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木生
-
中国的茶是通常的饮料 好多地方白水也叫茶 足可以见茶是多么的普遍
日本的茶是茶道 中国传到日本之后 被发扬光大
成为一种文化
美国和英国的茶就和咖啡在中国一样
- 还要旺仔
-
中国是"茶之祖国",茶从其药用、祭品、贡品至今成为平民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不可无的生活饮料。茶自有其色香味形令人神往,赏心悦目;茶自有其生津益气,提神醒脑之功为人所用。茶从中国起传到世界五大洲,成为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文明饮料。茶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已经是茶有茶道,茶有茶市,茶有茶礼,茶有茶歌,茶有茶诗,茶有茶赋,茶有茶画,形成了日益繁荣的茶市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当人们以茶养生,以茶代酒,以茶为礼,以茶益思,以茶引文之时,你可看到个个都是生龙活虎,谈笑风声,到处充满生气勃勃心理活动。真有"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之势。人以茶为友,受益无穷。
本文试从中国人对茶的色香味形特质感受、以茶养生、崇茶风尚、芳茶传四方、茶市文化趋向、茶文化心理效应等六个方面作心理学浅说,以增进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以饮茶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以饮茶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三)欧洲各国的饮茶文化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英国人喜欢饮滋味浓郁的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上流社会设置家庭茶室,收集陈设名贵茶具,讲求传统身分和闲情逸致的饮茶风度,以显示英国绅士的气派。 爱尔兰人饮茶之风更甚,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 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菜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 西欧的其他国家也都习饮高档红茶和甜式调味红茶,青年人则多喜欢香味茶。
(四)美州国家的茶文化
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 加拿大人多为英式热饮高档红茶,也有冰茶。
(五)非洲国家的茶文化
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不饮酒而饮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煞煮后饮用。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英国的茶叶消费要占饮料总消费量的70%,是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英国不产茶,但它是世界茶叶贸易重要集散地。究其原因,与英国的饮茶风俗和积极宣传分不开。分析英国的饮茶风俗,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国茶文化,拉动国内人均茶叶消费量及促进我国茶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70年代,英国进口商每年用于茶叶的广告费用高达300万英镑,改变了茶叶一度滞销的局面;80年代,英国茶叶委员会面临咖啡等饮料的严重挑战,保持了茶叶在英国的“饮料之王”地位。
英国政府和茶业企业宣传重在介绍茶叶的营养价值、药理功能、保健作用与饮茶文化等,突出其它饮料所不具有的优越性。看来,加强茶叶健康和茶文化的宣传是扩大消费、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
鉴于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积极提倡“茶为国饮”,笔者从英国饮茶文化的特点中得到一些启示,设想如下。
设立“国饮日”或“国饮周”
借鉴英国“下午茶”经验,引导企业树立大品牌意识,争取在几年内,打出几个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和茶饮料品牌。通过设立“国饮日”或“国饮周”等形式,倡导国民不抽烟、少喝酒,养成多喝茶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当然,“茶为国饮”,要从公家做起,把茶宴、茶会列入机关、事业和企业迎宾待客的礼遇。另外,要使“国饮日”或“国饮周”具有多功能性并担当多种角色,从单一饮茶转向多元饮茶与茶事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个“节日”,自觉的参与到其中来。
制订可操作性政策
纵观世界产茶国,没有哪个国家不对茶业企业进行干预,关键看干预的效果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和企业应该是合作的关系,这正是促成一个产业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产茶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为茶农、茶产业服务。
定茶为中国之“国饮”
世界上将茶称之为“国饮”的国家有中国、英国、日本等。
从广义上讲,茶为国饮即举国之饮。提倡全民饮茶,饮好茶,造就茶为家庭消费第一饮品的地位,让茶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狭义上讲,茶为国饮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意义:首先,茶为国饮可以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符号,一种民族文化的代表。其次,茶发源于中国。第三,茶是健康的饮料。民间俗称“万药之本”。第四,茶为精神之饮。简言之,我国的国饮是华夏悠久历史,文化之饮,是社会、家庭生活健康必备之饮,也是当代大众流行之饮。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先生说得好:“当以茶会友、以茶清政、以茶修德成为国人自觉普遍的习俗时,我们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饮。”
- 黑桃猪
-
