22 11:40:031

2、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紧密相关,所以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你如何理解佛教禅?

这是个人爱好。茶与禅毛关系没有。可能以前有喜欢茶的‘得道高僧。
2023-06-22 11:40:101

禅茶人生是什么意思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2023-06-22 11:40:182

“止希”禅茶项目的构思

本文是基于当前有限的信息和认识基础上,针对“止希禅茶”项目开展的构思。文章从“止希”的内涵出发,提炼出其文化的核心点,并进一步展开了该品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从茶叶本身生产和消费特点这个角度,剖析了茶叶其品质的内涵,揭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任务,并由此梳理了当前各个维度的市场供应态势。最后,从营销的角度给出了“止希禅茶”的市场策略建议。 “止希禅茶”是什么?它能够解决市场什么问题?满足怎样的需求?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清晰明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进而实现企业的长久持续的发展。 “止希禅茶”是一款文化特征十分鲜明的茶叶。相比于市场上的各类茶品牌,我们的品牌先天就带有明确的文化指向性,鲜明的文化特征,无需后天添加和塑造。我们只要加以理解和表达,就可以用较低的沟通成本传播给我们的消费者,进而形成对我们品牌的固定认知。 “止者,停留也。” 代表目标、追求,代表戒律、节制。 “希者,若无也。” 代表稀有、无形,代表简洁、简单。 所以,“止希者,止于希也。”也就是说,人修行的目标和追求:应当丰富自己的内涵,具备极大、极广的价值与影响,同时又能达到无形、简洁的形式,以便更加高效、温柔地服务众生。 这就是我们“止希”所理解的人生观、价值观。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因此,禅就是一种途径,一种方法,一种路线,是方法论的内容。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修行,证得世间万法的实相,让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不断地深入,行动更加坚定。 所以,通过对禅的修行和领悟——“止于希”,达到对“希”的领悟和实践。因此,“止希”是愿景目标,“禅”是路线方法。 自古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说明茶与禅有相通之处。 仔细的观察,茶看似简单平常,实则内容丰富,拥有极大的信息量,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人都可以将茶中的精华部分激发出来,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精华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包含精神层面的。这种方法,就是理解茶,理解茶性,理解自己,通过对自己、对茶的调节,达到人与茶的协同释放,才能得到这种“心旷神怡!” 可以说,茶,是使内心与外境调和的工具和载体。 所以,“止希”是愿景和目标,“禅”是路线和方法,“茶”是载体和工具。 “止希禅茶”就是那些追求内心安定,外在价值的社会精英们可以借助的便捷修禅之路的载体和工具。 从宏观层面来讲,茶的需求呈逐渐旺盛的趋势,市场也在逐渐增大。这一态势除了自古的传统因素以外,消费者确实对茶叶的需求和要求在逐渐增大和提高,同时当下的各种茶叶企业的品牌战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叶从种植、采摘、制作到冲泡是一个非常不标准化的行业,因此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出来的茶叶,其品质也很难完全保持一个水平。即使是在通过流通环节到了消费者手中以后,消费者是否能够运用专业冲泡技术发挥出茶叶应有的品质与口感,是否通过对茶叶的冲泡和饮用得到了其它的、额外的附加感受,就更是一个变数极大的过程了。 所以,鉴于茶叶的原料、生产、流通、使用、感受等消费的全过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都会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品质感受。 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保证上述过程都能够标准化,并且大规模量产。因此可以断定:目前的茶叶市场尚处于不完善、不充分的发展状态。 物质维度的品质是茶叶品质组成的基础部分,它是一切品质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维度包含茶叶的品种、种植、采摘、制作、包装和流通。 这一维度的基本矛盾是: 消费者对于茶叶稳定品质的需求与生产的不标准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认知模糊,对于品质的感受不稳定,以及判断品质的标准不清晰等。次要方面在于生产者如何标准化自己的生产,并进一步引导、教育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认知和固化的行为。 要解决这一矛盾,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任务: 原料的稳定化 主要是指茶叶的鲜叶供应受天气、地域、栽培技术、供需关系影响,会产生品质和价格的波动,这一波动从生产源头上限制了企业的稳定生产和资金使用。有效施行原料的标准化评级以及建立茶叶鲜叶的期货市场,是推进原料稳定供应的可以选择的措施。 生产的标准 化主要是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生产流程、加工工艺,以及各项质量标准的标准化。不同企业建立符合自己产品定位的各项生产流程、工艺及标准,然后将这种标准固化和优化,则可实现市场的标准化。 营销品牌化 是在上述“两化”的基础上,进行市场持续运营,教育和引导消费者建立对茶叶品质正确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系列固定化的代表具有稳定品质的品牌,有效解决物质维度的基本矛盾。 感受维度的品质是茶叶是否锁定消费者,建立良好口碑和产生持续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感受维度的品质受口感、视觉、听觉、感觉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维度的基本矛盾是: 消费者对以冲泡口感为主的各项感官体验的要求与冲泡技术等相关服务专业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于口感和其它因素的品鉴认知模糊,对于品质的感受不稳定,以及判断品质的标准不清晰等。次要方面在于服务者如何提升自己对茶的理解,提升冲泡技能以及其它的对相关因素的把握能力方面,并由此建立一种较为稳定、和谐的饮茶服务关系。 要解决这一矛盾,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 冲泡专业化 是指不论是消费者自己还是服务人员,都要建立并逐步提升对各类茶的认识,对相应的冲泡技术的掌握,以及相关冲泡工具的掌握和运用。这个环节是前面 物质维度 品质发挥的重要保障,否则,茶的综合品质是发挥不出来的。 环境艺术化 是指在饮茶过程中,对于饮茶环境的营造要达到美的要求。环境是否能达到美的要求是 茶叶品质是否从物质维度跨越到精神维度 的重要环节,也是茶叶消费的是否产生巨大附加值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其中,茶具、茶席、茶人,都是这一环节的影响因素。 深刻把握专业冲泡和环境营造是对 茶叶品质的感受维度 的有效地发挥,才有了使 茶叶消费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跨越 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感召,帮助消费者实现切身的体验感受,从而有效解决感受维度的基本矛盾。 文化维度的品质是指消费者对于饮茶行为的进一步深刻体验,通过对内自省和对外交流等途径,逐渐升级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逐步养成 和谐 、 安静 、 自在 、 智慧 等思考和行为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文化和理论的兼容并蓄的思想状态。这是建立消费者忠诚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持续、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一维度的基本矛盾是: 消费者对精神愉悦、成长发展的追求与茶文化缺失、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于精神愉悦与个人发展有潜在的追求,但是不能清晰的感知和表达。次要方面在于茶文化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与之配套的传播、交流等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升级。 要解决这一矛盾,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任务: 体验抽象化 是指将饮茶过程中的若干观察、行为、体验和感受抽象成一系列可以通用的认知的结论,并且将这些结论与人们的修行和生活联系起来,产生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甚至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人)上产生不同的生活和修行哲学。这一过程是茶叶消费从 感受维度到文化维度飞跃 的最关键的环节。 认知理论化 是指将抽象出来的认知通过整理构建为一个逻辑自洽并能够知道现实生活和修行的理论体系,并且融入到整个人类的现存的主体文化体系之中,并产生现实的解释和指导意义。这一任务是中国茶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传播组织化 将这种利于身心体验的饮茶方式传播开来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理论的实际价值与运营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迅速传播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丰富和发展茶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由此,不仅可以得到商业和文化的双,并可以通过两者的互动产生旺盛的生命力。 显然,当前的茶叶市场上的各类公司和产品品牌大多都集中在茶叶的物质维度,在这一维度上展开竞争,并已经呈现了群雄逐鹿的态势:知名品牌坐镇、其它品牌云集、零散产品跟从…… 在感受维度,几乎是各位茶艺培训学校的天下,它们凭借对消费者感受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的做着诲人不倦的老师,有的做着替人把关的代购,当然也有人企图将这一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凭借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过优质的采购越过标准化的生产,并逐渐向上游发展。 在文化维度,是简单的拼接和混搭。茶+道家文化、茶+佛家文化、茶+商业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它们的特点是简单的 相加关系 ,尚未将: 理论、技术与工具 三者结合在一起: 茶文化、茶技术、茶 三位一体才是真正的、有力的、持久的文化产品。由这个标准来观察,国内尚未有成型者出现,但应该不乏思考着。 总之, 市场总矛盾 是:消费者对茶全方位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在当前的市场上,供应是由不同主体来承担的,且各自都有各自的意图。即使是这样,也与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 “止希禅茶”天然具有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拥有给市场提供最高品质服务的可能性。同时,中国自古以来“禅”的定位则是精英阶层,只有精英阶层才能够体会到(禅)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因此, “止希禅茶”的使命就是为中国的精英人士提供高品质的茶文化服务。 这一使命可以暂且的表述为: 茶即道! 因此,“止希禅茶”的市场任务至少包含三个: 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实体部分、信息部分、服务部分。从三个维度对用户进行服务和引导的同时,对竞争者建立跨维度的竞争优势。 实体部分包括: 信息部分包括: 服务部分: 上述的几个部分,是市场发展的情况,逐步完善、升级,最终建立起与我们用户共同发展的“商业-文化”生态圈。 瞄准市场上的高端茶叶的定价,制定我们的价格体系。 渠道方式 传统的茶叶销售公司、各类茶艺馆、各大茶艺培训学校等传统渠道是可以发展的主体; 还可以运用网络平台,以及三级分销等新兴的销售渠道作为我们的辅助; 渠道政策 全国统一定价,并针对各类不同的渠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分成政策; 建立和服务粉丝圈,建立“商业-文化”双向促进的联合体。 针对各类渠道,配送各类增值的茶文化服务。 媒体广告。 (略) (略)
2023-06-22 11:40:241

