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eta
-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作为影片关键元素的城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高大的城墙可以很好地阻拦敌人的进攻,让进攻方束手无策。尤其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山城的建设,依山为城、居高临下,这种城池对于敌军无外乎是一种噩梦。钓鱼城便是这种噩梦的诠释之一。
早期的城墙,便一般只有城垣和城门。随着攻城器械的发展,城墙在结构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除了原本的城垣和城门以外,逐渐增加了城楼、雉堞、角楼(敌楼)等结构,以应对进攻方的攻势。
城墙有四个主要作用:一,阻碍、迟滞敌军的攻势;二,抵御箭矢及投石;三,进行射击和观察;四,防御洪水。
城楼和角楼高耸,便于士兵进行射击与观察。而城墙之上的矮墙就是我们所说的女墙或者雉堞。雉堞之间存有垛口,可架设城防器械,也可供守军对登城者进行攻击。雉堞中部开有内窄外宽的射孔。在后期,雉堞上除了射口之外,还有一个口开在雉堞底部用以倾倒滚油等。
北宋的东京城便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并且增设瓮城。瓮城是城门外修筑的半圆或方形的护城墙,与城墙相连,也设有城门、雉堞等设施。
(二)壕沟与护城河(濠)
壕沟与护城河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拦敌军的步伐,因此要求尽可能既宽且深,使攻城之人难以逾越。
其中护城河出现较晚,可以视为壕沟的变体。在春秋时期,穴地攻城(即挖地道)这种攻城战法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战争之中,因此壕沟已经无法阻止挖地道的敌人。护城河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军挖通地道进入城中。进攻方在挖掘地道之时,常会以木架来防止地道塌陷。但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士兵挖到了护城河附近,那么水流就将渗入地道之中,甚至直接引起地道塌陷。因此当护城河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防结构被应用于城池的建设之后,穴地攻城出现的频率大大减少,另一种在城墙之下“挖墙脚”的战法“空洞”则运用较多。
(三)防御地道
一些城池在修建的过程中会预留地道,通向城外。城外的暗门依靠山势或植被掩护。当敌军袭来之时,守军可以通过地道潜至城外,偷袭敌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地道的出口除了要具备隐蔽性防止敌军侦查之外,还应有“无法返回”的特点。就如钓鱼城地道的出口暗门不仅位置隐蔽,出去时还要依靠绳索攀岩,有“可出而不可入”的特点。
(四)阻滞设施
除了以上几种防御工事以外,守城方还常设置一些人工障碍,其中主要有蒺藜、鹿角木、陷马坑和拒马枪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敌方、尤其是骑兵部队的靠近。
蒺藜分为木蒺藜(一种植物)和铁蒺藜两种,洒于敌方必经之路以刺伤敌军人脚、马蹄。与此类似的还有铁菱角。当这些被布置在较浅的护城河之中时,可以有效防止敌军涉渡。
陷马坑类似于陷阱,常设置在敌人必经之处及城门内外两侧,坑底布置削尖的竹竿,用刍草覆盖或种上草苗。
二.对应攻城战法的城防战法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一)穴地攻城
尽管无影无踪,却非无声无息。在之后的战争中,守城一方会有专人负责“地听”,来确认敌军是否在挖地道。一旦发现并确认位置,这些士兵就将受到狙击。与此同时,守军还会往地道中释放有毒的烟雾,并将其填埋。等到护城河出现以后,穴地攻城的用处则愈来愈少。相反的,“空洞”则越来越常用。
▲用以“地听”的设备——瓮听
“空洞”如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挖墙脚”。攻城的士兵通过无下底的轒輼车以及其进化版尖头木驴及头车等“跑”到城墙之下挖墙脚,然后挖塌城墙。关于空洞的防御方法,一般通过在城楼上投掷重物来解除威胁。
(二)蚁附的解决方案
当攻城士兵通过云梯或者轻梯攀爬城墙之时,守城士兵可以通过投掷重物、泼洒滚油或使用城防器械将其击落。在上面提到的女墙上的下开口,就是用于泼洒滚油的。
(三)火攻
由于城墙是土石结构不易燃,火攻最经常针对的就是木质的城门。为了防止被焚毁,一般修筑城门之时,会在木质城门上覆盖一层防火的皮革,并且设置灭火的装置。如在城门上做“五星池”,其中储水。当敌军试图用火攻攻击城门之时,就将五星池中的水放出以扑灭城门上的火焰。
三.城防器械
(一)床弩