(一)日本的饮茶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英国的饮茶文化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英国人喜欢饮滋味浓郁的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上流社会设置家庭茶室,收集陈设名贵茶具,讲求传统身分和闲情逸致的饮茶风度,以显示英国绅士的气派。
英国人有300年饮红茶历史,是红茶的爱好国家,加糖、牛奶,往往成为餐后的必备饮料,因此英国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国家对红茶的品尝水准,有英国的专业。
茶影响着英国的各个阶层,英国人在晨起之时,要饮早茶,他们早餐就以红茶为主要饮料。到了上午11点,无论你是空闲在家的贵族,还是繁忙的上班族,都要休息片刻,喝一杯,他们称之为早上11点左右的便餐。到了中午,吃了午餐之后,少不了配上一杯奶茶。而后在下午3点半至4点左右还要来一杯下午茶。英国人在喝茶时总要配上小圆饼、蛋糕和三明治等点心。一般的家庭主妇都很擅长做这类糕点,正式的晚餐中也少不了茶。
世界上饮茶最多的应属英国人,喝茶在英国已成为全民的嗜好,更可说是英国文化精髓的一环。英国人每天大约喝4杯茶,且喝茶的时机多元,每年人均饮茶在十公斤以上。事实上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想找人聊天放松,或者一天刚要开始的时候,都适合来一杯好茶。他们饮茶、爱茶、文人以茶助思,友人以茶会友,可说茶的浪漫、茶花芳香无处不在。
(三)美国的饮茶文化
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美国虽然是个很年轻的国家,但是它的茶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从对美国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对茶的喜爱是不言自明的,茶叶彰显了美国的自由意志,在美国独立的过程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而且,它的茶叶贸易一直都比较发达,是个茶叶消费大国。美国茶文化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自由”二字,具体说来就是随意、实用和时尚。因此,美国的茶文化实际上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顾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所以,美国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对茶叶只知其味,不知其物。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不过不是中国式的,而是欧洲风味的。欧洲饮茶也有很开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
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中国茶叶)加上糖之习惯。
(四)中国的饮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 mBeta
-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 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 ”,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总之,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
英国茶
茶是英国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每年全国消耗掉近20万吨的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为西方各国之冠,堪称“饮茶王国”。英国茶一般加牛奶,有时也加糖,但更多的是加上橙片、茉莉等制成所谓的伯爵红茶(Duke"s black tea)、茉莉红茶(black tea of jasmine)、果酱红茶(black tea of jam)、蜜蜂红茶(black tea of honey)等。人们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均可以饮茶,早上醒来时至下床前或早饭时有早茶;上午11点左右有15分钟的“茶休”喝“上午茶”;下午茶在下午 4~5时的茶休中进行,大约也是15分钟。茶点一般是现成的食品,有面包、黄油、果酱、糕点和饼干。各种糕点比面包更受欢迎,如烤饼、松饼、茶食点心和烤面包片等等。在城镇的旅馆、茶馆或小吃馆、饭店、快餐馆均有茶水供应。
在英国,茶可分为:
红茶 black tea
绿茶 green tea
花茶 scented tea
茉莉花茶 jasmine tea
浓茶 strong tea
淡茶 weak tea
柠檬茶 lemon tea</CA>
———————————————————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但美国人饮茶没有欧洲人多,饮茶方法也与欧洲大体相仿。美国饮茶属清饮与调饮两种,大多喜欢在茶内加入柠檬、糖及冰块等添加剂。不过,美国毕竟是个相当年轻的国家,所以饮茶没有欧洲那么讲究。加之美国人生活节奏很快,喜欢方便快捷的饮茶方式,故以冰茶、速溶茶要水罐头为主。美国人很喜欢中国茶,中美之间茶的贸易几乎是伴随着美国这个国家的诞生而同步开始。美国年从中国进口茶叶占茶叶进口总量20%以上,以红碎茶和中、低档绿茶为主。其饮茶较多品种为袋泡红茶、冰茶、添香茶和草药茶为主。近年来,随着绿茶保健功能逐步揭示,美国又掀起“中国绿茶热”。美国国家卫生部和有关团体还专门召开“茶与健康”的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中国茶文化周和中国茶文化研讨会,在纽约还成立了全美国际茶文化基金会,从事茶文化的宣传与中美茶业交流的协调与组织工作。许多著名大学,都举办中国茶专题讲座,有的还投入巨资进行茶叶保健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当地饮茶,18世纪以中国武夷岩茶为主,19世纪以中国绿茶为主,20世纪以红茶为主,80年代以来,绿茶销售又开始回升。然而,作为热饮料的茶,美国人却演变成冷饮冰茶。
在美国,无论是茶的沸水冲泡汁,还是速溶茶的冷水溶解液,直至罐装茶水,他们饮用时,多数习惯于在茶汤中,投入冰块,或者饮用前预先置于冰柜中冷却为冰茶。冰茶之所以受到美国人的欢迎。这是因为冰茶应顺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愿用花时热泡的方式喝茶。而喝冰茶时,消费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口味,添加糖、柠檬,或其他果汁等。如此饮茶,既有茶的醇味,又有果的清香,尤其是在盛夏,饮之满口生津,暑气顿消。
冰茶作为运动饮料,也受到美国人青睐。它可取代汽水,既可在运动时解渴,又有益于运动员恢复精力。人体在紧张劳累的体力活动之后,喝上一杯冰茶,自然会有清凉舒适之感,并且使精神为之一振。