盛唐茶诗风格浅析

杨 升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 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独特的开创性,对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引导 意义。 [关键词]盛唐;茶诗;风格;茶文化;禅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71/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21(2014)02-0012-05中国的 茶文化 发展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可以 说结合雅俗,融冶儒道释三种文化精髓于一炉,早 已成为民族生活与精神思想的表征。茶文化在中国 起源很早,但饮茶与生命境界的思想结合则是到六 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随之而来的是茶文学的勃 兴,其中又以茶诗为代表。中国古代茶诗的兴起,主 要是在中唐,中唐以前的盛唐,算是一个过渡的阶 段。随着茶事逐渐进入文人的日常生活,盛唐的茶 诗也明显增多,不仅在数量上明显超过前代,而且 不少名家也开始在诗歌中吟咏茶事。虽然茶诗盛于 中唐,但其中体现出来的基本艺术格调和风格—— 淡泊俭约、和谐宁静、清幽闲适等,已经比较全面地 表现在盛唐茶诗之中。盛唐茶诗的数量虽然不算很 多,但却无疑是中唐茶诗艺术风格的前奏和奠基。 一、淡泊俭约随遇而安 同中唐以后茶诗大量涌现相比,盛唐茶诗不 多,这也说明当时饮茶仅限于较小的圈子中,比如 佛门、少数文人或上流社会的家中。茶因此也是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象征,那是中国历代文人追求 的精神境界,也是饮茶之人的精神特质。陆羽《茶 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 行俭德之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一诗中对茶 的描绘和评说,无疑是对陆羽的话进行了进一步的 提升和阐释:“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 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 草长,得与幽人言。” 盛唐诸诗人,在茶诗兴盛之初,便将这种茶人 的思想核心注入创作之中。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 储光羲,曾写过一首《吃茗粥作》,其诗云:“当昼暑 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 远云度,曾不避炎晖。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敝 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场 景:作者去友人家做客,正当盛夏,酷暑逼人,连鸟 雀也躲藏起来,周遭因炎热而显得十分安静,虽然 有高大的梧桐树遮阴,仍然热得要解开衣服取其凉 意。远处有几片云在移动,却遮不住烈日炎炎。主人 待客吃茗粥和蕨薇,直到日暮作者才缓步回家。此 诗的笔调一如其田园之作,质朴淡雅,诗中的情调,也与文字一样,透露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气息。 茗粥即茶粥,一种用茶粉煮的粥,是古人吃茶 的原始方法。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幼年时期,是不太 可能想到将茶作为一种饮料的,而更多的将它作为 一种食物。将茶叶加工为茶粥食用,是当时茶叶的 主要消费方式。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云:“茶…… 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北人初不多 饮,南人饮之。”[1] 无独有偶,王维也在他的诗《赠吴 官》中提到过这种食物:“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 糜难御暑。”这首诗描写的也是盛夏时节,从诗中可 见,茶粥在当时还不是家常必备的用品,但已经是 众所周知的解暑妙品了。 王维自己是饮茶的,他也不缺乏茶人所必须的 闲情逸致和艺术气质。王维自己说:“一生几许伤心 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半隐半官、半城 半郭、半山半水的生活,就是他无奈的政治选择。这 也是他在诗中劝告热衷功名的朋友“不如侬家任挑 达,草履捞虾富春渚”(《赠吴官》)回家归隐去的原 因。在作于上元元年(758)的诗《酬严少尹徐舍人见 过不遇》中,他写道:“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君 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 别人赋十韵》中又有“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的 诗句,是写同友人一道在山居竹园里饮茶的情景。 可见王维对茶的爱好,这在盛唐时期是十分难得 的,而茶之清新绝俗与王维质朴淡雅的诗风也极为 切合,故此成就了一段“诗佛”与茶文学的渊源。 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人钱起,是吴兴人,那正是 唐代产茶的圣地。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 茶诗自然不少。他长于应酬之作,诗歌技巧熟练,风 格清奇,理致清淡。如这首《过张成侍御宅》:“丞相 幕中题凤人,文章心事每相亲。从军谁谓仲宣乐,入 室方知颜子贫。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 欲知别后相思意,唯愿琼枝入梦频。”这首诗是典型 的酬唱之作,诗人过访长官宅居,遂作此诗,表达了 惺惺相惜之意,也赞颂了对方的清高脱俗。从诗中 也可见以茶代酒在盛唐已经风行,并成为文人清新 脱俗的标识。孟浩然初到京城时,也曾在清明时节 以茶代酒,遣送内心失意的愁思:“空堂坐相忆,酌 茗聊代醉。”(《清明即事》) 与钱起并称“钱刘”的刘长卿,也曾写过一首茶诗《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这是一首较早出现的 描写与茶相关的集会的诗歌:“到此机事遣,自嫌尘 网迷。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疏竹映高枕,空花 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傲吏方见狎,真 僧幸相携。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这首诗描绘 的是在寺院的一次茶会,参与者却多是文人官员, 诗的前四句,是对寺院环境带来的心境变化的烘 托。平时冗务缠身的官员们,到了寺庙里,便觉“机 事遣”,顿感之前的劳碌是“尘网迷”,从而悟出“万 法幻”的道理。而佛寺中脱俗的生态人文环境,亦令 人忘却俗世的烦恼,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一缕茶 香袅袅,机事全销,即便是平日里不可亲近的“傲 吏”,在此时也变得相处甚欢了。这首诗无疑称颂了 茶在当时文人社交场合的重要作用,即唤醒官员们 安适闲淡的“初心”,忘却缠身公务所带来的烦恼。 “诗圣”杜甫所作茶诗有六首,其中《重过何氏 五首》(之三)一诗,描绘位于长安南边的明德门外 樊川北原上的何将军山林,写尽丘园之静美,读这 首诗时,一种安宁而悠闲的意境跃然纸上:“落日平 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 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杜 甫的诗歌多描写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却透 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在春日傍晚的平台上, 和风拂面,一边坐着喝茶晤谈,一边斜着身子在置 于石栏的砚台上蘸墨濡毫,题诗于桐叶,多么萧散 自得!而眼前的闲趣又是悠长的。夕阳西下的余晖 中,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悠然品茗,看着如画美景, 翡翠鸟停在晒衣的竹竿上鸣叫,蜻蜓立在浮水移动 的钓鱼丝绳上,寥寥几笔,勾画出这静寂的境界,透 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幽雅情趣。这种幽静的情趣和 极自然而又极常见的景观正是诗人幽兴之所注,故 而诗人说, 从今以后, 如此情怀自是极其谙熟了。 杜甫的诗境,难得如这首诗般空灵悠远,茶之幽香 高品,更衬托诗人的心性高洁,使我们从杜氏传统 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之外,看到另一个高洁散漫的 “幽人”形象。 二、和谐宁静崇尚自然 前文言及诗歌中的“茶会”描写,盛唐时期,饮茶在民间尚未完全普及,因此茶往往与士大夫阶层 的雅集相联系,当时文人崇尚以茶当酒。茶宴的正 式记载见于中唐,钱起就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选 址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贤”那样纵饮,而是以茶 代酒,故能聚首畅谈,洗涤尘心,在蝉鸣鼓噪声中袖 手而谈,直到夕阳西下。钱起为记此盛况,写下《与 赵莒茶宴》一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 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全诗采用 白描的手法,写作者与赵莒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 宴,一道煮饮钱起故乡吴兴的名产紫笋茶,并一致 认为此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之后,已浑 然忘我,自觉脱离尘世,杂念全无,一心清静了无 痕。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 而散。这首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地啜茗图,除了令 人神往的竹林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烘 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蝉与竹一样,被古人用以 象征高洁的品质。人们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 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与清风 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 升华。 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曾作有一首茶诗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意境极为静谧安详,亦 能窥见岑参早期作品风格之一斑,与其边塞诗作的 壮丽奇美相比,别有一番情趣。其诗云:“京兆小斋 宽,公庭半药阑。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盛德中 朝贵,清风画省寒。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竹影 遮窗暗,花阴拂簟凉。君王新赐笔,草奏向明光。”岑 参心好清宁,天性恬淡,在居官前曾隐居嵩阳山中, 二十方出。这首诗是写一个官员的闲居景象的,其 中反映的生活样貌和精神状态,无疑是和诗人的追 求相契合的。“药栏”之名,当来自《九歌》中诗句“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药”在句中指的是白 芷,用这种香草以比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君子, 也可泛指优雅的花草。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曾云: “罂粟,……药栏中不可缺此一种。”[2] 岑参早期隐居 山中所作诗歌至今留存者并不多,但却奠定了诗 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之一,那便是平易自然、冲淡 宁谧的林下之风,这一风格,是伴随诗人创作生涯 的始终的。 茶能消愁解困,令人神清气爽,齿颊生香,乃文人生活必之必需,明代文徵明有“书卷茶炉百虑融”[3] 之语。 茶事自是文人闲暇生活中一大乐趣,历代文 人诗中对煮茶品茗绘声绘色的叙述,也是不厌其 繁,盛唐大诗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 茶》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包括诗 前的序)写仙人掌茶: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 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 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 悬,盖饮乳水而长。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 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 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 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 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 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 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 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的风格在盛唐茶诗中可谓十分独特, 李白突破了歌咏茶之煮饮或品茶之境的传统路 数,一反常态地细致描写了仙人掌这种名茶神秘 而独特的生长环境、不凡形态、品性特点和功能 效用等,用的是他惯有的奇丽雄豪的语言,把一 种生长于自然界的茶叶描绘得恍若产于天外异 境。李白独特的诗歌语言“造就”了异于其他诗人 笔下茶的“绝品仙茶”,从李白的描述中我们仿佛 可以想见喝了这种茶可以得道升天,至少,也可 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这种对自然产物用迷幻 的手法进行呈现,至少在盛唐,是属于李白的专 利。这首茶诗也因之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李白在 另一首与茶事有关的诗《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与前诗同样文笔恣肆,想象奇丽, 而“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一句,则把读者从 上述的“异境”中拉回了人间,展现了盛唐时期人 们的饮茶实况,更写出“雕梅”(在青梅果上雕刻 花纹)这种精细的点心作为茶食,在茶事活动中 的引人注目的地位。李白的茶诗,可谓纵情想象 与自然写实的完美结合体,在茶诗的历史上别具 一格。 三、清幽闲适充满禅意 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云:“开 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 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举饮,从 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4] 这是盛唐时期茶禅大兴 的记录,众多僧人在修禅之余,多以饮茶助修,不仅 用饮茶的方式来辅助参禅,也以茶供奉佛。事实上, 禅宗早已将坐禅饮茶列为规式,写入 《百丈清规》 中。丛林制度,由唐百丈禅师立《百丈清规》而建立。 《百丈清规·住持章第五》有“新命茶汤”、“受两序勤 旧煎点”、“挂真举哀奠茶汤”、“对灵小参奠茶汤”; 《百丈清规·节腊章第八》有“赴茶”、“旦望巡堂茶”、 “方丈点行堂茶”等条文,这也进一步促成了茶文化 与禅宗的结合。 当时的僧人过午不食,由于茶能使人神清气 静,因此成为他们最理想的日常饮料,有助于僧人 坐禅之静心、敛心、专注、清神,以达到观照“明净” 的禅境参悟。寺院的清幽环境,也有利于茶文化与 禅的结合。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云雾缭绕,得天 独厚,多有茶树生长。唐代禅林一直保持农禅并重 的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菜和茶, 且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 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命名。禅林于茶之种 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景德传 灯录》卷八“韶州则川和尚条”、“镇州临济义玄禅 师”[5] 等,都有禅师入茶园内摘茶并在茶园当机示教 的记载。 唐代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 使中国原有的茶文化更趋成熟。茶与禅就在这种氛 围中高度结合,并展现在僧人的茶诗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量以茶会友的诗篇;其次是在茶境中结 合禅法、化入禅境。这当中,茶成了僧俗之间最佳的 沟通媒介,也成了助禅的最佳凭借。唐代茶事因禅 而提升了其哲学内涵,正如裴汶《茶述》所谓:“其性 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至和。参百品而不 混,越众饮而独高。”(《续茶经》卷上)[6] 茶因其浩洁、 精雅的滋味与涤烦、去眠的功能,能与禅清逸、冲 和、幽寂的境界融合为一。民间,尤其是文人们,对 这种茶禅合一的境界多加仿效,于是形成了禅茶成 风的局面。 盛唐文人茶集,往往也是文人与僧侣的集会, 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 人房》就记载了一次这样的雅集:“良友呼我宿,月 明悬天宫。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削去府县理, 豁然神机空。自从三湘远,始得今夕同。旧居太行 北,远宦沧溟东。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诗题中 的“茶集”,或指一种茶会的形式。这类与茶有关的 文人雅集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对以茶代酒的崇 尚,象征着文人和官员的知识涵养的道德境界,成 为一股风潮。诗人们笔下对“茶会”、“茶宴”等类似 活动的记载,也十分常见。钱起曾写过两首相关的 诗作,其一为《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偶与息心 侣,忘归才子家。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岸帻看 云卷,含毫任景斜。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其二 为《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 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前者写三 人茶会,后者写的是两人对啜。作者在诗歌中展示 了为茶痴迷的文人们在空寂的心灵境界中品茗玄 谈的场景,读之使人意犹未尽,俗虑全消。 岑参早年也写过一首与在寺院中品茶的诗作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其诗云:“闻君寻 野寺,便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然灯 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此 诗描写禅门空寂,有一种凄冷的味道,独坐煮茗,灯 火昏暗,与世隔绝的心境,靠着一缕茶烟维系着生 命的律动,此诗纵然是对友人寄宿寺庙生活的想 象,却无疑夹杂着自身早年隐居深山与僧侣隐士怡 然相处的经历,与其后来的大漠铁蹄的风格,自有 别样的不同。 无独有偶,同是盛唐边塞大诗人的高适,也曾写过不少同类题材的诗歌,如《题净眼师房》:“白鸽 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倾人城,倾人国,斩 新剃头青且黑。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 钉。”高适在唐代诗人中属于官位最达者,故即便是 写僧侣茶事,依旧充满凌烟之气。僧房饮茶时看到 白鸽,是对岑寂境界的一种反拨,对僧侣外表的描 写,更显诗人个性的豪壮,整首诗虽然点出茶事,但 意图并不仅仅在于茶,而是描绘了大唐风骨中僧侣 多彩有趣的生活场景,在盛唐茶诗中,无疑是最具 有盛世豪迈特征的一首。 茶诗在盛唐渐趋兴盛并非偶然,这与当时文人 和僧侣中逐渐开始的饮茶习俗密切相关。而盛唐之 后,“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 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 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 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4] 正所谓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尧臣《次韵 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茶随之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文学作品中,并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影响的 代表和象征。从这个角度来讲,盛唐的茶诗奠定的 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崇尚自然、 和谐宁静、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具有独特的开创 精神,对于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创作,有 着重大的引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晔. 膳夫经手录[M].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1115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24. [2]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4: 86. [3]文徵明. 文徵明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98. [4]封演. 封氏闻见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释道元. 景德传灯录[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141,234. [6]陈彬藩.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2. [责任编辑:阮月华] An Analysis of Tea Poetry Styles in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YANG Sheng (School of Tea Culture,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 Tea poem creation sprang up in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witnessed the peak of the Chinese poetry,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a poem creation. The poets of tea poems during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basic styles of tea poems in the later ages. Namely, a desired state or order: indifference to fame, quest for simplicity, harmony, tranquility and naturerespecting. The unique innovation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significantly guides the later poets in their writing poems on tea. [Key words]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tea poetry; styles; tea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2023-06-22 11:40:381