床弩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性武器,被攻、守城防应用。城池的建造者会在城墙上预留高耸的弩台,用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攻击敌方。
(二)炮与炮
“炮”便是抛石机。在城垣攻防之中,攻守双方经常用抛石机互扔巨大的石头、泥弹、燃烧物。此外,还有一种“金火罐”。金火罐的罐体是泥陶,将高温熔融的金属熔液倒入罐中封住,然后迅速抛入敌军阵列之中。陶罐破裂,四溅的金属液会烫伤敌人。
为了防止己方的抛石机损失过为惨重,城防一方会将抛石机逐渐分散开来,以防止被集中破坏。
“炮”是火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西安古城,在城墙上还伫立着高三层的炮楼。
(三)檑
“檑”也称“雷”或者“礌”,是檑具的总称,包括“檑”、“狼牙拍”、“铁撞木”等。檑的类型很多,材料使用木、泥、石子和铁,质量很大,同时常附铁钉或锋刃。
附着长索便于回收的夜叉檑、车脚檑以及狼牙拍等,可通过绞车进行操作及回收。这几种器具降下之时,并且其上的锋刃及其本身的重量会重重压向蚁附的士兵,登城敌军无法躲避。
未附长索的木檑、砖檑和泥檑等则可以通过投掷杀伤敌人。木檑上有铁钉,凭借落力可以轻易穿破敌人的防具。砖檑和泥檑质量大,除了杀伤攀附城墙的士兵以外,还可以破坏敌人的轒輼车,阻止他们“挖墙脚”。
铁撞木则专用于打击攻城器械。由于质量较大,也同样需要绞车进行操作。铁撞木下还有尖锐的锋刃,用以杀伤敌军。
(四)木幔及木女墙
木幔与木女墙、木女头和行女墙其下都有车轮可供移动。
无论是木女墙、木女头还是行女墙,其结构上都类似于女墙,并设有射口。当城头的女墙被破坏之时,可以用这些进行替换。
木幔与布幔效用类似,都被用以防护敌人射上墙头的矢石。当敌人用抛石机攻击,布幔与木幔在保护士兵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城头的女墙、楼橹被破坏,保护城防器械。
与幔类相似的还有累答,是以粗麻绳编成的软帘,在表面涂上防火的泥浆,可以悬挂于敌楼、雉堞或城防器械之外,保护其不受矢石破坏,还可以收集敌军箭矢。当敌军蚁附而上之时,守军可点燃累答,烧伤敌军。
(五)塞门刀车与千斤闸
城门相对于城墙较为脆弱,极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当城门被敌军冲破以后,就可以用塞门刀车及千斤闸进行防御。塞门刀车的出现较早,需由士兵推动。而千斤闸则吊在城门之后。一旦城门失守,守军将立即放下千斤闸用以替代城门。仅凭其重量而言,攻城士兵也难以推动。
(六)叉竿
“叉竿”又称“抵篙”。由于敌人用云梯、飞梯登城之时,守军无法用手掀翻梯子,于是用以推翻飞梯的工具叉竿便被发明出来。叉竿形状与枪类似,枪头两边开刃,一般长约两丈。当敌军攀梯登城之时,守兵可以合数人之力,掀翻梯子。
- 北境漫步
-
影画面很美,火药,孔明灯,热气球,琉璃塔,好莱坞特效和中国传统元素相融是场唯美厚重的视觉体验。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为钱的雇佣兵和为国的无影禁军,驻边将士和腐朽皇权,大人物和小人物。不过,大家都知道张艺谋对中国古代军事的理解和认识一向不靠谱。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怎么守城呢?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 meira
-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就一直紧随着人类的脚步。这一走,走了5千多年,带着血和泪,走遍了地球上大部分角落。
从部落社会野蛮人的小打小闹,到现代文明动辄百万千万的全球大战,可以说,战争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即便将来,战争也是资源、信念、意志与智谋的对抗。
废话不多说,现在说一说古代常用的攻城器械。
1、弓箭:一种远距离、高速度的杀伤性器械,相当于现代的枪炮。
在古代战争史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夺战是古代最为惨烈的一种战争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攻城略地,催生出了很多变态的器械,其中重弩便是一种可怕的杀器。重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国的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大小如同标枪,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名副其实的大杀器,除了被广泛用于野战外,还可用于城市间的攻防战。
