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木生
-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放的。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技术视觉滞留,“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参考资料:电影技术-百度百科
- nicf
-
是卢米埃兄弟。
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国 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
职 业:导演,制片人
主要成就:改造“西洋镜”、1903年发明了第一代彩色胶片、1937年研制出了立体电影
重要事件:1895年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
其实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扩展资料:
卢米埃兄弟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兄弟俩人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很难把电影的发明归功于单独某个人。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电影突然就出现了。实际上,活动影像技术来自多重贡献的累积,主要源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并完成了电影商业化。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米埃尔兄弟
- LuckySXyd
-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扩展资料: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与此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
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米埃尔兄弟
- 小n
-
卢米埃尔兄弟。
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俩在一家咖啡馆里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被电影史确认为电影诞生之日。
扩展资料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
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电影的诞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米埃尔兄弟
- 站长在线
-
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扩展资料:
在研制放映机时, 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得到启示, 采用抓片爪抓胶片,
以两个扇形瓣组成圆盘遮片装置,巧妙地解决了胶片间歇通过片门的问题;他们还设计了每秒钟16个画格的放映速度,
解决了放映画面的清晰度问题。这样,活动电影机就宣告诞生了。卢米埃尔兄弟亲自编导的影片有60部, 而监制的则有2000部,主要是纪实性影片,多数完成于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最有名的作品是《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在《火车到站》中,他先让人们看到空无一人的车站,然后一个搬运工人推着行李车出现在月台上,紧接着在地平线上有一个黑点在飞速变大,原来是火车头,只见火车头迅速向着观众冲来。
这样的电影手法让当时的观众惊恐不已,纷纷吓得离开座位。《水浇园丁》则被称为是早期的喜剧短片。这也是最早用影片来讲故事的成功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卢米埃尔兄弟
- 北境漫步
-
路易斯·普林斯。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扩展资料:
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是一位法国发明家。电影史学家将他视为真正的早期电影之父。他用单镜头摄影机在纸质胶片上拍摄了最早的运动影像。他是法国人,也在英国和美国工作。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卢米埃兄弟,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 朽月十八
-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
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扩展资料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影
- 豆豆staR
-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电影放映机(15张)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 还要旺仔
-
远在2500 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个叫塞利斯的人发现,用毛皮去摩擦琥珀(一种天然宝石),这块被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那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好说:琥珀中存在一种特殊神力。他们把这种特殊神力称作“电”。这个词就是从希腊文的“琥珀”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公元1600 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发现用摩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还可以使不少别的物体如玻璃棒、硫磺、瓷、松香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把这种吸引力称为“电力”。
吉尔伯特是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他受过医学教育,后定居伦敦,于1573 年开始做医生,为病人治病。由于他的医术比较高明,被召进皇宫,于1601 年做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保健医生。女王逝世后,他又被任命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医生。在他行医期间,他又去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他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他的主要著作《论磁石、磁体和地球大磁石》全面论述了对磁体和电吸引的全部研究工作。