元稹茶宝塔诗的意境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元稹在全诗的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诗客,泛指文人雅士;僧家,在唐朝盛行佛道教的时代,也是颇受人尊敬、有一定地位的职业。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箩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一种有柄有流的烹茶专用的小容器)中煎成“黄蕊色”,而后盛在碗中除去浮沫,即取之汤中精华也。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夜间邀陪明月”,而且早上也要饮,“晨前命对朝霞”,足见元稹对茶酷爱之深!结尾处,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谈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谈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全诗构思精巧,趣味盎然,不愧是古今流传的绝妙好诗。
2023-06-22 11:40:442

日本留学须知的茶道文化

  说起日本茶道,大家都知道它跟我国的茶道相比丝毫不逊色。日本茶道不止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现在就跟随出国留学一起来了解日本茶道的详情吧,欢迎大家阅读。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走进一间茶馆,品上一小碗经过一步步细心熬制的茶水,再烦闷压抑的内心也能纯净安静下来。茶道不仅是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艺术,更是增进友谊的途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品茶能够静心安神,可以体现“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与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的关键,其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    茶道观点: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奉行的四谛、遵循的四规、坚守的四则。这四个字是对日本茶道所有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只要一说到茶道人们从内心联想到的情景意蕴其实就是这四个字的抽象意念。   在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宗旨是: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泊出生的四种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从上面所说的几个内容中衍生出了日本茶道的种种优秀的技艺。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随。   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饮茶程序   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程序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茶道精神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茶道影响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几代日本茶人的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集宗教、伦理、美学等为一体,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体系。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不仅影响了日本国民的精神文化、建筑风格、陶艺制造和饮食文化,还在其生活习惯、服饰、绘画、插花甚至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茶道,就没有日本文化史。研究茶道,对于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有重要作用。
2023-06-22 11:40:511

和家人去喝茶的日记100字

喝茶的两个动作,感悟的让人心碎我心里一震,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即是这么简略,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本来又何曾不是这么简略?有些事何须纠结于心?有些人何须牵扯不清?很多时分,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本来能够像喝茶相同,不过拿起和放下算了。喝茶的两个动作,感悟的让人心碎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态:拿起、放下。浮沉时才干氤氲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韵;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机遇则成果茶艺。茶若人生,沉时安然,浮时漠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以后,自有人会记住你是怎么的真香满溢。低沉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停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赏识不尽的高雅背影。安静一点,漠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国际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 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洁的自个,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奔放随心,释茶之圆融安闲,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甚至真至拙至天然。懂不懂茶并不主要,千利休禅师说: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喝啥茶也不主要,合适自个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即是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用其中!
2023-06-22 11:41:001

急求3000字左右学期论文——从俳句和茶道中浅谈日本禅文化

3,4K字你让谁给你写啊
2023-06-22 11:41:242

什么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相关内容介绍: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2023-06-22 11:41:331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

