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tcloud
-
元青花螭龙双耳盘口瓶真品,高37.5厘米,口8.5厘米,底12.8厘米,麻仓土胎体器体中部接胎,青花满工画人物故事纹:周亚夫的细柳营,青花铁锈斑凹沉胎骨下陷厉害,聚焦画线非常明显,釉面已脱玻无开片手感温润,釉面上手柔且稳重,底部深挖足,露胎地方有黑芝麻点,看似粗糙手摸顺滑,800倍电子显微镜拍图,有褐色老化气泡及小气泡中气泡,应是极其珍贵的到代真品元青花器物。
- echo
-
元青花的工艺建立在新的技术前提下。胎釉、青花、绘画、制作,烧制诸方面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的科学水平,以下诸种特征是识别元青花瓷的必要依据。
一、元代青花瓷的胎体特征
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AL2O3)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烧出了体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70厘米的大瓶。
元青花胎料有两类:一类用进口青花瓷,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另一类用国产土青料,胎骨灰白,胎体手感轻。元末有些青花小器胎色土黄,较粗松,用国产青料。
用进口料绘制的器物中,体型巨大的器物底面等露胎处有深浅不等的窑红,碗、高足杯等小件器物则一般不见窑红,大罐、大瓶等大件器物的盖里面虽露胎,但不见窑红。
大型瓶罐类器物由上下数段拼接而成,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在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
器物底部有切削的螺旋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器物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7]
二、元代青花瓷的釉层特征
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
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煅烧后含氧化钙(CaO)达90%左右。唐宋进,景德镇瓷的主要成分是釉灰,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的釉层,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见气泡,但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面有橘皮纹或棕眼。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
1、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国产青料,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亚光木讷,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2、卵白釉: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
3、白釉: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积釉处水绿色,具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
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 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
三、元代青花瓷的青花呈色
青花是由钴料绘画而成。天然钴料中除钴外还有铁、锰等成分。因各种元素的构成比例差别和烧成条件不同,使青花呈色出现变化。
元代青花瓷用进口和国产两种钴料绘画,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青花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 xinz
-
元代的青花瓷价格一般都很高,但要看东西的品相,工艺不是朝夕可以学会的!
- 振金
-
就是这个罐子
- 大鱼炖火锅
-
器型、品相、窑口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价格,普遍价格奇高,主要是因为存世量稀少。这类东西,可谓是可遇不可求了。
关于瓷器的鉴定,这是门大的学科,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需对当时的文化背景、历史脉络、风土人情等等都有相当的了解,也要对陶瓷有一定的了解。百度上查的,杂志上登的那些个特征和识别方法不能说不对,但千万不可以此为依据。因为造假的人比你更认真。
- 一颗苹果
-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真品市场价值十分高的;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具体的价值取决于是否真品,补充图片看看就知道!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那要看图片,大小,工艺,完整度,都有,,残片都要几百呢,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