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 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其中,1734 年法国人杜伐,做了一些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松香与毛皮摩擦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发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一种是把玻璃捧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能吸起像纸屑、木屑之类的轻小物体,这种吸引力称为带电现象。他将这根玻璃棒用丝线悬挂起来,再将另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发现这两根棒相互排斥,于是他就把玻璃棒带的电,称为“玻璃电”(即正电);另一种是把松香用毛皮摩擦也产生带电现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松香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这两者相互吸引,于是他称松香所带的电为“松香电”(即负电)。这就是人们所讲的同性电相互排斥、异性电相互吸引的现象。杜伐发现了这些现象,也作了最早的理论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很粗浅、带点形而上学的性质,但毕竟比不想去解释为好。
此后,观看电的实验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在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大批人以进行这种带电的实验和表演这些实验让人们观赏,赚钱谋生。1745年,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利用一根导线将摩擦起电装置上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使瓶子充电,当他的手触及铁钉时,突然感到猛烈的一击。这是一次放电现象,铁钉上聚集的电穿过人体(人体就是一种导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电的震动。
1746 年,荷兰人莱顿在上述实验的启发下做成了莱顿瓶。什么是莱顿瓶?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的外面和瓶内均贴上像纸一样的银箔,把摩擦起电装置所产生的电用导线引到瓶内的银箔上面,而把瓶外壁的银箔接地,这样就可以使电在瓶内聚集起来。如果用一根导线把瓶内的银箔和瓶外壁的银箔连接起来,则产生放电现象,引起电火花,发生响声,并伴随着一种气味。
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动物志》一书中曾描述过一种能够放电击毙小动物的电鳐。18 世纪中叶有人把这种鱼带到英国,引起当时生物学家很大的兴趣,当人用手去碰这种鱼的头部或身体的下部时,便会感到猛烈的一击(即电击),于是人们就想起了刚刚发明不久的莱顿瓶,它就像这种鱼一样,只要用导线把瓶内外的银箔连接起来,就可以放电、引起电击。此后,这种电击来自放电,便没有人怀疑了。尽管18 世纪初,人们已经发明了验电器,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但在当时人们仍往往用自己的身体去检验电是否存在,甚至有不少人以能受一次电击为荣。
18 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是第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尽管他取得科学上的成就的时候美国还没有独立。他同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在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时期,他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的三个起草人之一。他是1781 年美国和英国谈判的代表。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他家境贫寒,幼年曾做过印刷业的学徒工人,尽管学徒工待遇低,工作劳累,但他却是一个“手里有一点小钱都花在书上”的人。他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读书,在30 岁以前就已熟读了有名的物理学家波义尔和牛顿的著作。由于他勤奋学习,虽然没有进大学受高等教育,却在科学领域里有所作为,并获得了许多有名大学的荣誉学位。
他于1753 年先后得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他还是新大陆第一个长期性的科学团体——美国哲学会的主要奠基人。
富兰克林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电流”。他在1747 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电的“单流说”。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根据富兰克林的说法,经常移动的是正电。
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个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看法却相反。现在的看法认为: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如果它们是导体,由于人本身也是导体,过剩的电子或短缺的电子很容易从导体(人体)传到地下或得到补偿,因而摩擦后不显电性。如果互相摩擦的物体都是绝缘体(即不导电的物体),经过摩擦,电子从一方移向另一方,于是双方就都带电了,一方带正电,一方带负电,二者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 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外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
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很多人都在重复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为什么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会引起这样的轰动?因为当时社会上对于雷电有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是天神发怒的表现。富兰克林在美国费城的实验惊动了教会,他们斥责他冒犯天威,是对上帝和雷公的大逆不道。然而,他仍然坚持不懈,而且在一年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终于制服了天电。由于教堂高高耸立的塔尖常被雷电所击,教会为了保护教堂,最终也不得不采用了这个“冒犯天威”的装置。以前电一直被人们当作一种娱乐手段,从此总算找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不仅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1753 年,俄国科学家里希曼在屋顶上装了一根导线通到实验室,想用验电器来观察雷电现象。那时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火球从上面传了下来,结果里希曼遭雷击而死亡。因此,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影响,足以使每个电学家避免这种无谓的牺牲。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知道,电流就是电荷向一定方向的移动。在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形成的。电流通过电路时,会产生许多新的效应。如电流通过电灯的时候,电灯就发热发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就能转动。电流可使蓄电池充电;可带动电伽机作功??。这些现象表明,电流也是一种能量传输过程,电能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器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流可存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雷电现象,就是人们最早注意到大气中的电流现象。富兰克林传奇式的风筝实验使人们了解到雷电和摩擦带电的关系。随着避雷针的发明,逐渐消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心理。但在18世纪末之前,人们对电流现象的认识也仅到此为止,基本上仍然是一无所知。
