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斗茶,唐代称茗战,是源自中国以比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撵茶,也就是转动石磨磨茶。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分茶”就是烹茶、煎茶。
相关推荐
什么是斗茶
1、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是茶客门将各种新茶进行优良排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竞技性质。斗茶始创于广东的惠州,最初只是有钱人家和茶叶爱好者的雅玩消遣,之后慢慢发展成乡民关注的热点。2、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3、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3:54:091
什么是斗茶
它是古时候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2023-06-13 13:54:193
斗茶是什么意思
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斗茶为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厅阔大,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3:54:291
什么是斗茶,如何斗茶,怎么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如何斗茶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怎么斗茶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2023-06-13 13:54:571
什么是"斗茶"?
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2023-06-13 13:55:081
斗茶起源于什么朝代
斗茶,也叫作茗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品茶比赛,是古人用来比较茶叶优劣的一个专用名词,据考始发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当地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的一种比赛活动。斗茶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应始于唐末五代时期,而大盛于宋代。2023-06-13 13:55:184
斗茶是怎么斗的?
在说“斗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来说一下斗茶之风出现的时期,斗茶之风最早出现于宋代,宋代人喝茶与此前唐代人喝茶有着很大的不同。唐代人喝茶是煮茶,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茶叶的价值,唐代的冲泡技术也不是很高明,他们是煮茶,往往是把茶饼放到壶里,隔上盐,放上其它佐料,然后冲泡。有点像现在蒙古族喝的奶茶。可是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饮茶之风盛行,人们改为用热水直接冲泡茶叶。宋代人斗茶,往往使用的是建盏,建盏是宋代著名的民窑出土的瓷器,颜色呈黑色,在日本,人们将建盏称之为天目碗。建盏主要出现在福建的建阳一代。2023-06-13 13:55:274
中国古代斗茶、斗虫和斗禽,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就是一种吃饱了没什么事情干的文化啊,一般都是有钱人想的2023-06-13 13:56:269
斗茶是什么意思
斗茶是1.亦作"斗茶"。 2.比赛茶的优劣。斗茶是在古代时候有钱的人家闲暇时间的一种“雅玩”,也是当时比赛茶的好坏的一种游戏。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斗茶是一种玩茶方式,用来比赛茶的好坏,是盛行于唐朝的一种有钱人的游戏。斗茶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玩茶方式,盛行于宋朝,是古代有钱人在闲暇时间的一种游戏,目的是通过比赛茶的好坏,来增添点茶的乐趣,目前仍然在惠州等少数地区仍然是传统的民间习俗之一。2023-06-13 13:58:361
斗茶是什么意思?
斗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是一种茶艺表演,也被称为国茶。这种表演方式通常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分别扮演“斗”和“茶”的角色,从而完成整个表演。两人在斗茶表演中的互动和对话通常是表演的重点,也是观众所关注的焦点。斗茶表演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的茶具和器皿,包括茶壶、茶杯、茶盘和茶筅等。在表演过程中,茶艺师会使用手法、语言和音乐等手段真实展现出茶文化和技巧,将观众引入一个美妙的茶文化体验之中。斗茶不仅是茶文化的延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2023-06-13 13:59:103
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 宋代斗茶的简介
1、宋代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2、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茶、点汤,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 3、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4、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5、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艺。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2023-06-13 13:59:311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的斗茶是怎么斗的?
古代的斗茶其实是通过很多的。作用的主要是看你喝的什么茶。2023-06-13 13:59:4111
茶文化斗茶是由哪个朝代开始的
斗茶,也叫作茗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品茶比赛,是古人用来比较茶叶优劣的一个专用名词,据考始发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当地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的一种比赛活动。斗茶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一样,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笼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事实上,斗茶应该是在茶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在三国时期,昊国孙皓“密赐茶舛 代酒”,是以茶代酒宴请宾客的开始,但尚不是正式茶宴。东晋大将军桓温每设宴,“唯下七奠茶果而已”,这应当是茶宴的原型。南北朝时,“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大守采茶宴于此。”(山谦之《吴兴记》)说明此时已有大型茶宴。事实上斗茶的真正产生,据考证与贡茶制度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这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但是正式列为茶政的一个项目,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唐宝历年间,两州刺史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赴茶宴,白因病不能参加,特作诗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峨递午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白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这首诗表达了对不能参加茶山盛宴的惋惜之情。当时,禅林茶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径山寺茶宴。浙江天目山东北峰径山(今浙江余杭市境),是山明水秀茶佳的旅游胜地和著名茶区,山中的径山寺建于唐代,自宋至元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每年春季都要举行茶宴,品茗论经,磋谈佛理,形成了一套颇为讲究的礼仪。径山寺还举办鉴评茶叶质量的活动,把肥嫩芽茶碾碎成粉末,用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就是在这里创造的。北宋大儒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云:北苑将斯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先栩,瓶携江上中汾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眠心雪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可欺,十日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首诗中把斗茶的原因和比赛的情形都描述得十分清楚,特别是最后两句“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把斗赢者的得意神态和斗败者的羞赧之状写得人木三分,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对斗茶的着迷程度了。