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古代城墙多为土夯)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2、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城门。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以硬碰硬,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击土夯城墙和木质城门,往往在战役快结束时使用。
3、云梯,和云一样高的梯子,听着就很霸气,
攻城在古代有多种方法,但多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因此可直接跨越屏障的云梯便孕育而出。
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从宋代开始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可有效抵御敌人从城墙上投下来的石块弓箭等。看过指环王的朋友应该记得云梯攻城的一幕,高耸入云的城墙因为几架云梯而迅速失守,可见云梯之作用。
4、投石车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
5、抓钩
一端连着绳索,甩到城墙上,士兵便可攀上城墙,不过风险很大,爬到半截,被敌人发现,一刀砍断绳子,人就摔了下去。
抓钩一般用于夜间奇袭战。
攻城机械基本就这么多,但是攻城方法确有很多种。
①围城:重兵包围,断你粮截你水,饿你个三五年,你自个儿开门投降。
被敌军围城是可怕的,粮食一天天减少,体力一天天消弱……战争史上多次发生过因为被围城而吃人肉的事件。
②火攻:以弓箭,投石器,将火种投入敌人城内,可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
③地道战:
地道战可不是冀中平原抗日军民们的专利,在古代,攻打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市会造成己方重大损失。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时,硬碰硬的攻城是最愚蠢的办法。
④水攻
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代兵,攻击敌人。
水攻的主要形式有“筑坝淹城”、“决堤冲敌”、“绝水困敌”等。
古代城墙多为土夯,用水浇灌自然成了攻城的一种捷径,先放水泡你两三天,我不动你城墙就会土崩瓦解变成稀泥。
⑤土攻
直接用土去填对方城市。印象中好像蒙古攻打某座城池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十万骑兵每人提一包沙土丢在敌人城墙下,短短半日便可筑起一座土山,然后大军直接顺着土山进城,一路屠杀,威猛霸气。
⑥瘟疫
用投石器把腐烂的牛羊甚至人的尸体、以及大粪投入敌方城市,借此散播疾病和瘟疫,让敌人无反手之力。
十分恶心变态的招数!
⑦噪音
也是一种恶心的招数,数万乃至数十万将士站在你家门口敲锣打鼓破口大骂,日夜不停地制造噪音,一天两天还好,十天半个月你精神必将崩溃。
⑧间谍渗入
都知道特洛伊木马计吧?混进去一帮特种兵,里应外合,让人十分头疼。
以上都是古代战争中较为常用的攻城方法。
总的来说,攻城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拉着尸体回国,人家也不会跑出城池追你。虽然硬碰硬会损失很大,但总的来说攻城方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历史上也多是以攻城方攻破敌人城池而宣告战役结束。
- kven
-
攻城即是攻坚,难度非常之大。除非城内有奸细,或者人心涣散,没有准备,只要守城将领意志坚决,组织抵抗,攻城作战往往是长期的,有的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攻克。而守城一方只要能坚持到援兵到来就有希望。能坚持2年,最终却还是城破的,责任不在于守城一方,往往在于援兵不行,战斗力和战斗方法都不行。象南宋襄阳之战,坚持了5-6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援兵不行,援兵到了也被打散,物资被抢走。另外还有皇太极攻打锦州,祖大寿做了长期打算,抵抗也很成功,但由于援兵不行,援兵一到就被打散,起不了作用。守城官兵最终由于没有粮食吃而自行崩溃,主动投降。还有太平军坚守安庆,也坚持了2年,由于援兵不能打破湘军的包围,最终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作为攻城的一方,遇到顽强抵抗时也要做长期准备,否则往往会失败。如蒙哥攻打钓鱼城,没有充分的长期准备,想急于救成,最终失败,还搭上性命。努尔哈赤打宁远,也没有做长期准备,想很快拿下,也失败了。
一般来讲,攻城有下面几种方法:
1.搭云梯,士兵爬上去攻城;
2.填平护城河,垒土与城墙一样高,直接骑马上城墙;
3.挖地道,埋炸药;
4.长期围困,做围点打援的打算,并且断水断粮,逼敌投降。
第一种方法最简单,但成功率不大。蒙哥和努尔哈赤都是这样失败的。
其余三种成功率都高,但耗时长,需做长期准备。
- 瑞瑞爱吃桃
