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金
-
坦洋工夫屡屡为国争光:当年清朝深受鸦片毒害,华夏财富源源不断被掠往英伦三岛,但令人骄傲的坦洋工夫,却能从大不列颠帝国虎口夺食,为中国争回无数真金白银;公元1915年,其声誉更达到一个历史巅峰:与国酒茅台一起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实乃工夫不负有心人,坦洋工夫亦醉迷天下爱茶人!
1371年(明洪武四年),福安坦洋村民发现野生“坦洋菜茶”。
1851年(清咸丰元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试制“坦洋工夫”红茶。
1875年(光绪元年),安徽籍闽官徐干臣返乡,将坦洋工夫种苗及工艺带回祁门,始创“祁红”,其后,坦洋工夫工艺又由祁门传到云南,称“滇红”。
清代·坦洋工夫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2007年11月,中国申奥第一茶。
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注册为“中国证明商标”。
2009年3月,“坦洋工夫”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9年10月,“坦洋工夫”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国家标准,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标准的本土产品。
2010年1月“坦洋工夫”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4月,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代表“坦洋工夫”再次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2015年7月,“坦洋工夫”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和“指定用茶” 一个世纪前,一个威慑世界的百年红茶老字号——“坦洋工夫”,以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与贵州茅台酒同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跻身国际名茶之列。但后来,它却盛极而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和难解的遗憾。
一个世纪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坦洋工夫”重新绽放生机,借助海西建设和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东风,复兴的浪潮,已经挟着雷霆之势席卷而来。
这期间,起起落落的世纪故事,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传奇,就让我们泡一壶浓浓的“坦洋工夫”,在清鲜甘甜的茶香中,听福安茶人们讲述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 福安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的青睐。此后,大批商贾慕名而来,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继崛起,一时声名远播,驰名中外。18世纪,红茶在英国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饮品,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畅销20几个国家。
最辉煌的时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的范围方圆几百公里。当时,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直书“中国坦洋”,便可准确无误地抵达收信人手中,其名声甚至盖过“中国福建”。
但是,从民国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陷入沉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扶持茶区生产,“坦洋工夫”产量一度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长。70年代,绿茶开始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坦洋茶区由“红”改“绿”,仅在坦洋和邻近的几个村保留生产少量工夫红茶出口,年产仅100吨。
这一改便是30多年。 进入新世纪,国内茶叶市场迅速升温,名茶林立,但“坦洋工夫”却依然沉寂。不过,在2004年,命运终于出现转机。
已经百岁高龄的张老,一直对红茶情有独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国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陈保留“闽红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与白琳工夫。他常这样说:“红茶占据了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80%以上。而福建作为中国红茶的故乡,却没有发展好红茶事业,真是愧对茶界先辈。”
关键时刻,福安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一位老茶人向大会递交的一份名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创福安茶叶辉煌》的提案,正式叩响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门。
“年商品总值11.32亿元的茶叶产业竟没有一个知名品牌,又谈何竞争力?”这位老茶人、现任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一席话道出了当时福安茶产业的软肋。的确,由于“坦洋工夫”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替别人做嫁衣,所产茶叶主要作为原料茶卖给江浙地区,当地茶农茶商获利甚微。
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会的高度重视。此后,当地政府组织一批又一批省内外茶叶专家及经济专家对提案内容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一致认为陈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议具有远大意义和可行性,调研报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采纳。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福安市委书记陈家东为组长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定下了“五个一”战略工程,即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树良种子1万亩;建设一个海峡大茶都;每年举办一届茶事活动;建设一个现代化厂房加工区。