苏轼《荔枝叹》也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渭)后蔡(襄)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经常“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民间斗茶之风既起,文人自也不甘落后。文人们往往相约三五知己,选一个精致雅洁的场所,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各自取出所藏的精致茶品,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当时连寺院里的和尚们也都乐于此道。清人郑板桥有诗云:“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可见斗茶除了茶品好坏之外,更注重闲逸与精神素质,是一种性灵上的互相引发与交流。宋代茶宴之风的盛行,与作为宋代的最高统治者的嗜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宋徽宗,对茶颇有研究,曾撰《大观茶论》二十篇,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蔡京在《大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记载。如《延福宫曲宴记》写道: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项白乳浮盏面,如琉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正因为如此,当时一些权贵为博取帝王的欢心争相献上优质茶品,无不千方百计的竞相搜求各地名茶。既是贡奉天子的东西,好坏优劣当然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先行比试茶叶的好坏,斗茶风气就逐渐盛行起来。据此推论斗茶应始于唐末五代时期,而大盛于宋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饮茶既为朝廷所提倡,全国产量迅速增加,民间饮茶之风也比唐代更盛,于是斗茶从制茶者间走人卖茶者当中。宋人刘松年所画的《茗园赌市图》便是描写市井小民斗茶的情形。图中有老人、有妇人、有儿童,也有挑夫、贩夫。斗茶者携有全套的器具,一边品尝一边自豪地炫耀自己的茶品。在我国丰富悠久的茶史中,“斗茶”是茶文化的一种。最早的“斗茶”,起源于贡茶基地。人们为了选出最好的茶贡献朝廷,茶产出后,在一起“斗比”。后来,“斗茶”渐渐流行,上至宫廷、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几乎“斗茶”成风。不但产茶要“斗”,卖茶也要“斗”。“斗茶图”应运而生。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是世人首推的。他一生中创作的茶画作品不少,但流传于世的不多。《卢仝烹茶图》和《茗园赌市图》是他茶画中的精品,其艺术成就很高,成为后人仿效的样板画。《茗园赌市图》(此画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卢仝烹茶图》的姐妹篇。画以人物为主。画中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前方有一挑茶担卖茶小贩,停肩观看,还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边走边看“斗茶”。画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壮年、儿童,人人有特色表情,眼光集于茶贩们的“斗茶”,个个形象生动逼真,把宋代街头民间茗园“赌市”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世人面前。《茗园赌市图》是以人物为主题的“斗茶图”茶画,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人的外貌形态。有学者指出,《茗园赌市图》是首次反映我国民间俗饮情况的茶画。图中所绘的都是平民百姓,蕴藏与反映着我国茶文化中最积极与最有生命力的一面,即饮茶并不是避世消闲,而是为了和乐与奋进。画中的“赌者”,并非赌钱的赌徒,而是造茶者对自己茶品的品赏与推销。这种先品后销的格局,在以后中国的商界屡屡可有,直至今日。茶画的主题突破了古时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从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画的主题,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2023-06-13 14:01:131
斗茶起源于什么朝代
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始创于广东惠州,是有钱人家的雅玩消遣。斗茶的内容有茶叶色相、芳香度、茶汤成色味道等,各种茶叶经过参与人的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斗茶一般在每年春季的清明节期间举行。斗茶是什么朝代起源1、唐朝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是茶客门将各种新茶进行优良排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竞技性质。斗茶始创于广东的惠州,最初只是有钱人家和茶叶爱好者的雅玩消遣,之后慢慢发展成乡民关注的热点。2、斗茶内容斗茶的内容繁杂多样,主要包括茶叶色相、芳香度、茶汤成色味道、醇厚度等,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特点外,在泡茶选择的茶具,以及煮茶的火候、用水上也颇有讲究。一般是各种茶叶经过参与人的集体品评,选出最优者为胜。3、斗茶时间斗茶一般在每年的春季进行,大多在清明节前后,此时春雨初降,新茶刚采,烘焙制成,为茶客们提供了大量的斗茶选择。斗茶一般在茶店进行,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期间十分热闹。2023-06-13 14:01:251
斗茶法盛行于哪个朝代?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4:01:492
宋代斗茶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什么
击拂。斗茶自然在其过程中诸多环节皆有所考究,最关键的即为点茶与击拂,最精彩的部分集中于汤花的显现。所以宋代斗茶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击拂。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2023-06-13 14:02:001
斗茶怎么斗得?
斗茶的人拿自己的好茶叶出来品尝,比较看谁的茶叶好。2023-06-13 14:02:231
三国志幻想大陆斗茶满分评价玩法攻略
三国志幻想大陆斗茶怎么得满分?三国志幻想大陆中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斗茶是游戏中全新开放的玩法,很多玩家想要知道斗茶怎么才能获得满分评价,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志幻想大陆斗茶攻略活动期间,通过【茶馆】-【斗茶】按钮即可开启每日一次的斗茶小游戏。通过判断“季节”、“天气”、“昼夜”等条件因素选择合适的茶品,并通过控制“泡茶时间”力求为随机武将呈上浓淡相宜的茶品,即可获取评分对应的活动货币「茶晶」与元宝奖励!斗茶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选择的茶叶、泡茶的时间还有武将,各自都有评星。最完美的结果就是3个3星,得到总计9星的茶中圣手评价,奖励也是最为丰厚的。而在斗茶中取得高星级评价的技巧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注意在桌子左侧的茶灵的表情就可以了。选茶叶的时候,茶灵表情显示为图上这种高兴的表情(而不是好奇或者烦恼的表情)时,就说明选择是正确的。泡茶的时间也是同样,只不过要注意抓准表情显示为开心的瞬间松手,错过了时间就拿不到3星的评价了。高分评价搭配:貂蝉,秋日,晴,晨碧螺春,选茶3星煮茶3分钟,2星貂蝉直接2星(不知道啥机制)共7星,得10个茶晶,和附加奖励甄姬,碧螺春,两分半,8星诸葛亮,龙井,60秒,八星2023-06-13 14:02:321
李清照的赌书斗茶的典故具体是什么?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右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1106年赵挺之把青州私宅修葺一新,并根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将主厅命名为“归来堂”。赵明诚与李清照来此居住,李清照把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 他们当时的生活十分闲适,有时到青州街上去逛逛,遇到有价值的古器书画,便买回家中,每获一书共同校勘,考定版本。有时,他们晚饭后也常常猜书斗茶。这种高雅的文化娱乐十分有趣。具体做法是,先煮上一壶茶,然后轮流由一人说出一句或一段古人的诗文,让对方猜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分胜负。猜对了就优先喝一杯茶。由于李清照的记忆力特别强,几乎是百猜百中,明诚不得不甘拜下风。可是往往清照端起茶杯,明诚一句笑话,引得两人哈哈大笑,以至茶杯倾覆怀中,浇得一身湿漉漉的,却没喝上一口香茶。 1120年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次年9月清照离开青州赴莱州,结束了在青州的十几年恬静闲适的生活。2023-06-13 14:03:061
简述我国宋代的斗茶法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者对源水的要求极为严格,特别讲究用水的功夫。一般的斗茶者多选用泉水、江水等活质水源,高雅一点的也用植物沥水。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有的比赛要求用同样的水煎茶,这样最能检验茶质和技法的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斗茶品,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汤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2023-06-13 14:03:181
斗茶电影演员表
《斗茶》演员表 :周渝民饰 杨哥户田惠梨香饰 八木美...香川照之饰 八木圭张钧甯饰 如花2023-06-13 14:03:261
宋代的“斗茶”到底是怎么个斗法?