那么,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哪一位科学家呢?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被人们认为是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人。据记载,伽伐尼的发现是一次偶然性的发现。1780 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这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 年的时间,研究像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在这里,蛙腿的肌肉是导体回路的一部分,肌肉和两种不同的金属丝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流回路。肌肉的痉挛表明有电流通过,起到了电流指示器的作用。根据这种现象,他还制成了“伽伐尼电池”。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海洋当中的一些带电的鱼,如电鳗、电,人们在海中如果被这种鱼触及身体,也会有电击的感觉。这说明在一些动物体内也贮存着电。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他于1782 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关于所谓动物电,您是怎样考虑的呢?我相信一切作用都是由于金属与某种潮湿的东西相接触才发生的”。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他们的论战十分激烈,每一方都指责对方是异端邪说,标榜自己观点的正确。争论的结果是伏打的见解占了优势。但很可惜,因为伽伐尼于1798 年就因病去世了,他再也不能知道这场争论的胜负,再也听不到争论的结果了。
1800 年春季,即19 世纪第一个年头的春天,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怎么会引起这种突破呢?这又要从伏打说起,伏打在他自己看法的指导下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锌电池连接而成为电池组。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可以说是伏打赠给19 世纪的宝贵礼物。他的这个发明为电流效应的应用开创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由此,伏打和与他同时代的别的国家的不少科学家,得出了各种有趣的结果,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不时登出各种各样新发现的消息。有了电池,英国的化学家戴维(1778~1829)才有可能奠定电离理论基础,并且分离出钠、钾、锶、 硼、钙、氯、氟、碘等元素,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并进而促使他的助手法拉第建立了电解定律。
伏打虽然发明了电池装置,但并不了解这种装置的道理。戴维阐明了这种装置的道理,指出这类电池的电流来自化学作用。但不管怎样,伏打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伏打本人由于这项贡献,被许多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据说1801 年法国的拿破仑曾亲临现场观看了伏打的实验表演,并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发现电流的贡献。
- CarieVinne
-
其实电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说闪电、静电,所以我们不能说电是谁发明的,而应该是电是谁发现的。最早提出电这个概念的是公元前五六百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一说,泰勒斯这个人闲着没事,拿家里的琥珀棒蹭家里的小猫。蹭着蹭着发现,琥珀棒把小猫的毛吸起来了,还能吸起来羽毛。搁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静电反映,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泰勒斯以为这是和磁铁一个原理呢。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又说公元前600年左右,股袭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贵族富人喜欢穿丝绸、佩戴琥珀做的首饰。但即便是出门前擦拭的干干净净的琥珀,也会很快吸上一层灰。许多人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一时无解。
这个时候泰勒斯研究了这个神奇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思索,他发现挂载脖颈上的琥珀项链在人走路的时候会与衣服产生摩擦,从而吸引灰尘、绒毛等细小物体。于是,就将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电,直到1752年,富兰克林才出现,做了风筝实验,而后发明了避雷针。
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鼻祖。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扩展资料: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
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
- 瑞瑞爱吃桃
-
远在2500 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个叫塞利斯的人发现,用毛皮去摩擦琥珀(一种天然宝石),这块被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那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好说:琥珀中存在一种特殊神力。他们把这种特殊神力称作“电”。这个词就是从希腊文的“琥珀”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公元1600 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发现用摩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还可以使不少别的物体如玻璃棒、硫磺、瓷、松香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把这种吸引力称为“电力”。