  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1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2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3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4   禅茶一味书法作品图片5   禅茶一味   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 文化 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 传统文化 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然而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 对联 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山坡认为禅和茶在佛教当中,在生活当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而高古的茶境又要通过禅境去体现。   禅茶精神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   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   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   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   晓月初挂,风清云淡,独坐古韵茶室中,一卷在手,清茶在杯,暗香涌动,如江南水莲荡起的层层涟漪,将一份如茶的淡然,一圈圈的弥漫于心间。于是,一切喧嚣悄然远遁,一切烦扰消逝无踪,只余一颗心如水澄澈、空明轻灵、物我两忘,怡然自得。   茶,一片片吸日月之精华,含山川之神韵的青翠,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u2026u2026禅茶一味,可让人淡静,清心,沉思,寡淡少欲,心生清凉之意;让人心境如禅茶,澄澈空明,平和宁然。   “鹧鸪碗面云萦宇,兔褐瓯心雪作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边生。”古人品茶,筑心斋一间,远在浮世喧嚣之外,有书千卷,茶一壶,静品人间春秋。或阅读,或沉思,浅斟啜饮,意在茶中,怡然忘我;或挥墨疾书,意兴飞扬,一挥而就。之后,一盏茶,慢品细酌,回味无穷。   品茗禅思,定心入慧。一品,可滤杂念,如云出岫,如荷出水,洁净而风雅。 二品,可清心,如月色琉璃,若平湖秋月,坦荡而清澈。三品,可染灵性,如凤凰涅槃,如破蛹蝶出,有曲径通幽之感。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清醇,暖暖的一份真情,能清自己心可得小成就,能清众人心方成大圆满。而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正,清,和,雅”的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谛。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u2026u2026   
2023-06-22 11:41:471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的审美意识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的审美意识   导语: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日本茶道源自中国。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茶道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艺术、宗教、哲学体现了日本人的独特的美意识。   人茶合一的自然之美   茶自唐代传入东瀛,日本茶道受中国禅宗的影响而创设。公元1259年,昭明到中国天目山径山寺拜师学佛,学成归国时,将茶具、茶叶及饮茶方式和方法带回日本,广为传播。东山文化时期,禅师村田珠光创造了一种在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草庵点茶的方式,把清淡、简朴的审美观点应用到茶礼仪之中。16世纪经日本茶道大家千利休进一步完善,把宜人的自然融入庭院的设计之中,用寥寥数石、一朵茶花、一颗小草这种最简朴的方式将大自然浓缩于一个小茶室中,让人们直觉地感受、理解自然。千利休的草庵式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自然、朴素、色彩淡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与肃穆的气息。   讲日本茶道,自然要提到茶室,茶室的简述单纯及茶室里的器具均模枋禅院,所用的建筑材料也意在给人以清贫或回归自然的印象。每一个细节的设置,每一种材料的选择,茶人们以艺术家的匠心,像制作工艺品一样,求精致而寓深意,显现出茶人对艺术追求的理想。在整个茶的仪式中,崇尚的是平等,茶仪式是追求艺术氛围的。除了铁壶中的水沸声以外,没有任何声响,茶室的色彩是柔和的,即使在白天,室内也是幽暗的,客人们会精心地挑选那些颜色不亮艳的服装,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茶人在其中充分享受古朴与纯真。茶仪式同时又是崇拜自然的,茶的主人怀着虔诚的心,在这幅水墨画中勾勒出生动的线条,让人感觉似乎可以呼吸到大自然的气息。   饮茶不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个体的人可以是艺术品的鉴赏者,更可以是艺术品本身;所有的兴趣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真正的生机在于去完成而不在于完成。掌握了生活艺术的人便可以享受这种自然之美,世俗的生活可以发现美的极致,这些审美理想可在茶道中讨诸现实,茶道是基于崇拜日常生活里俗事之美的一种仪事。品茶,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使人以达观顺从的态度看待人生命运,在一种纯朴、平和、冥想中超凡脱俗。在茶道中可以体会到这种人茶合一艺术境界,由此也可以窥探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一种审美情趣。   和敬清寂的"意境之美   日本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集日本式建筑、庭园、工艺等为一体,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的开山者村田珠光提出了“谨敬清寂”四谛,将佛教中禅的思想引入茶道,为茶道找到了理论依据。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把茶道提高到艺术境界,改了一个字——“和敬清寂”。成为400多年来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并将其立为茶道的根本精神。千利休创造了日本美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日本茶道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其基本特色是恬静和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和”是指和谐,是说自然万物要处于一种调和的状态。和谐能更好地表达那种支配着茶道进行过程中的精神。茶室的气氛,就是要在周围创造出这种和谐的“和”,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到一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以及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清”是构成茶道精神的又一要素,可以说是日本人心灵的独特贡献。在茶道中,要求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清静静,心也要清净,不能有杂念,用纯洁无垢的心情来进行茶事。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①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是指“静寂”,“闲寂”,即当茶人完成了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和敬清寂”可以说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从这四个字中我们可以初窥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从中体会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的精神不变,简单的仪式、朴素的摆设、幽静的空间,茶事是在这样的扭转中展开的。在茶事进行时,茶人会心生一种美的“空寂”与“幽玄”,置身于这种境界,会对这种意境之美有更深切的体味。   茶禅一味的宗教之美   遣唐僧的来往加强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茶及饮茶方法才传到日本。公元805年遣唐留学僧最澄回到日本,带回了茶种并种植在京都比睿山延历寺的北侧,这里便形成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茶道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因此,日本茶道美学体现应该是禅学,日本茶道即是美的宗教。由僧侣引进的日本茶道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使茶与禅融会贯通,达到“茶禅一味”之境界。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茶道是由茶到心,又由心至茶的人生之路。”②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繁复而熟练的茶道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们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时光来领悟。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一生的时间。茶道正是在建立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把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人们通过发现闲寂,幽雅之中的美,掌握“茶禅一味”的理念,识茶道本身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努力追求的“茶心”,乃求道之心与娱乐之心的重合、感悟。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入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茶道在日本人的艺术生命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是在茶事中加入种种艺术性的作法而形成的一门艺术学问,因此,茶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征,对于提高人的情操和精神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茶道是体现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的古老艺术,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意识,通过研究茶道,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作为日本独树一帜文化结晶,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认识日本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
2023-06-22 11:41:531

喝茶中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一句所体现出的精神与日本茶道有相同之处吗

受到许多影视节目的影响,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独有文化。其实日本的茶道是源于中国,是唐朝时从中国传至日本的。只是中国茶道注重精神而不是形式,中国茶道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又曾经有过一段低潮期,所以相比与没有断代的日本茶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稍稍欠缺。但是中国茶道的内涵比日本茶道要深厚得多。中国茶道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的五境之美,追求的是“味”和“心”的统一的最高享受,比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要博大得多。周作人写过一篇《吃茶》,关于茶道,他是这么认为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经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这个描述中,“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可谓得茶道之三味。仅仅因为一杯茶,就可以以半日当十年,忘却了时间,这便是茶中的禅悟。将禅与茶相结合,源自唐代赵州禅师。他弘法传禅达40年,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他佛法精深,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有人曾问他:“二龙争珠,谁是得者?”禅师答曰:“老僧只管看。”赵州禅师回答的这五个字就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真谛。而他那一句“吃茶去”的谒语,便是以茶与禅相结合,让无数禅生打破漆桶,彻见光明的禅宗的精神,也是茶道的精神。中国茶道茶是中国“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七艺之至,是中国的雅文化,中国人喝茶讲礼仪,讲规矩,喝茶不仅要有完善的规范和品饮方法,还追求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将二者相结合的,便是茶之精神,也就是通常说的“茶道”。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的核心是“中庸、明伦、俭德、清寂”八个字。中国茶道在唐代传入日本之后,是本人将其略加改动,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其本质内容还是没有超出中国茶道的范畴。中国茶道不像日本茶道那么重视形式,也不追求极致的茶艺,双方共同的一个特征都是追求“心之安放”。但中国茶道强调与佛教的禅宗相结合,追求的是在茶道中的“悟道”,这种悟道从体悟茶之甘苦开始,进而解悟茶之禅艺,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最高境界。茶不是白开水,并不仅仅只有解渴的功用;茶也不是咖啡,不是单纯去以内含的化学成分刺激提神。只有像修禅一样的品茶,才能知道茶的妙处。茶能静心,禅能明性,茶禅一味才能达到内心的恬静。要做到茶禅一味,只能自己去体悟。何谓“悟”?但凡体
2023-06-22 11:42:011

日本茶道起源于哪里

  日本的茶道文化其原态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唐物宋品”,而茶禅一味的发源地夹山寺为日本茶道视为源头。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起源,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起源   第一阶段在隋唐,中国茶文化入“经”成“道”,有多批日僧前来留学,给日本带回了中国的佛与茶,始展日本茶文化“东方第一枝”。   第二阶段在两宋,中国禅茶文化日渐成熟繁盛,此时,“取经”的日僧络绎不绝,名僧容西两次入宋,居留中国达二十四年之久,带回了禅味浓烈的中国茶道,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和“茶禅一味”的墨宝带回日本,自己又撰著《吃茶养生记》,由此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师和日本茶道的先驱者。   第三阶段在明清,在中国禅宗教义和“禅茶一味”的理念刺激和引导下,一种以崭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现的茶道——草庵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先驱者便是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   珠光曾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那里得到了圆悟克勤的的墨迹。珠光将之运用于茶道,开拓出了日本茶道茶禅结合的新境界,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圆悟克勤的墨迹成了禅茶结合的最初标志,也是日本茶道界的最高宝物,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以示对圆悟的敬意。由此,珠光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日本茶道也就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茶禅一味的“美的宗教”。   日本茶道的历史   一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后记》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记事中,记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亲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宝龟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国的,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要上贡。《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说,在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也设有官营的茶园,种植茶树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是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成立。掌握最高权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团首领——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转移到镰仓。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将军源实朝醉酒,荣西为之献茶一盏,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书《吃茶养生记》。《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叡尊、极乐寺的忍性。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台子”后传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二)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的特点决定的。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   公元1396年,38岁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义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长秀、今川氏赖、伊势满忠协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著述《三义一统大双纸》,这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础,而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草创了能乐。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东山文化是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的东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这个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把这种建筑设计称作“书院式建筑”,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院茶”。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没有品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动,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为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风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净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之后,他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珠光跟一体宗纯(1394—1481年)参禅,获得一休的印可。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1502—1555年)承先启后。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师从当时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权威、朝臣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道。同时,师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陈(三人皆珠光门徒)修习茶道。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三) 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雄中最强一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统。群雄争战,社会动乱,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生死的烦恼,所以,静下心来点一碗茶成了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战国时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课。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时便热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经北向道陈介绍拜武野绍鸥为师学习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织田信长的茶道侍从,后来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他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础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学习和发扬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 江户时代   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创的统一全国的事业,到了其继承者德川家康那里终于大功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持续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杀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复兴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继承其父,终生不仕,专心茶道。宗旦去世后,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袭了他的茶室不审庵,开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袭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开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   除了三千家之外,继承利休茶道的还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他们是:蒲生化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织部,被称为“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织部(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将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风格的茶法。古田织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杰出的是小掘远州(1579-1647)。小掘远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茶人,他一生设计建筑了许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称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桂离宫。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远州作了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秀纲的茶道师范,他对武士茶道作了具体的规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当时十分流行,后继者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孙和弟子们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时,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时。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公认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国去日僧隐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国当时流行的壶泡茶艺传入日本。经过“煎茶道中兴之祖”卖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脚。后又经田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人使得煎茶确立茶道的地位。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 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日本茶道的许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里千家流派茶道家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中国时,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千宗室以论文《<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日本当代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风、沧泽行洋不仅对中华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2001年4月,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秘书长藤井真纪子等一行到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茶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彬藩、浙江大学教授童启庆、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会长范增平、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蔻丹、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顾问王镇恒、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宛晓春等纷纷前往日本访问交流。北京大学的滕军博士在日本专习茶道并获博士学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
2023-06-22 11:42:341