当正式文件发出,陈成基喜极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后三年间,一个又一个关于“坦洋工夫”的喜讯接连传来,变化之大,更是乱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2006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许久未经市场洗礼的“坦洋工夫”盛装出场,接受人们的检阅。
这场由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和福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名为“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的和谐福安暨‘坦洋工夫"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后来被茶人们称做“拉开了‘坦洋工夫"品牌建设的序幕”。
福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红色历史,使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一直关注这一地区的发展。当天出场的有蒋正华、姜春云、孙孚凌、王云龙、于洋、关牧村等100多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华名流。时任福安市委书记的陈家东在会上隆重介绍了“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和优异品质,以及福安市委市政府光复“坦洋工夫”的决心。当即,“坦洋工夫”被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品牌档次一跃而上,打响了复兴的第一炮。
成功归来,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参展企业,都喜形于色,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此前有不少茶人对此次进京心存疑虑。因为当时福安几乎没有像样的“坦洋工夫”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多以散装销售为主,没有包装。为了此次人民大会堂展出,不少企业连夜赶制“衣服”。由于资金不足,福安市政府还专门拨下11万元,用于补贴企业制作包装费用,以解决燃眉之急。
序幕拉开后,从政府官员到生产企业老板,从民间机构到各级单位,都在挖空心思重塑“坦洋工夫”这一百年品牌。
2007年,短短一年间,福安市委、市政府马不停蹄地带领“坦洋工夫”走进北京、上海、厦门、福州、香港等国内重要城市进行品牌推介,还参加了“马连道北京国际文化节”、“深圳国际茶文化展”和“重回巴拿马”等茶事推介活动,开启了人们对“坦洋工夫”尘封已久的记忆。此后,在国内国际,各种展会上,“坦洋工夫”的身影频频出现。
福安市委、市政府如此密集为企业搭台,企业更是积极登台亮相。从2007年起,“坦洋工夫”喜讯频传,接连获得“福建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申奥茶”等荣誉。 2006年,福安市政府决心恢复和打造坦洋工夫这一历史品牌。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业发展,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茶叶质量安全、结构调整和品牌宣传工作,着力实施茶业发展“五个一”工程,即建设1个海峡大茶都、建成1个茶叶加工园区、每年发展优新良种1万亩、每年举办1次重大茶事活动、突破打造1个“坦洋工夫”品牌。
先后出台《关于扶持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精心编制并启动实施《福安市现代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2~2016)》,规划重点突出茶业“五新”技术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等,统揽和引领全市茶产业加快发展。
人大政协也十分关注茶产业的发展,针对闽东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都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提案,为闽东茶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针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通过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对茶产业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华丽变身
过两天,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就将拉开帷幕。而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对“坦洋工夫”来说,又将是重振道路上的一次飞跃。
在2007年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福安13家“坦洋工夫”茶企盛装亮相,深受好评。在2008年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坦洋工夫”签下订单近1亿元。在家门口的茶博会更是“坦洋工夫”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据福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日前,福安在本届茶博会上可望签约投资项目达16个,总投资14.2亿元。
这不是空谈,华丽变身的“坦洋工夫”有足够的实力和基础来完成这一切。
2007年、2008年、2009年这三年的变化,作为福安市茶业协会的会长,陈成基再清楚不过。
专卖店,就是想要买袋包装稍为讲究点的都很难。在福安城区繁华地段,“坦洋工夫”专卖店、连锁店、茶座林立。不仅如此,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都能发现“坦洋工夫”的身影,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
这是最直观的变化。而随着“坦洋工夫”名气的打响,与“坦洋工夫”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在改变。
原先“坦洋工夫”产品每公斤售价仅50-60元,而已升到千元,有些极品甚至上万元。在2008年的“闽茶杯”评比中,“坦洋工夫”获得茶王称号、经拍卖每公斤达30万元。其主要原料“坦洋菜茶”也由品牌打造前的每斤几角钱,每斤茶青均价二三十元左右,茶农收入直线上升。
2009年,“新坦洋茶业集团”成立,仅几年时间,新坦洋荣获中国红茶标志性品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品牌价值4.43亿元,位居中国红茶企业首位,被福安茶界传为佳话。据统计,两年投身“坦洋工夫”茶产业数不胜数。至去年底,福安市登记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有263家,年产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企业40多家,获2008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的有3家,全市年出口茶叶4000多吨。
