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川红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申请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了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这将继续为四川红茶作出更多的贡献。
对于这次申请非遗成功,川红工夫茶的自然萎凋、手工揉捻、炭火烘培技术是关键,这些技术都是纯手工的,比如鲜叶萎凋到什么程度,揉捻的手感、烘焙时度的掌握,都需要传承人凭借多年的经验来完成。本次申遗成功的重点支撑就是在掌握火候、用料等方面。”赖维君说,这三个特点就是川红工夫茶不可复制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本次申遗成功的重点支撑。“川红工夫”茶是清朝宣统年间产生的,当时叫“红散茶”。1952年起,当时国家外贸“中国茶叶进口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中国有特色的工夫红茶作为前苏联及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换货贸易的商品,其中就选择了四川宜宾生产的“红散茶”、安徽省祁门县生产的“赤山乌龙”、云南的“云红”等作为主要出口的工夫红茶产品。川红工夫有上百年的历史,这是申遗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川红工夫”传统制作技艺由宜宾县人雷玉详始创于清朝宣统年间,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第二代传人王文钞在宜宾市南岸投资创立了“宝兴茶厂”,其所生产的“红散茶”畅销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宝兴茶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生产红茶为主的“四川省宜宾茶厂”,在雷成伦为第三代、杨宝琛为第四代传人的带领下,“川红工夫”名扬世界。“这是省内首个红茶类的非遗项目,将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赖维君说,“川红工夫”茶的申遗成功,对企业而言,有更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就茶农来说,可以提高茶农的种茶积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对宜宾茶产业而言,可以规范红茶类的制作工艺,增强宜宾茶文化的历史内涵。 川红工夫 四川名片2013年6月6日—8日,“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成都举行。在“把四川名片递给世界500强”评选活动,经大众推荐和专家权威评审,选出了22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为“四川名片”。其中,茶叶产品3个,宜宾川红茶业集团生产的“川红工夫”红茶荣登金榜,这是宜宾唯一一个代表“四川名片”的产品。
宜宾的“川红工夫”红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荣耀世界。作为“川红工夫”正宗传承者的川红集团,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宜宾茶厂,该厂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红茶外贸出口的茶业企业之一。1958年—1990年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大量出口至前苏联和东欧国家。1958年,四川工夫红茶曾作为罗马尼亚国庆礼品专用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获得了金质奖章,这是川红的骄傲,更是宜宾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制作工艺
工夫红茶是中国传统茶类,产地较广,分布各主要产茶省。至今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主要有:安徽祁门红茶,云南省滇红;四川的川红,闽红,宁红(江西),湘红,宜红(湖北),浙江,越红,贵州的黔红;江苏的苏红,广东的粤红等。其中以安徽祁门红茶为代表。工夫红茶品质特点: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鲜叶要求:
工夫红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进厂后,严格地对明鲜叶分级标准进行检验分级,分别加工付制。
萎凋
萎凋是红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红茶萎凋着重讲讲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1.萎凋目的 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 2.萎凋方法
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 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 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除鼓风机外,其余均可土法生产,造价低。 萎凋槽利用叶层间隙是有透气性能的特点,由鼓风机将热气发生炉的热空气适入槽体穿过叶层,使槽面上的鲜叶受热,达到叶内水分气化,叶子变软,青气散失的目的。 温度 由鼓风机送入的热空气是影响萎凋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应掌握在35度。在鲜叶采摘高掌期,为适当缩短时间,提高萎凋槽的生产能力,保证鲜叶进厂及时付制,温度可适当提高。但超过40度以上,失水速度过快,萎凋时间太短,内含化?成分不能正常变化进行,影响萎凋质量,同时往往出现红变,焦芽,焦边的萎凋不匀现象。 在夏秋季节,气温高于30度以上,可不必加温,只需要鼓风机鼓风,就能达到工艺要求。 在萎凋过程中,经常检查温度的变化,调节冷热风门,掌握温度高低。一般在萎凋初期温度可略高,后期降低。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雨水叶在上叶后,先鼓冷风,除去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 摊叶厚度与茶叶品质有一定关系。摊叶过厚,上下层水分蒸发不匀,香味差。摊叶过薄,叶子易被坎成空洞,及备利用度不高,而且萎凋不匀,影响质量。一般每32/斤。厚度20厘米。鲜叶老嫩不同,摊叶厚度出不同1~3级鲜叶,厚度为15~18厘米,每槽(15平方米)摊叶量约400~460个左右。三级以下厚度为20厘米,每槽500斤左右。对肥厚叶子,嫩叶及雨水叶要适当薄摊,以利表面水蒸发。有的萎凋槽前后温差大的,也可以从调节摊叶厚度上使之与温差适应。上叶时不能压,保持鲜叶间疏松状态。 翻拌 为使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在萎凋过程中,适当进行翻拌。频率1次/1小时,雨水叶在萎凋养期半小时翻拌一次。当表面水基本消失后,每小时翻拌一次。在翻拌时,停止鼓风,以免吹散叶子。翻拌要翻底,翻的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 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度,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等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度,需3~4小时,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小时左右,雨水叶要5.5~6.0小时才能完成萎凋。叶子肥厚或较细嫩的鲜叶,适当延长时间。 总之,萎调时间应根据鲜叶和工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室内自然萎凋 目前尚未使用萎凋槽的地方,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的方法。 室内自然萎凋,是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风,在室内装置多层萎凋架和需子。 萎凋时,把鲜叶薄摊在萎凋需上,竹帘上反叶1~2斤/1席,在室内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70%左右,萎凋需18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室内自然萎凋在正常天气和良好操作下,萎凋质量较好,但由于室内自然萎凋夏天天气的影响很大,如适低温阴雨天,气温低,湿度大,萎凋时间更长,难于控制,不仅影响质量,也影响茶厂均衡生产。