吉尔伯特是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他受过医学教育,后定居伦敦,于1573 年开始做医生,为病人治病。由于他的医术比较高明,被召进皇宫,于1601 年做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保健医生。女王逝世后,他又被任命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医生。在他行医期间,他又去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他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他的主要著作《论磁石、磁体和地球大磁石》全面论述了对磁体和电吸引的全部研究工作。
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 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其中,1734 年法国人杜伐,做了一些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松香与毛皮摩擦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发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一种是把玻璃捧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能吸起像纸屑、木屑之类的轻小物体,这种吸引力称为带电现象。他将这根玻璃棒用丝线悬挂起来,再将另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发现这两根棒相互排斥,于是他就把玻璃棒带的电,称为“玻璃电”(即正电);另一种是把松香用毛皮摩擦也产生带电现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松香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这两者相互吸引,于是他称松香所带的电为“松香电”(即负电)。这就是人们所讲的同性电相互排斥、异性电相互吸引的现象。杜伐发现了这些现象,也作了最早的理论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很粗浅、带点形而上学的性质,但毕竟比不想去解释为好。
此后,观看电的实验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在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大批人以进行这种带电的实验和表演这些实验让人们观赏,赚钱谋生。1745年,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利用一根导线将摩擦起电装置上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使瓶子充电,当他的手触及铁钉时,突然感到猛烈的一击。这是一次放电现象,铁钉上聚集的电穿过人体(人体就是一种导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电的震动。
1746 年,荷兰人莱顿在上述实验的启发下做成了莱顿瓶。什么是莱顿瓶?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的外面和瓶内均贴上像纸一样的银箔,把摩擦起电装置所产生的电用导线引到瓶内的银箔上面,而把瓶外壁的银箔接地,这样就可以使电在瓶内聚集起来。如果用一根导线把瓶内的银箔和瓶外壁的银箔连接起来,则产生放电现象,引起电火花,发生响声,并伴随着一种气味。
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动物志》一书中曾描述过一种能够放电击毙小动物的电鳐。18 世纪中叶有人把这种鱼带到英国,引起当时生物学家很大的兴趣,当人用手去碰这种鱼的头部或身体的下部时,便会感到猛烈的一击(即电击),于是人们就想起了刚刚发明不久的莱顿瓶,它就像这种鱼一样,只要用导线把瓶内外的银箔连接起来,就可以放电、引起电击。此后,这种电击来自放电,便没有人怀疑了。尽管18 世纪初,人们已经发明了验电器,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但在当时人们仍往往用自己的身体去检验电是否存在,甚至有不少人以能受一次电击为荣。
18 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是第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尽管他取得科学上的成就的时候美国还没有独立。他同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在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时期,他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的三个起草人之一。他是1781 年美国和英国谈判的代表。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他家境贫寒,幼年曾做过印刷业的学徒工人,尽管学徒工待遇低,工作劳累,但他却是一个“手里有一点小钱都花在书上”的人。他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读书,在30 岁以前就已熟读了有名的物理学家波义尔和牛顿的著作。由于他勤奋学习,虽然没有进大学受高等教育,却在科学领域里有所作为,并获得了许多有名大学的荣誉学位。
他于1753 年先后得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他还是新大陆第一个长期性的科学团体——美国哲学会的主要奠基人。
富兰克林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电流”。他在1747 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电的“单流说”。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根据富兰克林的说法,经常移动的是正电。
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个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看法却相反。现在的看法认为: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如果它们是导体,由于人本身也是导体,过剩的电子或短缺的电子很容易从导体(人体)传到地下或得到补偿,因而摩擦后不显电性。如果互相摩擦的物体都是绝缘体(即不导电的物体),经过摩擦,电子从一方移向另一方,于是双方就都带电了,一方带正电,一方带负电,二者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 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外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