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之间有哪些不同?

使用的茶具,喝茶的顺序,泡茶方法,喝茶吃的甜点,以及关于茶的古诗,这些都是不同之处。
2023-06-22 11:42:413

茶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800字

一,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 二,论中国的茶文化 ( 2006-09-13 08:37)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六、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2023-06-22 11:43:231

我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於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裏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明《西湖游览志》称:“老龙井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未若龙井茶之清馥隽永也。”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  杭州余杭区的径山寺,处於山峦重叠,林木葱笼的西天目山中。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号称“江南禅林之冠”。清康熙书寺名“香云禅寺”。径山环境幽静,树林密布,流水潺潺。径山寺建于唐代,是读佛、论道、参禅、品茗的好地方。青山绿水品香茗。佛教中的参禅悟道,实际是“闭目静思,修心养性”。坐禅允许饮茶。唐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谈,以茶助经,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佛,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於僧客。僧客接茶后,不能立刻饮下,而是闻香、观色、再品茶,而后方可评论茶品;再谈经论道。到了明清时期,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影响甚至远播海外。日本禅师亲自到径山寺拜师取经,他们将径山的茶宴形式带回本国。据考,日本的茶道就是源自径山。
2023-06-22 11:43:332

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有什么影响?

(1)由于受到中国宋代饮茶之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日本建立了自己的“茶道文化”。即主张将品茶与坐禅相结合,在品茶修性的同时,达到参悟禅机的目的。进入桃山时代以后,日本的政治形式、经济生活逐渐趋于稳定,社会文化的主体出现了由贵族主导向庶民居主导的转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深含禅意并有一整套程式的茶道文化也随之成熟起来。受这一现象的影响,日本的陶瓷设计也逐步摆脱中国风格的约束,开始由模仿为主的“唐物”向具有本土特色的“和物”的转化。(2)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千利休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作为茶道用具,强调体味和“本心”;并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和茶人们表情庄重、凝神静气。(3)“茶道文化”所引出的便是“乐茶碗”。这种风格的茶碗一反贵族追求奢华精巧的审美观念,而崇尚质朴、稚拙、简约、恬淡的美,完全采用徒手捏制、切削的方法制作,而不用此前已普遍推行的辘轳拉坯法,以避免规则、对称、圆熟、雕琢之弊病,充分表现出了千利休所提出的以“幽茶”理论为核心的茶道观和茶陶观。许多设计大师的“乐茶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用品的设计,而是一种凝聚着设计者、制作者人生阅历以及精神追求的艺术创造。(4)继千利休之后,对日本陶艺发展影响巨大的是茶道大师古田织部。他对茶道和茶陶的见解不同于千利休。他在对贵族趣味、民间文化遗迹和中、朝等国文化艺术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形成了既讲豪华又求简朴、既尚沉稳又重流动的新的茶陶设计理论,这种理论和他的茶道观一样习惯上被称作“大名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日本的陶艺设计与制作越来越显示出本民族所特有的个性与气质,这标志了日本陶工艺设计正走向成熟。
2023-06-22 11:43:481

茶文化与品茶有什么意义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那么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一起来看看。   试述学习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   1、 掌握一种生活技能   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习俗,也是表达主客之间深厚友谊的一种方式。在熟悉和掌握了茶艺之后,如有客人来访,我们以茶艺待客,不仅更能融洽关系,而且也能提升品位。大家品茗谈天,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平添几分乐趣,无形中也提高了交往的质量和意义。   2、 掌握一种工作技能   随着茶叶经营的发展,茶艺馆的普及,以及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艺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部门已把茶艺作为从业培训中的一项专门技能,提出相应的培训要求和从业资格的要求。茶艺师已经被列入国家的正规职业工种,并被分为五个级别:初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和高级茶艺技师。   3、 提高生活品位   茶艺是现代时髦的休闲活动,它能使人得到健康的身心。茶是最好的保健饮料,养成饮茶的习惯,能让人精神愉快,保持身体健康,这已被几千年的经验及现代科学所证明。饮茶能振奋精神,开阔思路,消除身心疲劳,保持旺盛的活力。以茶入菜,以茶佐菜,可以发挥茶的美味和营养功效,增添饮食的多样化和生活的情趣。   4、 修身养性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总在感活得太累,似乎已经失去了自我。而茶具有性俭、自然、中正、纯朴的特质,饮茶作为一种清净的休闲方式,正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浮躁的心灵,平和着人们烦躁的情绪,成为人类最好的心灵抚慰剂。清净中令人神怡,和谐中令人轻松。   5、 弘扬中华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提起茶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殊不知这种被世人称为东方最美的文化艺术,原原本本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研习茶艺,学习茶艺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较大。茶文化活动可以使精神和身心得以放松,以应付人生的各种挑战。   三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一些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本身也好,围绕在它身边的事物也好,都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更加和谐的生活艺术,将其推广,必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茶文化与品茶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 却是非心、名利心。”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 :“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何谓茶德即茶之功德。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的“颂茶十德”即位:u2018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 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u2019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 息。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u2026 u2026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 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2023-06-22 11:44:101