-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 小n
-
电视里拍的只是个大概,与真实的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无论如何在冷兵器时代攻城都是易守难攻的攻坚战,
古代常用的攻城器械。
1、弓箭:一种远距离、高速度的杀伤性器械,相当于现代的枪炮。
在古代战争史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夺战是古代最为惨烈的一种战争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攻城略地,催生出了很多变态的器械,其中重弩便是一种可怕的杀器。重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国的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大小如同标枪,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名副其实的大杀器,除了被广泛用于野战外,还可用于城市间的攻防战。
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古代城墙多为土夯)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2、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城门。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以硬碰硬,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击土夯城墙和木质城门,往往在战役快结束时使用。
3、云梯,攻城在古代有多种方法,但多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因此可直接跨越屏障的云梯便孕育而出。
4、投石车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5、抓钩
一端连着绳索,甩到城墙上,士兵便可攀上城墙,不过风险很大,爬到半截,被敌人发现,一刀砍断绳子,人就摔了下去。
- 振金
-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作为影片关键元素的城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高大的城墙可以很好地阻拦敌人的进攻,让进攻方束手无策。尤其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山城的建设,依山为城、居高临下,这种城池对于敌军无外乎是一种噩梦。钓鱼城便是这种噩梦的诠释之一。
早期的城墙,便一般只有城垣和城门。随着攻城器械的发展,城墙在结构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除了原本的城垣和城门以外,逐渐增加了城楼、雉堞、角楼(敌楼)等结构,以应对进攻方的攻势。
城墙有四个主要作用:一,阻碍、迟滞敌军的攻势;二,抵御箭矢及投石;三,进行射击和观察;四,防御洪水。
城楼和角楼高耸,便于士兵进行射击与观察。而城墙之上的矮墙就是我们所说的女墙或者雉堞。雉堞之间存有垛口,可架设城防器械,也可供守军对登城者进行攻击。雉堞中部开有内窄外宽的射孔。在后期,雉堞上除了射口之外,还有一个口开在雉堞底部用以倾倒滚油等。
北宋的东京城便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并且增设瓮城。瓮城是城门外修筑的半圆或方形的护城墙,与城墙相连,也设有城门、雉堞等设施。
(二)壕沟与护城河(濠)
壕沟与护城河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拦敌军的步伐,因此要求尽可能既宽且深,使攻城之人难以逾越。
其中护城河出现较晚,可以视为壕沟的变体。在春秋时期,穴地攻城(即挖地道)这种攻城战法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战争之中,因此壕沟已经无法阻止挖地道的敌人。护城河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军挖通地道进入城中。进攻方在挖掘地道之时,常会以木架来防止地道塌陷。但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士兵挖到了护城河附近,那么水流就将渗入地道之中,甚至直接引起地道塌陷。因此当护城河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防结构被应用于城池的建设之后,穴地攻城出现的频率大大减少,另一种在城墙之下“挖墙脚”的战法“空洞”则运用较多。
(三)防御地道