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很多人都在重复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为什么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会引起这样的轰动?因为当时社会上对于雷电有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是天神发怒的表现。富兰克林在美国费城的实验惊动了教会,他们斥责他冒犯天威,是对上帝和雷公的大逆不道。然而,他仍然坚持不懈,而且在一年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终于制服了天电。由于教堂高高耸立的塔尖常被雷电所击,教会为了保护教堂,最终也不得不采用了这个“冒犯天威”的装置。以前电一直被人们当作一种娱乐手段,从此总算找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不仅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1753 年,俄国科学家里希曼在屋顶上装了一根导线通到实验室,想用验电器来观察雷电现象。那时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火球从上面传了下来,结果里希曼遭雷击而死亡。因此,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影响,足以使每个电学家避免这种无谓的牺牲。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知道,电流就是电荷向一定方向的移动。在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形成的。电流通过电路时,会产生许多新的效应。如电流通过电灯的时候,电灯就发热发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就能转动。电流可使蓄电池充电;可带动电伽机作功??。这些现象表明,电流也是一种能量传输过程,电能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器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流可存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雷电现象,就是人们最早注意到大气中的电流现象。富兰克林传奇式的风筝实验使人们了解到雷电和摩擦带电的关系。随着避雷针的发明,逐渐消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心理。但在18世纪末之前,人们对电流现象的认识也仅到此为止,基本上仍然是一无所知。
那么,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哪一位科学家呢?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被人们认为是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人。据记载,伽伐尼的发现是一次偶然性的发现。1780 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这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 年的时间,研究像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在这里,蛙腿的肌肉是导体回路的一部分,肌肉和两种不同的金属丝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流回路。肌肉的痉挛表明有电流通过,起到了电流指示器的作用。根据这种现象,他还制成了“伽伐尼电池”。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海洋当中的一些带电的鱼,如电鳗、电,人们在海中如果被这种鱼触及身体,也会有电击的感觉。这说明在一些动物体内也贮存着电。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他于1782 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关于所谓动物电,您是怎样考虑的呢?我相信一切作用都是由于金属与某种潮湿的东西相接触才发生的”。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他们的论战十分激烈,每一方都指责对方是异端邪说,标榜自己观点的正确。争论的结果是伏打的见解占了优势。但很可惜,因为伽伐尼于1798 年就因病去世了,他再也不能知道这场争论的胜负,再也听不到争论的结果了。
1800 年春季,即19 世纪第一个年头的春天,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怎么会引起这种突破呢?这又要从伏打说起,伏打在他自己看法的指导下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锌电池连接而成为电池组。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可以说是伏打赠给19 世纪的宝贵礼物。他的这个发明为电流效应的应用开创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由此,伏打和与他同时代的别的国家的不少科学家,得出了各种有趣的结果,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不时登出各种各样新发现的消息。有了电池,英国的化学家戴维(1778~1829)才有可能奠定电离理论基础,并且分离出钠、钾、锶、 硼、钙、氯、氟、碘等元素,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并进而促使他的助手法拉第建立了电解定律。
伏打虽然发明了电池装置,但并不了解这种装置的道理。戴维阐明了这种装置的道理,指出这类电池的电流来自化学作用。但不管怎样,伏打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伏打本人由于这项贡献,被许多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据说1801 年法国的拿破仑曾亲临现场观看了伏打的实验表演,并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发现电流的贡献。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电影是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俩发明的。
电影究竟发明于何时?有许多说法。有的把形象化的表现也算作是电影的起源,从中国的灯影戏、皮影戏到幻灯。有的甚至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把我国哲学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学论断以及光影的生成、关系、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作是电影发明的先导。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到了19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胶片、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电影就越来越来接近诞生。许多人开始进行电影放映的试验,有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有的在实验室,有的未作公开放映。但都不能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的成就所比拟。所以,目前国际电影界根据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史实,一致公认将1895年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也就是说: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电影算是正式诞生了。