这个就可能比较一些人带来的茶叶谁的比较好喝。2023-06-13 14:03:4110
斗茶起源于什么朝代
斗茶起源于唐朝。斗茶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的优劣,曾在《云仙杂记》有所记载,不过当时并非叫做斗茶,而是茗战,但当时并未流行起来,直到宋朝斗茶之风达到极致,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有钱的百姓均有斗茶的习惯。规模多达十几人一起,少则五六人相互参斗,且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斗茶一般采用三斗二胜式的规则,一般由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之后将该茶放入容器内烹煮品饮,根据茶囗感、香味等评定它的分数,并以分数论高低,不过由于古时的茶多数为茶饼,则在烹煮时需要将其碾碎成粉末,品饮时连末带汤一起喝下。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2023-06-13 14:05:101
民间金故事:斗茶
1. 白面猴 清朝初年,江湖上有位老倌,人称侯老三,常年带着一只白面猴,走南闯北,以耍猴为生。 这年春天,侯老三来到了武夷山中的茶乡下梅镇,不知是旅途劳顿还是怎地,竟晕倒在码头边。他这一倒,可把身边的猴子给急坏了,只见它眼珠滴溜一转,偷偷地溜到附近一家茶行,抱起一箩茶叶就往主人身边跑。 这猴子的一举一动,恰好被一个人给瞧见了,这人姓耿,名友德,正是这家盈春号茶行的老板,他见猴子偷了茶叶,赶忙大喊着让伙计们去追。 白面猴跑到主人身边,开始用爪子猛摇昏睡的主人。这时,侯老三醒了,见猴子递给他一箩茶叶,又发现有人向这边追来,顿觉情况不妙。 几个伙计追到侯老三身边,扑打着要抓猴子,这猴子倒也机灵,见有人要抓它,将竹箩往地上一扔,“嗖”地蹿到一旁的大树上去了。侯老三赶忙跪在地上乞求说:“各位爷,你们就饶了它吧!它是个畜生,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怎么就知道偷我的茶叶呢?”追上来的耿老板气急败坏地质问道,接着说,“那个畜生跑到树上去了,老子够不着,那就先教训教训你这个老不死的。”说着就对侯老三拳打脚踢。 “住手!”听见这一声大喊,耿老板一惊,停手回头一看,来人是满春堂茶行的老板邹满春。这邹家是下梅数一数二的大户,经营着镇上最大的茶行。在下梅历年的斗茶大会中,邹家已经连续多年夺得了茶王称号。邹家茶园里有丛叫“铁罗汉”的茶树,相传是御茶园遗留下来的,据说邹家之所以屡屡夺得茶王,靠的就是那丛铁罗汉。 邹老板关切地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侯老三,正色问道:“耿老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耿老板指着地上的茶叶,愤怒地说:“这个老不死的,居然指使他的猴子到我的茶行里偷茶叶。” “冤枉啊!这实在是冤枉啊!”侯老三哭诉着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这侯老三平日里嗜茶如命,只要没茶喝了,他就没了精神,常常会昏睡不醒。今天他晕倒在这里,猴子可能以为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碰巧他身边的茶叶喝完了,猴子没找见,这才冒险跑去给主人偷了一箩茶叶回来。 邹老板被这白面猴的忠义感动了,忙赔着笑脸对耿老板说:“难得这猴子对主人如此忠义,这些茶叶都算我的,我全赔了,你看如何?” 见邹老板横插这一杠,耿老板心里很不高兴,故意刁难说:“邹老弟,这可不是钱的问题。你有所不知,这箩茶叶是我亲手采摘,精心炒制,专门为参加今年的斗茶大会准备的,可现在倒好,全让这该死的畜生给毁了。要不然我至于发这么大火吗?” 邹老板听出来这话里的意思,这明显是借机勒索,他面露不悦地说:“听你这意思,难道要我赔你一个茶王,你才肯放了他们?” 耿老板见邹老板脸色不好,知道这小子今天是铁了心要跟自己过不去了。他突然哈哈一笑,说:“看你这话说的,我可没那意思。今天你要我放过他们,我就依你,你这茶王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嘛!”说完,便招呼伙计们离开。 邹老板赶忙上前搀扶侯老三,摸出一锭银子,硬塞给侯老三,说:“老伯,这些银子你先拿着去买点药,把病看好,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到满春堂茶行来找我。” 侯老三感激涕零地接了银子,连连道谢,带着猴子离开了。 这时,从围观的人群里走出一位书生,面露敬意地对邹老板说:“我在路上早就听说下梅邹家,德高重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邹老板自谦地说:“举手之劳,何足道也?敢问这位兄弟怎么称呼?” “小弟李光地,安溪人,乃北上赴京赶考的书生。”书生微笑着抱拳行了一礼。 邹老板一听,惊喜不已:“原来兄弟就是名震闽南的安溪才子李光地,久仰!久仰!” 邹老板是爱慕诗书之人,当即便邀李光地到家中,待为上宾,两人品茶论道,相谈甚欢,一连数日。 2 .争大井 这天,正当邹老板准备为李光地摆宴饯行时,茶行里的伙计急匆匆地跑来说:“掌柜的,不好了,耿老板今儿叫人把大井给围了起来,说大井是他家的,以后不准大伙在井里打水了。” 说起这大井,还是跟斗茶有关系。这大井的水清洌甘甜,水质极好,每年斗茶之时,镇上的人都争相取大井之水泡茶。 大井原本是属于邹家的,只是当年耿家要开茶行,邹家才把大井所在的那块地卖给了耿家,条件之一,就是这大井必须让镇上人共用。这次耿老板撕破脸抢夺大井,无非是想独霸大井之水,好在斗茶之时,占得一成优势。 邹老板来到大井边,跟耿老板理论。可耿老板拿着地契,强词夺理地说:“这上边白纸黑字,明明写着这地方是我耿家的,大井在这块地上,当然也是我耿家的。” 正当两人争得不可开交之时,镇上一位老秀才打圆场地劝道:“两位兄弟,和为贵!你们这样争,谁都落不下好。