同时操作时不方便,需要大批劳力,生产效率低,占用厂房面积大,设备投资多。随着萎凋槽的推广萎凋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它具有调和简单,不用燃料,萎凋快等优点。 但受天气条件限制很大,在阳光很强的夏秋季节,尤其是中午前后,萎凋叶勿发生焦芽。焦边和叶子泛红等毛病,阴雨天又不能进行。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萎凋时,将鲜叶的均匀地摊放晒均或晒垫上,摊叶量1斤/1平方米,要细心勤翻。 日光萎凋,在春茶季节,气候较温和,萎凋较易掌推,质量较好,一般1~2小时后进行,萎凋1小时左右。在萎凋过程中,一定要勤翻,多检查,保证萎凋质量。 鲜叶在日光萎凋后,叶质柔软,叶面卷皱,为萎凋适度。萎凋适度的叶子应放在阴放在阴晾处摊晾处摊晾后,再进行揉捻。 萎凋程度 萎凋程度掌握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在生产上通常是观察现象来掌握的。 萎凋适度: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 萎凋程度也有以萎凋叶含水量和鲜叶减重率作为指标。鲜叶含水量75%左右,萎调叶适度含水量掌握在58~64%,春茶略低58~61%,夏秋茶略高61~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萎凋过程中出现问题 萎调不足:主要是萎凋叶内含水量偏高,生物化学变化尚嫌不足。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芽尖脱落,条索不紧,揉捻时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香味青涩,滋味淡薄,毛茶条索松,碎片多。 萎调过度:主要是萎凋叶含水量偏少,生物化学变化过度,造成枯芽,焦边,泛红等现象。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干茶多碎片末。 萎凋不匀:同一批萎凋叶萎凋程度不一。萎凋过度,不足叶子占有相当比例,这是采摘老嫩不一致及操作上不善的,捻捻和发酵均发生很大困难,制出毛茶第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是萎凋上最忌讳的。
揉捻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1.揉捻的目的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2.揉捻技术 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 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 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揉捻时间 红茶揉捻要求多次揉捻充分,时间较长。大型双动揉捻机,投叶量多,一般揉90分,中型揉捻机,一般70~90分钟。小型揉捻机,投叶量少,一般揉60~70分钟。 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揉捻时间也不同。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了采用适当轻压揉捻时间相对延长。 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 工夫红茶,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间 也不同。 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 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 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解决筛分 主要的作用,是解散茶团,散热降温,分出老嫩,使之揉捻均匀,叶卷成条,同时调节和控制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一方面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叶子在桶内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和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大量热理,使叶温升高,特别是夏秋气温高,必须及时散热降温,以调节和控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的速度。否则,多酚类化合物缩合过多,茶叶品质降低。 另一方面,嫩度好的原料,揉捻时易造成较紧的团块解决分筛更为重要。 第三,对老嫩混茶叶来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些,易揉成较紧的第索,而老叶揉捻难以成条,时间要长些,压力更重些。当嫩叶达到适度,老叶揉捻不足,老顺达到适度,嫩叶揉捻过度,产生断碎。因此,在揉捻过程中,要求分2~3次进行,每次揉后进行解决筛分,分别进行发酵,使之揉捻均匀一致。 揉捻程度 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 要获得良好揉捻叶,则要求萎凋叶必须均匀适度,萎凋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揉捻叶质量。 揉捻不足条索较松,发酵困难,成苛滋味淡薄,茶汤不浓,叶底花青。 揉捻过度茶叶条索断碎,茶汤泽暗,滋味淡薄香气低,叶底红暗。
发酵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1.发酵的目的 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 2.发酵方法 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 设当用的发酵室 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 温度湿度 发酵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下才能顺得进行。发酵室要求适宜湿度5~28度,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如温度过高(35度),发酵过快,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叶底乌暗,香味低淡。 温度过低,酶促作用很弱,发酵慢,时间长,品质差。特别在春茶季节,气温较低,发酵困难,必须提高发酵室温度。其方法:用火盆生火,炉上放水壶,并经常移动位置,但不宜靠近发酵盆。有条件的茶厂可安装小型气锅,用高温蒸汽提高室内温度。 摊叶厚度 揉捻叶经解快分筛之后的各筛号茶,分别摊在干净的发酵盒内,依次放在发酵架上进行发酵。 发酵叶摊放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子而定,一般嫩叶宜薄,老叶厚。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茶。 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 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 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干燥
1.干燥方法: 普遍使用的毛茶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烘笼烘干。 二类红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 干燥的时间受温度,鲜叶老嫩度,叶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温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因此,烘干必须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灵活掌握烘干技术措施。 2.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 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3.干燥目的: 利用高温破坏霉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 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 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叶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