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实际上,从19世纪初开始,电影的发明就进入了探索和实验阶段。1825年,英国人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了“幻盘”,1832年,比利时的约瑟夫和奥地利的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这些东西类似我国传统的“走马灯”,会转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使转动着的单个图像变成了连续的动态图像。
接着,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1840年又发明了缩短曝光的技术,摄影技术有了突破。到了1877年,法国人雷诺制造了“活动视镜”,进而在1888年创造了他的“光学影戏机”,类似现代的动画片技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后,解决了连续摄影的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的爱迪生创造了每格凿有四组小孔的35毫米影片,并发明了“白热灯”,同时,他采用了马莱连续摄影的方法制成了“电影视镜”。这是一个可放50英尺影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片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视孔上就能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传入法国后,立刻被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俩采用,并进行改造,采用了马尔蒂的十字轮结构后,解决了影片间歇运动的问题,终于在1894年底研制成了第一台比较完美的电影放映机,并成功地把图像投射到银幕上,解决了多人观看的问题。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电影的发明者。
- ardim
-
关于谁才是电影的最早发明者,美国人和法国人各执一词。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不足之处是每次仅能供一个人观看,因为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观众单独观看,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不久之后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短视。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中,用他们改进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影片,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公认的电影诞生日。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很像我们现在用DV随意拍摄的家庭影像,以客观记录为主,表现现实生活,现场直取,没有故事情节。相对于爱迪生影片表现的跳舞、拳击、变戏法等娱乐性场景,卢米埃尔的影片更为真实、朴素,这也就无意中成为了电影艺术中再现美学的源头,这种再现美学被以后的弗拉哈迪,维尔托夫,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进一步继承和完善。
遗憾的是,当时卢米埃尔兄弟主要是从科学发明的角度来看待电影,只是将电影看做是一种新鲜的放映影像的器材,而没有进一步发掘电影的叙事潜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从卢米埃尔的影片当中看到一些艺术的影子,比如影片《代表们的登陆》可以被看做是早期的新闻片,《水浇园丁》、《膝行人》则是早期的喜剧片,另外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开始有意无意的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在最初的特技摄影和移动摄影上都作出了贡献,还使用了“摇拍”、“移动摄影”等现在常用的手法。
一年半后,观众对于影片中一成不变的街头风光、花园浇水和歌舞表演终于厌倦了。卢米埃尔兄弟后来不再从事电影的拍摄,而是投入到新的研究之中,1903年他们发明了第一代彩色胶卷,1937年又研制出立体电影。世人评价他们的功绩,是把爱迪生关在“魔柜”里的影像解放出来,投射到银幕上,让千百人同时观看。
- kven
-
电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并不是人发明的。而是发现的。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
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了电。在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
扩展资料: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人发现在琥珀(化石树脂)上摩擦毛皮引起了两者之间的吸引力 - 所以希腊人发现的实际上是静电。此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人员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内部装有铜片的盆,他们认为这些盆可能是古老的古代电池,用来在古罗马遗址发光。
在巴格达附近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类似的装置,古代的波斯人也可能使用了早期的电池。但到了17世纪,许多与电力有关的发现,如发明了一种早期的静电发生器,正负电流的区别,以及作为导体或绝缘体的材料的分类。
在1600年,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用拉丁语“电”来描述某些物质相互摩擦时所施加的力量。几年后,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Browne)写了几本书,他用“电”这个词来描述他根据吉尔伯特的工作进行的调查。
1752年,本·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用风筝,钥匙和风暴进行了他的实验。这只是证明闪电和微小的电火花是一回事。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沃尔(Alessandro Volta)发现,特定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电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产生稳定电流的伏打电池(早期的电池)。
所以他是第一个创造稳定电荷的人。Volta还通过连接带正电和带负电的连接器并通过它们驱动电荷或电压,创造了第一次电力传输。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创造了电动发电机(一种原始发电机),电力在技术上的应用变得可行,从而解决了持续和实用的发电问题。
法拉第相当粗糙的发明使用了一个在铜线圈内移动的磁铁,产生了一个流过电线的微小的电流。这为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英国的科学家约瑟夫·斯旺(Joseph Swan)打开了大门,他们在1878年左右在各自的国家发明了白炽灯丝灯泡。因此,不仅仅是一个人发现了电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