我倒是有个好办法,不知道你俩同不同意?” “什么办法?你说出来听听!” 老秀才指着大井,说:“这‘大井"之名太俗,今天大家伙都在场,你们谁要是能给这井起个好名字,这井就属于谁。当然井名不能随便起,须在‘大井"二字范围内构思,添减笔画不得超过两笔,时间以一炷香为限。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个办法,大伙儿齐声叫好。可大家哪里知道,今天这出戏就是耿老板一手策划的,这老秀才早被耿老板给买通了。 老秀才让人搬来两张桌子,笔墨纸砚伺候,桌上各放了一张写着“大井”二字的白纸,点上一炷香,郑重地宣布比赛开始。 香点燃没多久,耿老板就走到桌前,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下“太乙井”三个字,眉飞色舞地说:“我们武夷山乃道家圣地,而道家最尊太乙真人,那我就叫这井为太乙井吧!” 大伙儿都惊住了,禁不住为邹老板捏把冷汗。 邹老板苦思冥想了半天,仍然没有半点眉目,眼看着香要燃到尽头,心里又急又乱。这时,他在人群中看到了李光地,两人目光相对,李光地突然抬头望向天空,紧接着又用手在胸前画了一横。 邹老板灵机一动,稳持大笔,饱蘸酣墨,在纸上加了两笔。大伙儿惊呼起来:“天一井,雅而不俗!” 放下毛笔,邹老板解释说:“我们茶行最忌火患,我取‘天一井"之名,正应了《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因此‘天一井"具有‘水克火"之意。此外,这天一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天下一家。我也希望这口井属于天下人共有。” 这解说更让大伙拍手称绝,老秀才只得宣布邹老板获胜。 事后,邹老板感谢李光地的暗中相助,李光地坚辞不受,说:“邹兄才思敏捷,胸怀兼济天下之心,才能够想出这样好的名字!” 这天下午,李光地辞别邹老板,北上赶考。 3 .铁罗汉 一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天,张县令突然造访满春堂茶行。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张县令得到消息,听说靖南王要来下梅,就找到邹老板,希望茶王能够出面献茶迎接王爷。 邹老板对于这位祖上曾经卖主求荣的王爷,甚是讨厌,拒绝说: “我一介草民,就不去凑那热闹了,还是在家好好炒自己的茶吧!” 张县令碰了一鼻子灰,怒气冲冲地走出满春堂茶行,刚一上街,就碰到了耿老板。 耿老板忙将张县令请到自己的茶行,关切地问:“张大人,您今天这是怎么了,脸色怎么不大好?” “别提了,还不是被邹满春那个不识抬举的东西给气的!”张县令便气呼呼地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耿老板心里窃喜,添油加醋地将邹老板的种种不是说了一通,还煽风点火道:“他不就是仗着自己是茶王,才敢在您面前这么嚣张。” 张县令大怒:“茶王怎么了,我照样收拾他。” “大人说的是,您收拾他,那还不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可是,您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 张县令眉头一皱,低声说道:“你说的是,我得想个法子!” 耿老板忙凑到县太爷耳边,说了一通,末了,他还献计:“大人,您要是能将‘铁罗汉"献给王爷,那王爷还不高兴死,邹家的‘铁罗汉"可是以前的御茶园里的!” 这下,张县令满意地笑了。 春分过后,各家茶行开始到县衙请领“茶引”,就是官府专门发给茶行的出茶票据,一张引票可出茶百斤。 邹老板的茶行顺利地请领了茶引,不料却出事了!贩邹家茶叶的客商,将茶叶外运之时,被官府查出引票是假的。邹老板拿出家里剩余的引票一看,傻眼了,只见引票上的红色大印不知何时全都变成了蓝色。 仔细一想,邹老板明白了,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除了掌管大印的张县令,谁还有能力这么干呢? 不久,邹老板就以伪造引票的罪名被捕入狱,满春堂茶行也被查封。 邹老板的老父亲心急如焚,无奈之下,用邹家的宅子和茶园,从张县令手中救回了儿子。 邹老板出狱之时,老父亲却因心力交瘁,病倒在床。老天有眼,临终之前,还让他跟儿子见了一面。老父亲让儿子为自己泡一杯茶,指着茶杯,意味深长地说:“满春啊,这人啊,就跟这水里的茶叶一样。你看这茶叶,在沉浮之间,总会分出好坏的。咱邹家现在虽遭此变故,但正气犹存。你要好好活着,只要咱邹家秉承信义,日后还会发达的!” 说完这话没多久,老父亲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 张县令得了邹家的茶园、茶行,以低价卖给了耿老板。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得了好处的耿老板,自然也就当起了表率,亲自出面给靖南王献茶。 4 .供春壶 眼看着自家家业落入他人之手,父亲又亡故,邹老板伤心不已。在下梅已经一无所有的他,只得给别的茶行当伙计,勉强维持生计。 这天,邹老板正忙着,一个老伯找到他,哽咽着说:“恩人,您受苦了!”原来,侯老三从路人口中得知了邹家的遭遇,担心不已,特地赶来看望他。 两人进了附近一家茶馆,坐定之后,侯老三掏出一把紫砂壶,得意地说:“你看这壶怎么样?” 邹老板眼睛顿时一亮,只见这壶造型古朴、精工雅致、透着灵气,壶底竟有篆体的“龚春”二字。龚春乃紫砂壶之祖,世人取其名,将其所造之壶称为“供春壶”。邹老板惊问:“莫非此壶就是传说中的供春壶?” “邹老板真是好眼力。实不相瞒,此壶正是壶祖龚春所造,乃家传之宝。”侯老三郑重地说,“邹老板,自古宝剑赠英雄。今天我把这茶壶相赠,以谢大恩,愿它能够帮助你夺回茶王,恢复家业!” 可邹老板坚辞不受:“您的心意,我心领了。可是先祖有训:救人不求回报,但求无愧于心。这么贵重的东西,您还是好好保存吧!”没办法,侯老三只好带着供春壶,告辞了。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邹老板正要休息,白面猴蹿到他面前,拉着他的衣服就使劲往外拽。