在泡茶中茶艺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在泡茶中茶艺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导语:作为茶艺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茶艺师既要熟悉茶文化知识,又必须掌握熟练的泡茶技能。因为茶艺表演是茶艺师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所以对茶艺师来说,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要有规范的等级要求。   一、徐州茶文化现状;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属于中东部地区,为非产茶区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徐州市茶叶总消费额达20亿之多,全市茶馆、茶叶店已有3000多家。热爱茶,研究茶,善品茶的茶人、茶商更是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以前,由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徐州只有“老同昌茶叶店”和一些小的茶叶店,人们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大多数人喜欢喝茉莉大方,茉莉花茶,以及被称为“高沫”的茉莉花茶茶叶沫,那时候,还没有形成茶的文化,人们对茶的需求只是解渴。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喝茶的品位有很大的提高。已经由“解渴”发展到“品茶”,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武夷岩茶、铁观音等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红茶和金骏眉更是成为高端女士的喜爱。他们以茶养身,以茶养性,以茶悟道,茶文化逐步地在徐州大地悄然兴起,形成了茶文化的氛围。但是对于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人们对茶文化知识了解的还不够,这就需要一些专业人员从事茶文化知识的推广,因此,茶艺师起着重要的作用。茶艺师怎样才能在泡茶过程中更好推广茶文化?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二、茶文化论述;   《中国茶文化丛书》的“谈艺”中指出:文化,直白地说就是生活的方式,文化渗透于生活之中。茶文化简单地说,即是人们喝茶品茗的方式、习俗和个中的情趣与感悟[1]。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其茶道精神。几千年前,历史就已经有了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解之”。神农氏发现茶树,尝过茶叶,准确地认定茶叶富含药理。茶从荼中来,从单纯的药性中走出,从原始的百草解百毒到寻常百姓家解渴消磨时间的方式,走了几百年的光阴,茶的药性依然在,并且由药性增加为“精神疗效”。但是,恐怕连他也未曾想到,几千年后,在他的身后,喝茶已经发展成为茶文化,其精神内容的漫延已超出了他发现茶时治病救人的基本目的,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流。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急速发展,人们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已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我国地域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的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茶道的精神是“和、敬、清、寂”,其精神内涵是谦虚礼貌、相敬互让、清静自守、无为独处等。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它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了许多国家的茶文化。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互相切磋茶艺,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和举行经贸洽谈,其方式多种多样。   今天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勿庸置疑,由于种种原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但是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观赏切磋茶艺,朋友聚在一起,放下手头工作,放松一下自已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已被囚禁的心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朋友相聚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随意交谈,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回忆人生,重新获得享受美好生命的乐趣,也不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活方式。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和人类。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三、茶艺师的职业素养;   《茶道玄幽》一文中指出: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其源于台湾的茶艺馆。其实,早在唐玄宗时,就有了茶馆,当时称之为“茗铺”[2]。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艺师高出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古代君子要求有四艺:琴棋书画。四艺相通。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艺师”,除了需要一些国学功底,还需具备艺术修养。《茶人、茶事、茶文化辩证》一文中写到:世间凡一物,能“艺”而入“道”,可把玩,可深究,可升华为理论者,必有可观之技,必有可精之术,必有可探之道[3]。茶艺师需要有较深厚的国学功底,或对国学的热爱。在茶席设计中,命题常会用到唐诗宋词的一些诗名词牌,作为命题的题命目。有些文案可以用今体的古诗,词赋来体现,表现出古代茶艺的特有的文字叙述,表述是声调可以表现得抑扬顿挫些。现在茶艺的命题与文案,可用白话文字题。文案的形式多种:现代诗歌、散文、等多种形来进行描述。   茶艺表演中要插花、焚香、挂画、沏茶,茶道、花道、香道、琴艺相辅相成。表演过程中,需要挂画来衬托氛围,所以茶艺师需懂得什么挂什么画适合这个主题的茶事活动。所以茶艺师们要通过长时间的艺术累积,才可以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   四、茶艺师在泡茶中应做好对茶文化的推广工作;   1、茶艺师需要经过培训后,才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方可达到专业茶艺师的水平,茶艺师并不等于年轻美貌的代名词,而是有气质,风度,优雅者。表演者可年幼可年长,可男性也可女性。在日本与台湾或是新加坡马来等国家,茶艺师并不只是一只技能,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通常都是年长者来进行演绎。年幼的有四五岁的孩子,年长着有七十几岁的老人,每个年龄段的茶艺师,都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来演绎,把不同风格的的对茶的了解及感受带给人们。《探寻“信阳红”的历史坐标》一文中指出:全国茶文化界二三十年来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的茶艺队也多次走出国门到欧美各国表演,在美国、法国都开过多次中国茶文化活动周和研讨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4]。   2、茶艺师是茶文化的传播者,是温馨且富有品味的职业。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如今中高级茶艺人才可谓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楼、涉外宾馆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者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饮茶是物质上的生活需要,而茶文化则是精神生活的享受,它有着深远的内涵和文化的超越性,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喝茶是人的`一种文化修养,一门艺术,一份美学。   3、目前茶艺师的各类教学点都侧重在手法上,而忽略了意境的重要性,手法的优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艺,花哨的手法只是想烘托出茶艺师手法的优美与流畅,但并不是手法就代表了泡茶艺术。只有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中,才是真正的茶艺表演。《从日本的“国技”与“国粹”说起》一文中写到:希望茶艺表演也应考虑到室内室外、人多人少问题的环境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中国茶艺可与其他多种姐妹艺术形式结合,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进步发展的动力[5]。   4、茶艺师必须懂得茶艺表演及接待的礼仪,要对茶类的认知与茶文化基本了解,懂得各类茶的冲泡技能与手法。对国内外的茶俗茶礼亦有所了解,还应该懂得简单的几门外语,用于接待外宾。对各类茶的制作工艺有所了解。懂得泡各种茶的择水择具以及要素。并对各茶类评审因子及评述有一定的了解,在茶艺表演中,能准确的对所冲泡茶叶的外形内质作出正解的描述,并能把各类茶的文化底蕴作出描述。   5、高级茶艺师还要学会设计茶席,侧重点在于茶艺的意境营造,意境营造需多方面的积因而成的结果,首先要有主题,有了主题后进行命题,并作出命题相关的文案描述,配合主题作出相应的茶席设计。茶席设计有几大因素皆要符合主题:席中的铺垫物品,摆置。器具,花器的选技,营造氛围的挂画与香炉的选择也要符合主题。服装,音乐等等都是意境中不可少的因素,其次才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表演神态与手法的优美流畅。   茶艺是一门尽善尽美的生活艺术,只有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茶艺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多的掌握茶文化知识,才能在泡茶工作中,更好地进一步推广茶文化。 ;
2023-06-22 11:44:361

茶与文艺结合有哪些表现形式?

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祖、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2023-06-22 11:44:421

新时期茶文化建设有哪些要素

1. 多少肯定是有点用的,但是作用微乎其微。< 湖南师范大学<.→.<6<⑨<.2<⑦<6.<7<8 <增强茶文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的价值。2. 加强茶文化的创新,发挥茶文化的多元化特色。3. 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4. 推广现代茶品制作技术,提升茶品的品质。5. 建立健全茶文化的产业体系,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6. 培育茶文化的人才队伍,提高茶文化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7. 促进茶文化与旅游、文化、休闲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与融合,实现茶文化的多元化价值。
2023-06-22 11:44:512

我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一,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 二,论中国的茶文化 ( 2006-09-13 08:37)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六、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2023-06-22 11:45:194

赞美茶的文言文150

1. 赞美茶的诗句大全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7、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8、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9、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1、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12、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郑谷《峡中尝茶》 2. 求一篇原创的写茶的古文 大白茶赋 世之茶,洋洋大观,普洱茶为茶中奇葩。普洱茶上品乃大白茶。 “南夷出白茶,亮如银。春掇悉数以贡”。 大白茶始祖何方何夕焉,于猛倮牛肩秧塔。重峦叠嶂,泉水鸣蝉,金乌玉兔,云雾弥漫。传武侯南征,孟获三战,军士劳顿多疾患。日虑稍酣,凉风习,觉醒手中鹅扇一翎去,旋落似一牛肩山。将士寻之,落翎处一白木见。嘱取叶煮汤饮洗,病愈强健。奉之神灵兮葫芦后裔世代护持与衣禄,献之猪羊兮岁二月八吐蕊笙歌又祭奠。 君勿忘,嘉庆元年护茶事。天子一啜好,茶农万滴泪。反暴敛,抗贡赋,扎那兄弟举义旗,乡邻父老振臂呼。皇家军队凶,普洱府兵恶,犹有土司酷。八年血腥千山恸,英雄战死万壑哭。 庇后世,癸酉年春志士谋。夫牛肩秧塔古白茶幸哉,籽秧而扦插。大白茶繁滋蓊郁连绵,远播江外临沧版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之帝王贡品,今之百姓共享。呜呼,武侯精髓得彰,万民同乐矣。 3. 有关赞美茶的诗句 原发布者:0闲云草堂0 关于茶的诗词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娇女诗》〖西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4. 赞美茶的诗句、语言都行 一、齐己的赞美茶诗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二、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5. 赞美茶的字 赞美茶文化的句子 1、"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2、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3、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6. 赞美 茶 的文章 又是一年一次的下午茶时间了——一群任性的家伙,连饮料都要挑挑捡捡。 不过,算了,也只有今天,他们才会这样吧。 天气很好,适合喝下午茶。外面的草地,仿佛已被阳光浸透一般,闪着耀眼的金绿色光晕。 星矢临出门前说:“瞬,我的咖啡要加糖哦!太苦了我就不会捧你的场了!”——不是嫌苦吧?只怕一匙糖也不加的咖啡,最合适不过了——喝的人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可是——褐色眸子里的阳光,会一点一点地褪去吧? 苦苦的心,再也经不起苦苦的咖啡的冲击,特别是在今天,差点儿失去太阳的日子里。 ——星矢一定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吧?每年的今天,他的咖啡总是加了一匙又一匙的糖…… 紫龙总是喝绿茶的,我转身从柜子里拿出茶叶。 淡淡的香气,在浓浓的咖啡香气中,若有若无的,一丝一丝的氤蕴开去…… 不似咖啡,它的苦淡淡的,却会久久地在舌尖缭绕……一直一直地回味……清幽的涩,清幽的苦……仿佛轻烟缭绕的庐山…… “冰河,下午茶你喝什么?” “红茶加伏特加。” “是伏特加加红茶吧?”哥哥当时是这么笑着说的。 “我不反对。”冰河淡淡地说,依旧埋首于书中。 俄罗斯男孩的酒量都是惊人的,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冰河在慕尼黑的小酒店里喝光一箱威士忌的样子。他的表情依然是淡淡的,不喜不怒,无伤无悲。只把那个和他打赌的傻瓜吓得半死——可是,现在的冰河,更加淡泊了吧?自从上次欧洲旅行归来,他就老是喝红茶——加一点儿伏特加的红茶,苦苦的,辛辣的……还有在喉间挥洒不去的回甘…… 承受宿命的人,回忆中不仅有悲伤,也会有快乐的…… 哥哥不喜欢茶,不喜欢咖啡,不喜欢果汁,不喜欢……除了酒以外的一切饮料。 “谁听说过下午茶喝白兰地的!”很久以前星矢就这么抗议过。 “我喜欢!”哥哥满不在乎地回答。 哥哥总是这样率性,这样坦然,这样……敢于面对现实。 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想喝酒的吧? 但是只有哥哥,才不害怕酒精带来的坦率。 茶点已经准备好了:有冰河做的冰淇淋蛋糕和胡格诺蛋糕;有紫龙做的藕粉桂糖糕和奶油松瓤卷酥;有我做的奶油水果慕斯和木莓果酱小烘饼,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地摆满了餐盘。但是——有谁会吃?哪一次的下午茶里,甜点能主宰我们的心情呢? 还是给星子学园的小朋友吧!每一次他们望着装满甜点的篮子时,小脸蛋上总是允满了阳光—— 阳光,毕竟还笼罩着大地啊。 “瞬,你好慢哦!”褐发的年轻人抱怨道。 “不好意思。”亚麻色的大眼睛闪了闪,把手中的托盘放在桌上,从盘中拿出一个杯子,递向金发的年轻人:“冰河,帮我冰一下。” “还是喝冰水呀?”褐发年轻人问。亚麻色大眼睛只是淡淡一笑,桌子对面,金发年轻人的递过来的杯子,已发出了冰块碰撞的好听声音。 我实际上是最不敢面对的。许多年前的这个时候,阳光总是灿烂。青枝绿叶洒在草地上的光斑,却总让我回想起那堵黑暗阴深的墙。墙边,十二件圣衣光芒万丈。 只有冰水,才能让我遏制住奔涌的情感吧? 那么多年过去了,想起往事,依然泪如倾。 7. 关于赞美茶的诗词名句 个人很喜欢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祥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8. 赞美茶的诗句有哪些 1.(瑞草)杜牧《题茶山》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裁。” 2.(渌水)白居易《琴茶》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3.(修竹)宋 米芾《苕溪诗贴》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4.(奇茗)宋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就知道这几首了
2023-06-22 11:45:261