如今,“坦洋工夫”正在蓄积力量,向世界红茶品牌发出冲击。日前已向美国、法国、荷兰等9个国家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已初步获得批准。“坦洋工夫”重回世界舞台,前途将充满阳光。 经中国国际商会指定,2006年11月23日至27日,福建名优茶代表中国茶叶出使巴拿马,这是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的又一次盛会,也为“坦洋工夫”再次亮相世界茶坛提供了机会。因此,人们在回顾1915年“坦洋工夫”巴拿马传奇之时,自然猜想金牌失落之谜,渴望解开心中的疑团。
历史上,“坦洋工夫”茶主要是由茶农经朝廷颁制的“榷茶”官府统筹经营传播出去。“坦洋工夫”创制于1851年,“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红”创始都晚于“坦洋”。据1933年的《祁门之茶叶》记载:“该县向来嗜制青茶,1875年有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皖。在东至,祁门等地开设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虽出产不多,但获利颇丰,以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据此,有人认为“祁红”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传入的。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会选“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叶,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展览,荣膺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为闽红赢得当时的最高荣誉。相传,此块金牌23寸见圆,尽是洋文,金牌上有楼房、花草,还有二个不穿衣服的男女。但是时至今日,尽管查遍“坦洋工夫”茶庄、茶号及相关部门档案,终不见金牌踪影。老一辈坦洋茶人推测说:这一块金牌可能留存在当局农商部,1949年移带到台湾,现收藏台湾博物馆。据回乡台胞说:他们在60年代,参观台湾博物馆时,曾见到过金牌,说是中国红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时获得的金牌,后来有关部门委托回乡台胞再去探看,结果没看到,是否被博物馆收藏起来不得而知;另一种推测是金牌流落“祁红”、“浮红”和“狗牯脑”茶产地。因为《新民晚报》和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蚕桑茶叶通讯》1987年第4期及1988年第3期,曾出现金牌得主的论战,有关报道的附页,还刊登了奖章照片。
坦洋工夫茶称雄,巴拿马赛会殊荣。夺得金牌又失落,早盼光环露真容。其实,破解巴拿马金牌失落之谜只是一种精神的追寻,重要的是要赋予“坦洋工夫”茶文化新的历史使命。福安的先辈茶人,创下了曾经感动世界的历史品牌“坦洋工夫”茶,在国际友好交往中,为传播“和平、和谐、健康、友谊”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闽红传承百年荣耀,香醇再续世界传奇。在新的世纪“坦洋工夫”如何面向世界作出新贡献,这是 “坦洋工夫”茶人(包括种茶者和品茗者)的当代思考和职责。在全球企业界已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战略这一高级阶段,福安茶叶能否抓住WTO带来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利益,重振闽茶雄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育出自已的知名茶叶品牌。如果没有知名品牌,就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例如,来自英国的“立顿”红茶,就以品牌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中,“立顿”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红茶而言,这无疑是削减品牌影响力的消极现象。正因为如此,“坦洋工夫”等传统名优茶更应当担起“茶叶是和平使者”的新的历史使命。借助出使巴拿马这个国际平台,赢得更大市场份额,为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贡献力量。正如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所说:“早在1915年,代表我们福建茶叶的福安商会茶(即坦洋工夫茶)、闽北水仙等名优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金奖殊誉,百年茶耀,至今仍然光环耀眼。这一次,福建名优茶推广中心代表中国茶界再次出使巴拿马,比起1915年,这个荣誉更加让人惊喜。这标志着福建名优茶大规模地开始从国内跃上国际舞台,同时也标志着福建名优茶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实行品牌战略和茶叶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坦洋工夫茶国家标准已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按国家标准对坦洋工夫茶的感观指标、分类分级、理化指标、质量特色指标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能严格坦洋工夫茶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产品市场有序竞争。
2011年,福安市政府努力实施发展茶产业的“五个一”战略,即“建设一个海峡大茶都,建成一个茶叶加工园区,每年发展优新良种10000亩,每年举办一次海峡茶博会,打造一个‘坦洋工夫"品牌”。由福安市成立最悠久产能最大的城湖茶厂牵头,在打造“坦洋工夫”品牌上倾注全力。一是积极参与各项坦洋工夫相关的茶事,营造坦洋工夫再铸辉煌的氛围。二是研究坦洋工夫工艺的承传与创新,应用现代生产设备制作历史名茶取得突破,在即保持了传统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形、色、香、味的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品质和生产效率,2011年生产高中档坦洋工夫红茶100多吨,占整个福安产量的60%,坦洋工夫红茶“红观音”荣获“福建省优质茶”称号。
2012年,福安已有29家坦洋工夫茶生产企业提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申请,待省质监局初审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方可使用专用标志。这些企业产值达1.5亿元,商品值达4.8亿元。并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太原等地建立了坦洋工夫名人会馆、茶城、专柜、专卖店等直销网点400多个。
据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现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