跟随着白面猴,邹老板来到码头边,只见侯老三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双腿被打得血肉模糊。 邹老板这才知道,那天他没有接受供春壶,这让侯老三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最后,侯老三想到了一个法子,找到耿老板,商量说,想用这供春壶换取邹家的茶园。 耿老板见了供春壶,也是惊喜不已。他对侯老三说,你的要求我可以答应,但是你得先把壶放在我这里,我找人鉴定一下真假,第二天再给你答复。报恩心切的侯老三,没多想就答应了。 谁知到了第二天,耿老板就反悔了,他弄了一把跟供春壶一模一样的紫砂壶,还给了侯老三。 侯老三发现上当了,又百口莫辩。他只好等到晚上,让猴子偷偷地溜到耿家,想拿回供春壶。没料想这耿老板早有防备,猴子见势不妙,溜得不见踪影。只可怜在墙外等候的侯老三,没跑得及,被打得两腿开花。 看着侯老三被打残的双腿,邹老板跪倒在地,说:“侯老伯,您被打成这样,都是因我而起,如果您不嫌弃,就把我当成儿子,以后也好有个人照顾您,为您养老送终!”侯老三感动万分,含泪答应。 而那耿老板自从得了供春壶,专门找了个地方把壶藏了起来,从不轻易示人和使用,生怕再被人偷去。 5 .九龙窠 经此变故,邹老板心灰意冷,他背着侯老三,悄悄地离开了下梅,从此归隐山林。 这天傍晚,邹老板来到了九龙窠后山崖底的水潭,准备停下来歇歇脚。他不经意地看到,在崖壁的半腰,有一团通红似火的东西,仔细瞧了半天,才发现那是一丛茶树。只见这茶树长在石缝中,树冠沿着石壁在半空中展开,溪水从旁边泻下,与之相映成辉。在夕阳和水波的映照下,显得通红似火。 这让邹老板想起了一句话:“茶,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他断定,这株生于悬崖峭壁上的茶树,绝对不同寻常。 可是,他再一看那陡峭的崖壁,发觉人根本没办法上去,只得望“茶”兴叹,怏怏地离开。 回到茅屋里,邹老板将此事告诉了侯老三。侯老三乐呵呵地说:“这有何难?人上不去,难道它也上不去?”说着用手指了指白面猴。 侯老三还亲自出马,教猴子在平地上采茶。 等猴子采茶的本领学得差不多了,邹老板带它来到后山,指着崖壁上那丛茶树,示意它上去采摘。 猴子会意后,灵巧地沿着附在崖壁上的枯藤老蔓,左攀右跃,没多久,便顺利地爬上了那丛茶树。 直到猴子平安落地,邹老板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卸下猴子颈上的袋子,打开一看,里边的茶叶真是不俗,叶色光亮,香味弥漫。 借着高兴劲,侯老三建议说:“满春啊!有了这么好的茶,你可以出山去争夺茶王,恢复家业了。” 夺回茶王,恢复家业,邹老板何尝不想呢?可如今下梅的世道,早已不像以前了。耿老板自从得了邹家的茶园,独霸了天一井,又有了供春壶,可谓是占尽优势。而自己只有这一种好茶,怎么可能战胜耿老板呢! 想到这些,邹老板只好劝侯老三安心养伤,不要操心这些俗事。 转眼又是几年过去了。这年刚开春,侯老三就老是痛苦地喊胸口疼,这可把邹老板给急坏了。 侯老三告诉邹老板:“我这是老毛病,每隔几年就会犯一次,你们下梅有个郎中会治我这病,你带我回镇上,让他给我瞧瞧吧。” 邹老板只好打点行装,背起侯老三,领着白面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下梅。 6 .大红袍 消失了很久的邹老板突然又回到了下梅,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伙纷纷上门拜见,哭诉耿老板的恶行。 耿老板当上茶王后,跟张县令狼狈为奸,又有靖南王撑腰,挤垮了下梅很多茶行,从中牟取暴利。再过几天又是斗茶大会了,大伙都希望邹老板能够夺回茶王,为他们主持公道。 从大伙口中,邹老板还得知:起兵叛乱的靖南王,已经战败投降,与之有染的张县令受牵连,也被革职查办,这让他略感欣慰。 邹老板听完大伙一番哭诉,淡然一笑,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斗茶大会的,只是想给侯老伯看病。” 侯老三哈哈一笑,说:“我根本就没病,我骗你回下梅,就是希望你来参加斗茶大会。”可任凭大家好说歹说,邹老板就是不肯答应。 此事未平,一事又起。眼看就要到清明了,邹老板所住的客栈,突然着了火。邹老板当时并没有在房中,幸免于难,可怜的侯老三却葬身火海,白面猴也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邹老板在灰烬中找到侯老伯的尸体,在他老人家身子下边,还压着从九龙窠带来的茶叶和茶壶,茶叶早已被大火给烧焦了,只有那把紫砂壶还完好无损。看到这些,邹老板痛哭流涕,他明白,侯老伯临死之时,还想着替他保护茶叶和茶壶,就是希望他能够夺回茶王。 安葬了侯老伯,邹老板拿起那把紫砂壶,木然地把玩起来,这壶就是当年耿老板还给侯老三的那把。 谁知邹老板无意地揭开壶盖,却意外地发现,壶的内壁上贴了厚厚一层茶锈,他猛然想到:这茶锈是他这些年喝岩茶形成的,那么,这茶锈会不会有岩茶的味道? 想到这里,邹老板马上给空壶里添上水。他惊喜地发现,杯里的水色竟然跟茶水一样,小啜一口,味道简直跟岩茶没两样。这个发现着实让邹老板欣喜,虽然没了茶叶,但有了这把紫砂壶,他照样可以参加斗茶大会。 转眼斗茶大会就到了,这天,耿老板带着铁罗汉的茶叶,提着天一井的好水,捧着供春壶,意气风发地来到斗茶会场,一进场,就看到了被众人包围的邹老板。他轻蔑地瞥了一眼,暗暗得意:老子今天就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这时,突然有一大队官兵过来,为首的喊道:“钦差大臣―李大人到!” 李大人?邹老板一听,循声望去,发现眼前这位钦差大臣十分眼熟,定睛一看,这李大人正是故人李光地,他不由得一阵激动。 随着李大人的一声令下,斗茶大会开始了。各家茶行逐个把已经沏好的茶倒给台上的钦差大臣和各地客商,让他们一一品尝。 轮到耿老板上场,他亲自捧着供春壶,先机灵地给李大人倒了一杯。李大人品了之后,随口就问:“这茶不会就是下梅有名的‘铁罗汉"吧?” 耿老板忙奉承说:“李大人真是见多识广,小人这茶,正是铁罗汉。” 