茶文化和星巴克对比

新生的产业文化悠久的传统文化
2023-06-22 11:45:352

中国茶的文化和种类有哪些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   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 、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 、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 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的文学形式;
2023-06-22 11:45:431

我和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我与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以下是我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与论述: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以下的步骤是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泡茶方式,,亦被视为泡茶艺术。以下是我平时吃点心喝的茶的泡茶过程。这种泡法经常用来泡红茶和乌龙茶。1. 烧开水。2. 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3. 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4. 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这一步和后面所有要灌水的步骤应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进行以接住溢出的水)。5. 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这次浸泡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6. 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倒的每杯茶都应该有同样的色香味。准备的托盘的用途是接住这一步溢出的水。7. 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多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是我从百度文库里下载,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2023-06-22 11:45:521

茶和电影

绿茶电影跟绿茶有关但不是讲述绿茶的`你这样的应该找记录片更合适吧~
2023-06-22 11:46:002

什么是茶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茶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标准,生产和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分为:1.茶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涉茶: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它文化等2.茶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涉茶: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租赁广告会展、休闲健身娱乐。3.茶文化产业延伸层。包括涉茶:文具、照相器材、乐器、设备、工艺品生产等。
2023-06-22 11:46:181

急!!!围棋的那个方面或者哪盘棋和茶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红楼梦大观园潇湘馆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棋和茶都是高雅的消遣方式。棋和茶都可以用来“品”,棋和茶都孕育着禅机。暂时说这些。
2023-06-22 11:46:272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在哪?

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茶道从中国起源,然后传到日本,可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们拥有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而又有一些不一样之处。茶文化现在中国讲究亲和随性、清净自然,是一种极致统一和有机融合人与自然之间;日本茶道则看重心明修行、静雅质朴,是一种无为清修之美。我国的原始宗教是道教,这一教派被很多封建帝王所推崇,它对茶道文化的影响自然也是不小。起源于中国茶道,唐宋时兴盛,当时在唐“饮茶,喝茶等广泛的推行茶道,一时风靡,没有不喝茶的王公大臣。唐代陆羽所创的茶道煎茶是最完善的最早的茶道流程。对饮茶的操作方式、礼节、环境等已很讲究它们的用茶礼仪在唐宋年间就有了,拥有一些默契的仪式和规矩,茶宴已有文人茶宴、寺院茶宴、宫廷茶宴之分。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在修身养性中茶饮起到的作用。跟着传入佛教并盛行,作为麻痹人们思想的“良药”被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一种重要思想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茶文化。在唐朝,儒、佛、道是一个整体紧密,主导着文化思想。而最终,在这三方共同的影响下中国茶道文化体现出了后来糅合、包容的特性。一位僧人日本的,来到中国在中国唐代,还将带回了日本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便带有强烈的禅宗色彩让日本茶道文化,并跟着开始发展。日本,说茶的时候肯定会说到禅,茶道和禅道是一体的。日本禅文化的起源禅宗,之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欧等人讲了思想“禅茶一味”,让茶道与禅宗发形成了一体的思想文化。在日本,人们将通达茶道修为的作为修行禅道途径,那是因为在茶人们看来,自然的心性所在是禅,是本性是内心产生,所以特别推崇。有自己专门的茶室日本茶道,显得随遇而安中国茶道,能应景而设,可动可静。主要是末茶道日本茶道,注重形式,而中国茶道则是茶的口感、内容。茶道思想的不同的点是,茶道思想中国人主张的是“和静怡真",或者“和敬怡真”,而茶道思想日本人主张的是“清寂”。
2023-06-22 11:46:341

和敬清寂含义是什么?

和敬清寂 [hé jìng qīng jì]“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2023-06-22 11:47:062

日本茶道内涵是什么?和、敬、清、寂

  日本的 茶道 历史也是非常悠久,虽然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不过同样也在日本的发展中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有的内涵。日本的茶道更是以“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将茶道打造成文化艺术活动。    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   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   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   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   “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2023-06-22 11:47:131

日本茶道内涵是什么?和、敬、清、寂

  日本的 茶道 历史也是非常悠久,虽然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不过同样也在日本的发展中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有的内涵。日本的茶道更是以“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将茶道打造成文化艺术活动。    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   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   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   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   “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2023-06-22 11:47:191

关于茶的名言诗句大全(与茶有关的诗词名句)

1.与茶有关的诗词名句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张继《山家》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 储光羲《吃茗粥作》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茶的名言名句 喜园中茶生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满庭芳 咏茶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满庭芳 茶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心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3.有关茶的诗词名句 原发布者:0闲云草堂0 关于茶的诗词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娇女诗》〖西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4.关于赞美茶的诗词名句 个人很喜欢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祥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5.有关茶的俗语或诗句 1、唐代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释义: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宋代黄庭坚《品令·茶词》: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释义: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3、宋代黄庭坚《满庭芳·茶》: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释义: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4、宋代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释义: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 5、宋代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释义: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水流上涨,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6.茶道名言名句 茶道名言名句 1)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钱起 2)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 3) 一毫无复送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4)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5) 访陆处士不遇 〔唐〕 皎然 6) 太湖东西路 吴王古庙前 所思不可见 归鸿自翩翩 。何山尝春茗 何处弄清泉 莫是沧浪子 悠悠一钓 船。 7) 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 理。 8) 文人的灵感都是饭后茶余发生的。 9)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10) 茶好客自来。 11) 茶为万病之药。 12) 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13) 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14) 高山生漆低山麻,阳坡桐子阴坡茶。 15)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16) 咖啡像地狱那样黑,像死那样强,像恋爱那样甜。 茶道名言名句 1) 藏人茶饱肚,汉人饭饱肚。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白居易 3)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 4)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孟郊 5)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愚 6)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 ——薛能 7)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 9)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白居易 12)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唐·陆士修 14)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 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 ——白居易 16)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7)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顾况 18) 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李嘉祐 19)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白居易 20)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茶道名言名句 1) 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2) 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 3) 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 4)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5)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6) 浅茶满酒。 7) 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 8)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 9) 从来佳茗似佳人。 10) 早茶晚酒黎明觉。 11)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12) 闲茶闷酒湖涂烟。 13) 茶吃后来酽。 14) 茶好客自来。 15) 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16) 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 17) 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18) 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 19) 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 20) 东南路里水泡茶,城西两路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 7.喝茶名言名句大全 1.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陆羽 2.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唐·皎然 3.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 4.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 5.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苏轼 6. 世情弹指旋成尘,物外论交只与君。试拣松阴投石坐,一杯分我建溪云。——宋·郭祥正 7.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潋艳,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明·罗禀 8. 煎茶非浪漫,要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明·徐渭 9. 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明·徐渭 10. 一人得其神,二人得其趣,三人得其味,七八人是名施茶,饮茶者愈众,则离品茶真趣越远。——明·陈继儒 11.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贴,挥麈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睡魔;青衣红袖,密语谈私,可以助情热意;坐雨闭窗,饭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烦;醉筵醒客,夜雨蓬窗,长啸空楼,冰弦戛指,可以佐欢解渴。——明·文震亨 12.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明·张源 13. 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明·张源 14. 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明·许次纾 15.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伴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明·许次纾 16.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清·张大复 17.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清·郑板桥 18. 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红楼梦》 19.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鲁迅 20.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周作人 21.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周作人 22.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梁实秋 8.关于茶的名人名句 个人很喜欢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祥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9.和茶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1、东西南北中央佛,共饮乾坤一碗茶——宋·释印肃《颂十玄谈·还源》 2、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3、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清·曹雪芹《第二回回头诗》 4、色随春焙茶烟碧,凉入晨烹灶火残——宋·冯时行《谢韩秀才送松栽四首其一》 5、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宋·熊禾《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 6、飞仙不可呼,野僧意甚真,煎茶清樾下,童子拾堕薪——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8、今日谁能留下马,古人犹自酹先茶——宋·牟巘五《和任东律山长》 9、客病消茶碗,禅心醒石床——明·潘之恒《游楞伽山》 10、何物堪留客,烹茶成雪芽——宋·留元崇《茶园》 11、大舸鼓声远,小轩茶味长——宋·陈鉴之《晚凉湖边放步》 12、强拈茶碗对梅花,应是花神笑我多——宋·吴芾《梅花下饮茶又成二绝》 13、浓煎饭后茶,个中良可安——宋·吴则礼《闲居》 14、俗氛妨人选胜,危坐待归啜茶——宋·程公许《郡事多冗命绳翁拉彦翔则明德素游赵园彦翔归》 15、日长更有幽忧病,临罢兰亭品建茶——宋·释道璨《病起和徐处士并寄致轩二首其一》 16、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宋·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17、何似相携古兰若,细看香篆味茶甘——宋·喻良能《游龙井》 18、回首方知但青子,胡琴声里怨茶商——宋·陈造《游山阳十首其一》 19、一杯世味蒲萄熟,薄薄分明胜煮茶——宋·李石《公寿送蒲萄以酒答之二首其一》 20、茶炉寒夙火,佛案晓添花——宋·张耒《何处春深好二首其一》 21、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清·大须《暮雪》 22、此襟不许肥膻污,明日清茶说与闻——明·王履《余从山回友人王橘洲以鹅酒见饷期共饮问所得》 23、有约不来过夜半,煮茶敲碎一池冰——宋·赵必象《再用前韵集句》 24、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宋·王安石《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25、不饮客来还贳酒,长闲饭罢必煎茶——宋·潘牥《山居苦》 26、茶烟永日看轻扬,槐火今年又一新——宋·韩元吉《次韵陈子象谢新火诗》 27、静憩方开宴,徐行更试茶——宋·楼钥《陪沈虞卿使君游钱园》 28、煮茶僧请诗,茶香竹当户——宋·释道璨《纪梦》 29、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宋·陆游《秋日郊居》 30、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唐·姚合《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31、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夏昼偶作》 32、香分宿火薰,茶汲清泉煮——唐·唐彦谦《游南明山》 33、不惮山头路,来煎饭后茶——宋·朱利宾《题妙觉寺》 34、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唐·李商隐《即目》 35、有一编书传,一囊诗稿,一枰棋谱,一卷茶经——宋·吴泳《沁园春·生日自述》 36、醉起西窗日欲斜,新烟初试雨前茶——宋·赵崇嶓《醉起》 37、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清·乾隆《观采茶作歌》 38、检点簿书茶贡蚤,体量风物橘奴肥——宋·张伯玉《寄新定苏七太守》 39、欲听茶鼎转风松,底事云房白昼封——宋·姚勉《寄感山二诗僧》 40、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宋·石介《岁晏村居》 41、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唐·张籍《寄友人》 42、翠竹山茶映落霞,猿啼鹊噪道谁夸——宋·释印肃《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一》 43、静无俗驾叩柴关,急遣僧房借茶臼——宋·章甫《谢张倅惠茶》 44、石鼎煮茶非异事,井阑镌字是何年——宋·董嗣杲《金沙井》 45、花繁春正王,茶美梦初惊——唐·薛能《春日闲居》 4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陆游《幽居初夏》 47、因来问茶事,不觉过云东——明·居节《雨后过云公问茶事》 48、开士分朝饭,邻翁唤午茶——宋·陆游《幽事》 49、数盏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唐·韩偓《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县抵邵武军将谋抚…偶成一篇》 50、把似啜茶看孟子,何如痛饮读离骚——宋·李伯玉《吏隐堂》 51、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宋·张镃《山茶花》 52、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唐·李昌符《婢仆诗》 53、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4、粉色和云汲,茶香带石煎——宋·张景脩《题玉泉》 55、陪客常留煨芋火,课儿频煮读书茶——宋·黄崇义《诗一首其一》 56、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宋·戴复古《南康县用东坡留题韵》 57、茶灶笔床随处有,等闲留客坐春风——宋·陈允平《赠杨子中》 58、松吹和琴杂,茶烟到树分——宋·宋无《寄题无照西园》 59、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唐·韩偓《横塘》 60、太守徒行访隐君,门前净扫茶烟湿——宋·方凤《怀古题雪十首·李伋郊雪》 61、相看醉后还能醒,驱遣睡魔那用茶——宋·赵希逢《和新市杂咏》 62、重来红紫随风雨,犹有野田黄茶花——宋·方回《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其一》 63、兽炉暖、慵添困,带茶烟、微润宝薰——宋·吴。
2023-06-22 11:47:261