美国人也喝鸡尾茶酒,特别是在风景秀丽的夏威夷,普遍有喝鸡尾茶酒的习惯。鸡尾茶酒的制法并不复杂,即在鸡尾酒中,根据各人的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红茶汁,就成了鸡尾茶酒。只是对红茶质量的要求较高,茶必须是具有汤色浓艳,刺激味强,滋味鲜爽的高级红茶,认为用这种茶汁泡制而成的鸡尾茶酒,味更醇,香更高,能提神,可醒脑,因而受到欢迎。
字数超标,日的链接如下:
- 豆豆staR
-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三)欧洲各国的饮茶文化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英国人喜欢饮滋味浓郁的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上流社会设置家庭茶室,收集陈设名贵茶具,讲求传统身分和闲情逸致的饮茶风度,以显示英国绅士的气派。
爱尔兰人饮茶之风更甚,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 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菜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
西欧的其他国家也都习饮高档红茶和甜式调味红茶,青年人则多喜欢香味茶。
(四)美州国家的茶文化
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
加拿大人多为英式热饮高档红茶,也有冰茶。
(五)非洲国家的茶文化
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不饮酒而饮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煞煮后饮用。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英国人有300年饮红茶历史,是红茶的爱好国家,加糖、牛奶,往往成为餐后的必备饮料,因此英国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国家对红茶的品尝水准,有英国的专业。
茶影响着英国的各个阶层,英国人在晨起之时,要饮早茶,他们早餐就以红茶为主要饮料。到了上午11点,无论你是空闲在家的贵族,还是繁忙的上班族,都要休息片刻,喝一杯,他们称之为早上11点左右的便餐。到了中午,吃了午餐之后,少不了配上一杯奶茶。而后在下午3点半至4点左右还要来一杯下午茶。英国人在喝茶时总要配上小圆饼、蛋糕和三明治等点心。一般的家庭主妇都很擅长做这类糕点,正式的晚餐中也少不了茶。
世界上饮茶最多的应属英国人,喝茶在英国已成为全民的嗜好,更可说是英国文化精髓的一环。英国人每天大约喝4杯茶,且喝茶的时机多元,每年人均饮茶在十公斤以上。事实上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想找人聊天放松,或者一天刚要开始的时候,都适合来一杯好茶。他们饮茶、爱茶、文人以茶助思,友人以茶会友,可说茶的浪漫、茶花芳香无处不在。
十九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名流就开始盛行喝下午茶,冬天时就在温暖的炉火边,夏天则是在繁花盛开的花园内喝红茶。喝下午茶在当时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上流社会的人联络感情、交换信息。比如哪一个画家又有新的作品值得去欣赏,或是又看了哪一名人的戏,要不然就是贵族们的东家长西家短之类的一番议论,这样又轻松又风雅的活动,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已经成了普通市民的生活习惯。
品饮红茶是英国独有的文化,也是他们待客的礼节,在英国红茶无所不在。英国赋予红茶优雅的形象及丰硕华美的饮用方式,长期以来并形成内涵丰富的红茶文化,藉由宣传深入世人心中。
英国人喝下午茶与东方人品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是随意地吃些点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厅点心的搭配有点不同,好一点的餐厅还会依时令变化糕点。茶的方面,有伯爵茶、大吉岭茶、锡兰茶等,最受欢迎的是伯爵茶。下午茶一般都是私人或家庭式的,这是他们休息身心的方式,能够减少生活或者工作中带来的种种压力。
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俄罗斯是从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饮茶法,到17世纪后期,饮茶之风已普及到各个阶层。19世纪,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也一再出现。如普希金就曾记述俄国“乡间茶会”的情形。还有些作家记载了贵族们的茶仪。俄罗斯上层社会饮茶是十分考究的。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炊叫“沙玛瓦特”,是相当精致的银制品。茶碟也很别致,俄罗斯人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玻璃杯也很多。有些人家则喜欢中国的陶瓷茶具。式样与中
国壶相仿,花色亦为中国式人物、树木花草,但壶身有欧洲特色,瘦劲、高身,流线形纹路带有金道。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作品,虽不十分精致,但很能说明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俄罗斯上层饮茶礼仪也很讲究。这种茶仪决不同于普希金笔下的“乡间茶会”那样悠闲自在,而是相当拘谨,有许多浮华做作的礼仪。但这些礼仪,无疑对俄罗斯人产生了重大曩,俄罗斯民族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他们学习欧洲其他国家贵族们的派头,也对中国的茶礼、茶仪十分有兴趣。所以在俄罗斯“茶”字成了许多文物的代名词。有些经济、文化活动中也用“茶”字,如给小费便叫“给茶钱”。许多家庭也同样有来客敬茶的习惯。去俄罗斯旅行,列车上还要以茶奉客。
此外,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如外高加索地区也十分酷爱饮茶,格鲁吉亚南部还是俄罗斯著名的茶区之一。那里烹茶方式近似欧洲,但又不完全与欧洲相同。格鲁吉亚式属清饮系统,但作法有点类似中国云南的烤茶。这种泡茶法需用金属壶,饮茶时先把壶放在火上烤至100度以上,然后按每杯水一匙半左右的用量将茶叶先投放炙热的壶底,随后倒温开水冲泡几分钟,一壶香茶便冲好了。这种泡法要求色、香、味具佳,不但要看看红艳可爱,而且在烹调时闻得幽香,还要在到水冲茶时发出噼啪的爆响。所以,要求在炙壶的火候,操作的方法上都十分精巧熟练方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在俄罗斯亚洲地区一些民族中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