没想到,李大人眉头一皱,用异样的眼神盯着他。耿老板一看不妙,赶紧灰溜溜地端着茶壶走开了。 为了避嫌,邹老板并没有上台,而是让别人端着自己的茶壶,替自己上了场。 这茶一上场,便是赞声如潮。李大人惊问:“这茶叫什么名字?”端茶之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邹老板只得上台解围,想起第一次见到这岩茶的样子,他应声答道:“回禀大人,此茶名叫‘大红袍"。”李大人发现是邹老板,一脸惊喜。 品茶完毕,优劣已分,李大人和客商们交换意见后,郑重地宣布:“今年的茶王是邹满春!” 听到这个结果,耿老板气急败坏,准备离开会场。就在这时,那只消失了几天的白面猴却蹿到他跟前,抓着他的衣服就是不让走。 这可把耿老板吓得面如死灰,因为,前两天那把火就是他放的。那晚,这猴子亲眼看着耿老板放火烧死了主人。此时,任凭耿老板拳打脚踢,白面猴就是死死地抓住他不放手。 邹老板明白过来了,气愤地说:“原来客栈那把火是你放的,你好歹毒啊!”李大人赶忙问怎么回事。 于是,邹老板将耿老板霸占天一井,骗取供春壶,又杀人放火等恶行悉数说了一遍。李大人听完,立刻叫人将耿老板抓了起来,准备严加审问。 斗茶结束后,李大人向邹老板讨要大红袍,邹老板只得以实相告,说出了自己拿空壶参加斗茶大会的秘密。 李大人听了,不解地问:“耿老板斗茶时,用的可是铁罗汉的茶叶,天一井的好水,还有供春壶这样的宝物,可为何比不过你这把空壶?” 邹老板想了想,坦然地说:“耿老板根本不是败在茶上,而是败在水和壶上了。其一,井水只有越用才能越活,越吃才能越好,他独霸了天一井,日积月累,这等于让井水变成了死水,而用死水泡茶有损茶香;其二,茶壶是需要养的,只有经常泡茶养它,才是件宝贝。而耿老板虽骗得了供春壶,平日都把壶藏起来不敢用,长此以往,这就让宝壶变得连普通茶壶都不如。而我这把空壶,虽说普通至极,可是我这几年每天都用它泡茶,壶内堆积了厚厚的茶锈,即使现在没了茶叶,它照样可以泡出好茶来,因此才变得这么神奇!” 听完这一番话,李大人不由得感叹道:“看来他耿友德真是败在德上了!”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2023-06-13 14:05:351
"斗茶"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
斗茶,又称为「茗战」。简单地说,就是品茗比赛,是将对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这是古人用来比较茶叶优劣的一个专用名词。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于是有人以为斗茶起自徽宗时,这种说法稍嫌武断,因为一种风气的形成不是说产生就能产生的,一定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斗茶的产生,据考证当与贡茶有很大的关系,贡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但是正式列为茶政的一个项目,则是从唐代开始。当时一些权贵为博取帝王的欢心,于是争相献上优质茶品,无不千方百计的竞相搜求各地名茶,既是贡奉天子的东西,好坏优劣当然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先行比试茶叶的好坏,斗茶风气就逐渐盛行起来,据此推论斗茶应始于唐末五代时期,而大盛于宋代。2023-06-13 14:05:461
宋代斗茶是怎样的斗法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1]斗茶内容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斗茶品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茶、点汤,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斗茶令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茶百戏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斗茶所用茶盏说到斗茶,不能不说茶盏。宋代盛行斗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产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另外还有江西吉州窑的吉州盏,以富于禅意的木叶天目盏和贴花天目盏著称。建盏中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即为咏此茶盏的名句。制作建盏,配方独特,窑变后会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除釉面呈现兔毫条纹的兔毫盏外,还有鹧鸪斑点、珍珠斑点和日曜斑点的茶盏,这些茶盏分别称为鹧鸪盏、油滴盏和日曜盏。它们最适宜斗茶,黑釉油滴盏我不陌生,原来我家就藏有一件这样的古董,乃殷实的祖上所传。束口,深腹,卷足,盏面有诸多均匀的珍珠斑点。这种茶盏,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芒,为斗茶平添一份情趣。胜负标准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所谓"咬盏"不是仅指汤花紧咬盏沿,只要盏内漂有汤花,不管在何位置,透过汤花看相应部位盏底兔毫纹(油滴纹)都有被咬住的样子,如果汤花在盏内飘动,盏底兔毫纹(油滴纹)则有被拉动的现象,非常生动有趣,这也是人们为何喜爱兔毫(油滴)盏的原因。现代惠州民间斗茶,有根据现代的评茶标准去斗茶,评选依据:干茶(形状、色泽)、汤色、口感、叶底、作综合评分。2023-06-13 14:06:111
宋代茶文化 斗茶故事