关于茶的诗句短文

1.与茶叶有关的诗句和散文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咏 茶》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武夷茶》清.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尝云芝茶》[元] 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对茶》[唐] 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 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元] 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茶》[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剧,吹嘘对鼎。 《尝茶》[唐] 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峡中尝茶》[唐] 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2.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3.描写茶的古诗 原发布者:0闲云草堂0 关于茶的诗词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娇女诗》〖西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4.形容茶叶的诗句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 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5.谁有有关"茶"的诗词文章歌曲谚语和故事等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 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 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 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 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 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 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 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 "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 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 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 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 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 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 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 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 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 "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 "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 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 "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 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 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 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 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 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 6.写关于茶的短文有哪些 有人说茶是一种饮品,有人说茶是一种心情,有人说茶是一种生活。皇室贵族爱茶,文人墨客也爱茶,自古就有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其实,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琴棋书画还是柴米油盐,都离不开茶。那么茶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茶的品种很多,有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每一种茶又有很多品类,可谓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人们常常谈论哪种茶是最好的。我认为每个品种的茶都有极品,都有它的最好,那要看个人喜好,看品茶心情,因为不同的茶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 我喜欢茶。有的茶清淡,有的茶甘甜,有的茶苦涩;有的茶厚重,有的茶柔和,有的茶有力度。茶给我带来的感悟,不仅仅“从来佳茗似佳人”,它更像百态的人生。 我认为不同的茶,有如不同人的群体和年龄阶段。 白茶,有如少年儿童。香气清淡,汤色透明。品饮白茶,仿佛看见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真实,没有太多的承载;他解渴,给人带来愉悦的心境;他明朗,给人一种期待。 绿茶,犹如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淡淡的甘甜,略带青涩,有茶香,但是不耐泡。花季,少了一份深度和厚度,却多了一分轻盈和清新,让人跃跃欲试。走近绿茶,就像置身于田野、林间、泉边,涤荡出年轻美好的心态。譬如福州的茉莉花茶,妙丽飘香,轻舞飞扬,像芭蕾的舞者,用窈窕身姿谱写着优美的旋律。 铁观音,属于青茶,犹如25-35岁的淑女和35-45岁的少妇。清香型铁观音恰如淑女般婉约、典雅。闻之,芬芳扑鼻;饮之,甘甜顺滑;品之,柔美细腻。那是一种含蓄的韵味在舌喉间蔓延,回甘悠长,令人神清气爽。浓香、韵香型铁观音犹如少妇,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多了一份韵致,散发着馥郁的芳香,沁人肺腑。她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悟、善解与优雅。那挥之不去的绵长与甘醇,久久萦绕在心头,那就是“观音韵”的魅力吧,令你在自由遐想的空间里感受一种幸福、恬静。 大红袍,亦属于青茶,大红袍霸气、大气、有力度,有如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武夷的灵山秀水滋养了大红袍的醇厚和独特的“岩韵”,使之余韵隽永,有如男子汉的侠骨柔肠。开始品大红袍的时候茶汤浓郁,茶感很强,略显粗犷,品至3、5泡时茶汤转而温润、醇厚,体现了一种刚柔相济。如果说一个男子只有阳刚之气,没有侠骨柔肠,那他就不懂得爱,必然缺乏情商和创造力。所以兼备阳刚之气与侠骨柔肠是一个优秀男人的品质,不是吗? 红茶,红茶是什么?我认为红茶有如中年的男女,少了一些个性,多了一份包容。他稳重、柔和、圆润,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红茶有着平易近人的气质,他具备比较强的兼容性,适合调饮,如奶茶、柠檬茶等,因此它容易被接受。从红茶中可以品出从容和淡定的气度,让人气定神闲。 普洱,属黑茶。窃以为他就像有智慧的老者。乍一喝普洱茶犹如中药,汤色黑,味重、浓、苦涩。但是好的陈年普洱到15、20泡的时候入口即化,看似喝茶却无茶,道似无茶却有茶。达到人与茶精神同在的境界。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乍一看似乎不那么起眼,而当你走进他内心的时候,他智慧的光芒和返老还童的精神却能带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洗礼和顿悟。朋友常玩笑道:宁欺老,不欺幼。其实老、幼平等,都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护,都不能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多一些和谐,多一些智慧,多一些进步。 好茶似人,细品出真味。好茶又不仅似人,它可以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道茶从种植,生长,采摘,至制作,命名,再至观其形,听其声,闻其香,品其韵,而后斗茶、赛茶、诗词歌赋,进而感悟升华,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物质形态,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世界茶之源,一片小小的茶叶能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它所包含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去感受的。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作为世界茶之祖,我希望中国的茶礼、茶道能成为中国的国礼。以茶为媒,让全世界的友人通过茶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感受中国。 我们应该感谢神农氏,是他发现了茶,让我们可以品茶品味人生,让我们可以品茶悟道,让我们可以宁静以致远,思贤以修品德,让我们领略一种雅致的人生;我们还应该感谢神农氏,因为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茶,高雅、婉约、流畅、多姿又那么的平实无华。 7.关于吟茶的诗句 双井茶送子瞻 (北宋)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词句注释 ⑴子瞻:苏轼,字子瞻,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好友。 ⑵风日:风景阳光。日:黄庭坚文集、山谷集作“公”。 ⑶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森:众多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翰林院珍贵的书籍有很多。 ⑷东坡旧居士:指苏轼。“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在城郊的东坡筑室居住,因自号“东坡居士”。 ⑸斛(hú):古代的重器,十斗为一斛。泻明珠:说苏轼赋诗作文似明珠倾泻而出。 ⑹云腴(yú):即指茶叶。高山云雾生长的茶叶肥美鲜嫩,称云腴。腴是肥美的意思, ⑺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霏霏:这里指茶的粉末纷飞。雪不如:说茶的粉末极为洁白,雪也比不上它。 ⑻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被贬之地。 ⑼“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2] [3] 白话译文 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 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 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 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
2023-06-22 11:47:331

万宝路是哪个国家的烟

万宝路是美国的烟,由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Morris)制造,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烟品牌之一。品牌名称“万宝路”起源于英国,最后在美国独立注册。万宝路的名称,源自其最初位于英国伦敦的香烟厂地址,其创办者菲利普·莫里斯想到的是公司伦敦工厂所在的一条街道的名字Marlborough。1902年,总部设在伦敦的菲利普·莫里斯在纽约开设分公司,并销售包括万宝路在内的品牌。1924年,万宝路被宣传为女性的香烟,宣传口号为:“MildAsMay”。
2023-06-22 11:40:411

多少钱一瓶的啤酒才是用麦芽做的啤酒?

我个人感觉以前那种老师啤酒,现在卖一块七八左右的啤酒就是麦芽做的,麦香味浓郁,叫做金龙泉啤酒,你可以买来试试
2023-06-22 11:4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