一些城池在修建的过程中会预留地道,通向城外。城外的暗门依靠山势或植被掩护。当敌军袭来之时,守军可以通过地道潜至城外,偷袭敌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地道的出口除了要具备隐蔽性防止敌军侦查之外,还应有“无法返回”的特点。就如钓鱼城地道的出口暗门不仅位置隐蔽,出去时还要依靠绳索攀岩,有“可出而不可入”的特点。
(四)阻滞设施
除了以上几种防御工事以外,守城方还常设置一些人工障碍,其中主要有蒺藜、鹿角木、陷马坑和拒马枪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敌方、尤其是骑兵部队的靠近。
蒺藜分为木蒺藜(一种植物)和铁蒺藜两种,洒于敌方必经之路以刺伤敌军人脚、马蹄。与此类似的还有铁菱角。当这些被布置在较浅的护城河之中时,可以有效防止敌军涉渡。
陷马坑类似于陷阱,常设置在敌人必经之处及城门内外两侧,坑底布置削尖的竹竿,用刍草覆盖或种上草苗。
二.对应攻城战法的城防战法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一)穴地攻城
尽管无影无踪,却非无声无息。在之后的战争中,守城一方会有专人负责“地听”,来确认敌军是否在挖地道。一旦发现并确认位置,这些士兵就将受到狙击。与此同时,守军还会往地道中释放有毒的烟雾,并将其填埋。等到护城河出现以后,穴地攻城的用处则愈来愈少。相反的,“空洞”则越来越常用。
▲用以“地听”的设备——瓮听
“空洞”如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挖墙脚”。攻城的士兵通过无下底的轒輼车以及其进化版尖头木驴及头车等“跑”到城墙之下挖墙脚,然后挖塌城墙。关于空洞的防御方法,一般通过在城楼上投掷重物来解除威胁。
(二)蚁附的解决方案
当攻城士兵通过云梯或者轻梯攀爬城墙之时,守城士兵可以通过投掷重物、泼洒滚油或使用城防器械将其击落。在上面提到的女墙上的下开口,就是用于泼洒滚油的。
(三)火攻
由于城墙是土石结构不易燃,火攻最经常针对的就是木质的城门。为了防止被焚毁,一般修筑城门之时,会在木质城门上覆盖一层防火的皮革,并且设置灭火的装置。如在城门上做“五星池”,其中储水。当敌军试图用火攻攻击城门之时,就将五星池中的水放出以扑灭城门上的火焰。
三.城防器械
(一)床弩
床弩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性武器,被攻、守城防应用。城池的建造者会在城墙上预留高耸的弩台,用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攻击敌方。
(二)炮与炮
“炮”便是抛石机。在城垣攻防之中,攻守双方经常用抛石机互扔巨大的石头、泥弹、燃烧物。此外,还有一种“金火罐”。金火罐的罐体是泥陶,将高温熔融的金属熔液倒入罐中封住,然后迅速抛入敌军阵列之中。陶罐破裂,四溅的金属液会烫伤敌人。
为了防止己方的抛石机损失过为惨重,城防一方会将抛石机逐渐分散开来,以防止被集中破坏。
“炮”是火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西安古城,在城墙上还伫立着高三层的炮楼。
(三)檑
“檑”也称“雷”或者“礌”,是檑具的总称,包括“檑”、“狼牙拍”、“铁撞木”等。檑的类型很多,材料使用木、泥、石子和铁,质量很大,同时常附铁钉或锋刃。
附着长索便于回收的夜叉檑、车脚檑以及狼牙拍等,可通过绞车进行操作及回收。这几种器具降下之时,并且其上的锋刃及其本身的重量会重重压向蚁附的士兵,登城敌军无法躲避。
未附长索的木檑、砖檑和泥檑等则可以通过投掷杀伤敌人。木檑上有铁钉,凭借落力可以轻易穿破敌人的防具。砖檑和泥檑质量大,除了杀伤攀附城墙的士兵以外,还可以破坏敌人的轒輼车,阻止他们“挖墙脚”。
铁撞木则专用于打击攻城器械。由于质量较大,也同样需要绞车进行操作。铁撞木下还有尖锐的锋刃,用以杀伤敌军。
(四)木幔及木女墙
木幔与木女墙、木女头和行女墙其下都有车轮可供移动。
无论是木女墙、木女头还是行女墙,其结构上都类似于女墙,并设有射口。当城头的女墙被破坏之时,可以用这些进行替换。
木幔与布幔效用类似,都被用以防护敌人射上墙头的矢石。当敌人用抛石机攻击,布幔与木幔在保护士兵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城头的女墙、楼橹被破坏,保护城防器械。
与幔类相似的还有累答,是以粗麻绳编成的软帘,在表面涂上防火的泥浆,可以悬挂于敌楼、雉堞或城防器械之外,保护其不受矢石破坏,还可以收集敌军箭矢。当敌军蚁附而上之时,守军可点燃累答,烧伤敌军。
(五)塞门刀车与千斤闸
城门相对于城墙较为脆弱,极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当城门被敌军冲破以后,就可以用塞门刀车及千斤闸进行防御。塞门刀车的出现较早,需由士兵推动。而千斤闸则吊在城门之后。一旦城门失守,守军将立即放下千斤闸用以替代城门。仅凭其重量而言,攻城士兵也难以推动。
(六)叉竿
“叉竿”又称“抵篙”。由于敌人用云梯、飞梯登城之时,守军无法用手掀翻梯子,于是用以推翻飞梯的工具叉竿便被发明出来。叉竿形状与枪类似,枪头两边开刃,一般长约两丈。当敌军攀梯登城之时,守兵可以合数人之力,掀翻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