宋元时期,上至皇宫,下到民间,都普遍流行一种“斗茶”,又称“茗战”的风习。 武夷山民间斗茶有着很多的陈规礼仪,参加者要献出所藏的精制茶叶,不光要比茶的品种,制作工夫,还要显示所用的水,以及茶的出处,有关的典故和本人对茶的见解等等。宋元时期的斗茶,实际上是对茶叶知识的一次大比试。斗茶赢家所制之茶,可作为御茶献给皇上,献茶之人则可升官晋级。一些豪门权贵为了博取朝廷帝王的欢心,使“斗”风习愈演愈烈。正如苏轼与范仲淹所咏的“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对民间斗茶活动起推动作用的高层人物,就是一代天子宋徽宗了。《茶林趣录》中一则关于宋徽宗斗茶的故事,流传于武夷山民间里坊。宋徽宗的嗜茶如命,天天在宫中斗茶。有一次,一位飘须老者进宫要和他斗茶,宋徽宗高兴得手舞足蹈,宋徽宗随即搬出宫中最佳名茶来斗,结果出乎意料,徽宗竟输了。一问,原来那长者拿来比斗的是寺院珍藏300年之久的“甘露草”,一时徽宗输得心口咸服,让民间得以启发,不管你身份多高,斗茶只认茶品,不认身份。茶品第一,才是取胜的基础。摘自华夏民俗文化网(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不仅涵盖了民俗礼仪、岁时节日、衣食住行等资讯类栏目,还为用户提供了生肖配对、周公解梦等民俗类便民查询小工具,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解惑。)2023-06-13 14:06:201
古人饮茶时玩斗茶的游戏,斗茶怎么玩?
很多人一起来泡茶,而且要以茶的色泽来决定胜负,同时浸泡出来的茶也是要有香味的,还要注意茶表面的汤花。2023-06-13 14:06:394
茶道是否真有“文道”和“武道”之分的说法
应该是没有的。2023-06-13 14:07:532
“斗茶”文化,是从何时开始发扬得?
斗茶文化应该是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当时茶文化非常流行。就连一般的老百姓之间都喜欢斗茶。到了宋朝,斗茶的文化更是发扬光大。2023-06-13 14:08:004
功夫茶与斗茶
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指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及是一种冲泡的学问,品饮的境界。好的功夫茶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饮茶艺术、评品茶质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采用的茶叶是半发酵茶,称乌龙茶类。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能冲泡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乎只觉其苦味,习惯后则会觉得其它茶不够滋味了。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褐红而浓艳,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特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斗茶 中外历史上有“斗鸡”、“斗牛”,可在中国古时还有“斗茶”之事。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2023-06-13 14:08:351
斗茶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斗茶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入,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翻译:政和二年三月的一天,(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我为大家取龙塘的水煮荼并评定茶的高低,以某荼为上品,某茶位列第二。某个福建人,他所携带的茶应该最好,却被排在了第三。然而大体上都属绝妙上乘之品。(我)曾以为天下的东西有应该得到却得不到的,不应该得到却得到的。富贵而有能力的,有时却不一定能得到,但在贫贱困顿、流离漂泊之中,有时却能在偶然间得到。世人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确实不假啊。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表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而近代欧阳修写《龙茶录》,序中称嘉祜七年,仁宗皇帝在明堂祭杷,行斋戒之礼的晚上,把小团茶分别赐给了枢密院、政事堂二府,每人分得了一小团茶饼。欧阳修不舍把茶饼碾碎了饮用,至今还珍藏着。这时已是熙宁元年了。我听说茶不管是小团茶还是(压成长方形的)铤荼,总之是贵在其新;煮茶的水不管江水还是井水,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活水。不远千里去取水,水的真假固然不清楚,即使就算是真的水,(到了目的地后)已经不再是活水了。从嘉祜七年壬寅到熙宁元年戊申,前后已有七年,更历经了三个皇帝,但所赐的茶还保存着,这哪里还是茶啊?如今我提着水瓶去龙塘取水,没有几十步路,龙塘的水适合泡茶,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走海路到(福建)建安,没几天就可以到了,所以每年三月新茶就会送到(惠安这里)了。犯罪的我,承蒙皇帝宽恕不杀之恩,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悠闲地谈笑。取龙塘之泉水煮荼品饮,得到一时的闲适,虽然身在乡野,与用数千里之外送来的泉水去煮七年前的陈荼相比,哪个更闲适呢?2023-06-13 14:08:421
古人斗茶是怎么斗,毕竟每个人喝茶的口感都不一样,以什么标准分胜负呢?
