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月
-
王小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辣椒炮弹”
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据点。战斗发起后,先由我迫击炮进行射击,数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但敌工事很坚固,并没有被摧毁。
炮弹都打得很准,可就是难以歼敌,而我步兵战士却在敌人隐蔽火力的猛烈射击下,一批批地倒下。赵章成看在眼里,心里像装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他寝食难安,连做梦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敌人从工事里引出来,让敌暴露在我火力之下,然后将其一举歼灭呢?
一天深夜,赵章成终于有了办法。他要用“辣椒炮弹”把敌人引出来。赵章成翻身从床上跳起来,把连队的文书和通信员都叫醒,找来工具。几个人连夜动手改装武器。他们把迫击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压成面,装进去,再装上引信。几个小时的忙碌过后,20发奇特的“辣椒炮弹”就制成了。
9月26日,我军再次对管头据点发起攻击。赵章成把火炮阵地设置在距敌150 米处,以便尽快提高射击速度。攻击开始后,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首先仍以普通炮弹对敌进行火力准备,扫清了据点外围的障碍。据点内的敌人凭借“乌龟壳”继续顽抗。
正当敌人得意忘形之时,赵章成下达了口令:“辣椒炮弹装填———放!” ,只见一发发“辣椒炮弹”飞向敌阵,在敌碉堡周围爆炸了。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呛得敌人难以忍受。由于不知道我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敌人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占领了管头据点。
赵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
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
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
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
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
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
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
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
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
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
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
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
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
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
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
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
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
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
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
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
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
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
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
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
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
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
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
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
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
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
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
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
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
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
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
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
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 gitcloud
-
赵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
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
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
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
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
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
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
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
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
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
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
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
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
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
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
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
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
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
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
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
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
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
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
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
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
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
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
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
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
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
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
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
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
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
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
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
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 左迁
-
琼崖华侨回乡服务总团团长——符克
2005年09月27日04:5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符克,1915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华侨之家。1928年就读于广州南海中学,1933年侨居越南,在西贡当小学教师。1935年,符克回国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春,符克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中央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海外华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抽调人员组成海外工作团,到东南亚各国开展华侨工作。符克被选入海外工作团,受党的派遣,前往越南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符克利用自己在越南的亲朋好友关系,深入各种工会组织,奔走于大街小巷,和华侨促膝谈心,宣传抗日救亡,在华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他的艰苦努力,越南琼侨救国会宣告成立,符克当选为常委。救国会积极在越南华侨和青年学生中开展如火如荼的救国救乡募捐抗日等运动,支援祖国抗战。
1939年2月,日军侵占琼崖的消息传到越南。在符克的建议下,琼侨救国总会于3月组织越南琼侨回乡服务团,委托符克任团长。服务团发动旅越华侨坚决抗日,誓死卫国,保卫家乡。服务团的团员们放弃安定的生活,跟随符克回到琼崖参加抗日斗争。
不久,在中共琼崖特委的支持下,以“救国救乡”为目标的“琼崖华侨回乡服务总团”于1940年6月19日宣布成立,符克任团长。在符克的领导下,服务总团分成若干工作队,活跃在琼崖的城镇、椰林和村寨。他们积极进行战地救护、开展宣传抗日等工作,组织各种抗日团体,有力推动了琼崖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服务总团的抗日活动也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限制和威胁。对于抗日斗争中的危险,符克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在艰险的环境中生活,倘不敢冒险前进,寻求民族出路,祖国是不会有光明的。”“我的工作是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似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假如万一遇有不幸,那也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的完结。”1940年8月,符克被国民党顽固派阴谋杀害,年仅26岁。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7日 第二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唐述权
- 康康map
-
王小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辣椒炮弹”
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据点。战斗发起后,先由我迫击炮进行射击,数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但敌工事很坚固,并没有被摧毁。
炮弹都打得很准,可就是难以歼敌,而我步兵战士却在敌人隐蔽火力的猛烈射击下,一批批地倒下。赵章成看在眼里,心里像装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他寝食难安,连做梦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敌人从工事里引出来,让敌暴露在我火力之下,然后将其一举歼灭呢?
一天深夜,赵章成终于有了办法。他要用“辣椒炮弹”把敌人引出来。赵章成翻身从床上跳起来,把连队的文书和通信员都叫醒,找来工具。几个人连夜动手改装武器。他们把迫击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压成面,装进去,再装上引信。几个小时的忙碌过后,20发奇特的“辣椒炮弹”就制成了。
9月26日,我军再次对管头据点发起攻击。赵章成把火炮阵地设置在距敌150 米处,以便尽快提高射击速度。攻击开始后,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首先仍以普通炮弹对敌进行火力准备,扫清了据点外围的障碍。据点内的敌人凭借“乌龟壳”继续顽抗。
正当敌人得意忘形之时,赵章成下达了口令:“辣椒炮弹装填———放!” ,只见一发发“辣椒炮弹”飞向敌阵,在敌碉堡周围爆炸了。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呛得敌人难以忍受。由于不知道我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敌人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占领了管头据点。
- meira
-
赵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 阿啵呲嘚
-
抗日小英雄传奇故事——稚嫩的肩担起沉重的抗争
2005-6-3 16:03:09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 北境漫步
-
赵登禹(1898-1937), 字舜臣,汉族,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袭热河省,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为消灭敌军,赵登禹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至退途中,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 nicf
-
第三十五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赵登禹
3.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薛岳指挥万家岭大捷
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大捷
上高会战
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歼敌计10万余
4.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 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襄东大捷
杜聿明 远征军副帅
孙立人 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
薛岳 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
卫立煌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
傅作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 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
张灵甫 第74军58师长 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
王耀武: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
- xinz
-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 小n
-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