专用的茶具将茶叶研磨粉碎,并进行煮沸,将煮沸的茶汤打出细细的泡沫。通过观赏泡沫的细腻程度来确定茶叶和烹制技艺的优良。伴随着这种饮用方式,诞生了斗茶的活动。文人雅士之间,经常用这种方式来煮一杯茶,互相比较泡沫的细腻程度和坚挺的时间。2023-06-13 14:09:124
斗茶的电影剧情
宋朝时,日本人八木宗右卫门受不了公黑金茶族的挑衅,而嘲弄公黑金茶非天下第一茶,导致两族以当时时兴的“斗茶”来决定高下。公黑金茶族仗势着公黑金茶的功效,屠杀母黑金茶族,并放火烧光了茶田。一孩童自火场逃出,将公母黑金茶混合饮下,竟幻化成龙升空而去。此时公黑金茶族才发现铸下大错,开始了族人漫长寻找母黑金茶的旅程。时至今日2007年,京都有个歇业已久的八木茶行,其主人八木圭即八木宗右卫门的后代。数年前某日,因妻子的意外过世,八木圭从此不再碰茶,并笃信八木家族深受“黑金茶”诅咒。女儿美希子十分受不了父亲这种怯懦逃避的性格,偶然间,她发现了记载黑金茶的古书,书中写着将公母黑金茶合在一起喝下即可破解诅咒,于是她只身前往台湾,找寻黑金茶。台湾某处有个地下茶市,专门贩卖世上稀有且珍贵的茶,其背后主持者杨哥,正是古代公黑金茶族的后裔。美希子来台湾几次逃跑的过程中,都巧遇杨哥,而且每次杨哥都帮他化解危机,一次次的相遇,美希子渐渐被杨哥俊秀的外表以及和善的行为所吸引,也对杨哥产生信赖感,美希子浑然不知杨哥这三番两次的接近,其实后面躲藏着一个险恶的计划。为了美希子也到台湾找寻女儿的八木圭,遇到美丽的母黑金茶遗族如花,完全没察觉如花也正一步步展开计划。为了解开自身家庭的亲情困顿和流传多年的家族怨怼,八木圭、美希子、杨哥、如花,这四个因“黑金茶”而相遇的人,彼此卷进一个大漩涡而不自知……相传古代有种茶叫“黑金茶”,该茶有公母之分。 宋时,醉心于母黑金茶的日本人八木宗右卫门的一句嘲弄,竟导致公黑金茶族屠杀母黑金茶族,并放火烧了茶田。时至今日,八木宗右卫门的后代八木圭,整日无所事事。女儿美希子得知父亲自暴自弃不再碰茶的缘由是世代流传至今的黑金茶诅咒,决定前往台湾,寻找黑金茶。她认识了杨哥,并被他俊秀的外表与和善的行为所吸引。而相信诅咒的八木圭为了救回女儿也前往台湾,巧遇柔情似水的如花,如花百般亲近示好,八木圭不禁心神荡漾。为了解开自身家庭的亲情困顿和流传多年的家族怨怼,这四个因“黑金茶”而相遇的人,彼此卷进一个大漩涡而不自知。“八木茶铺”是京都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店,如今却门庭冷落,已经歇业多年。茶铺当家人八木圭(香川照之饰)曾是个标准的茶痴。然而数年前,正当他潜心研制顶级茶时,爱妻(藤田阳子饰)不幸去世。圭相信这是八木家代代相传的“黑金茶之诅咒”作祟,从此放弃了祖业,靠打零工谋生。独生女美希子(户田惠梨香饰)打算大学毕业后去台湾研习茶学,却遭到了圭的强烈反对。圭坚持和茶打交道会招来不幸,撕碎了女儿的入学申请书。一天晚上,美希子和好友村野(细田良彦饰)一起溜进家里的库房。他们发现了一卷古书,上面记载着八木家的秘密:在古中国,存在着分别培育雄黑金茶和雌黑金茶的两个部族,八木家的祖先从日本来到中国,他的一句无心之语招来了雌黑金茶一族的灭顶之灾。由此八木家遭到了雌黑金茶的诅咒。只有用幸存的雌黑金茶植株制成绝品茶,斗败雄黑金茶,才能解除此咒。第二天,美希子在自家的庭院中发现了雌黑金茶树。 美希子突然在茶会上昏倒。圭认为这是诅咒所致,父女俩又吵了起来。美希子冲动之下去了台湾,寻找自称有雄黑金茶的网友。 牵挂着女儿的圭随即追到了台湾。他在一家茶店里遇到了美丽的如花(张钧宁饰),如花让他想起了亡妻。与此同时,美希子从茶学院的老人那里得到了雄黑金茶的线索。几十年前,雄黑金茶一族移居台湾,他们靠暴力和敛财发迹。家族年轻的继承人质疑这样的生活方式,自愿跟随老人学习茶道,不久之后,他和老人的女弟子相爱了。然而,这个年轻人却突然离开了老师和恋人,消失无踪。与此同时,黑市出现了一种新的博彩——斗茶。 美希子遭到台湾黑社会的袭击。她侥幸逃走,走投无路之际,意外地遇到了村野。村野一直暗恋美希子,因为担心她而来到台湾。村野和美希子还是被黑社会抓住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英俊的头目杨哥(周渝民饰)——雄黑金茶一族的继承人,他是美希子在网上遇到的人,也是当年热心茶学的年轻人。而曾经和他相恋的女子正是暗中寻找雌黑金茶的如花。圭和如花也来到了杨的秘密寓所。杨以美希子的安危要挟圭烧毁雌黑金茶树。“既然都是茶人,那就应该斗茶决胜负!”美希子的话拉开了一场究极斗茶的帷幕……2023-06-13 14:10:321
宋代盛行斗茶吗
是的,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2023-06-13 14:10:473
“斗茶”又称为什么呢?
茗战http://baike.baidu.com/view/41992.htm2023-06-13 14:10:562
斗茶是什么意思,斗茶是从何而来的
斗茶是在古代时候有钱的人家闲暇时间的一种“雅玩”,也是当时比赛茶的好坏的一种游戏。斗茶更是现在惠州传统的民间习俗之一。现在懂得斗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本期的饮茶文化,就带你来了解斗茶。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 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到了北宋,“斗茶”已成惠州民间习俗,这又有东坡的诗文为证。东坡游罗浮,品尝了景泰禅师的卓锡泉,作《记》说:“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此俗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城中盛行。 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惠州话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当时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私塾老师曾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2023-06-13 14:11:151
斗茶起源于什么朝代 什么是斗茶
1、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是茶客门将各种新茶进行优良排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竞技性质。斗茶始创于广东的惠州,最初只是有钱人家和茶叶爱好者的雅玩消遣,之后慢慢发展成乡民关注的热点。 2、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3、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4:11:211
斗茶是什么意思
斗茶的意思是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简介: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4:11:301
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是看什么
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2023-06-13 14:11:503
"斗茶" 是什么意思?
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惠州话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2023-06-13 14:11:5911
宋代斗茶的标准是怎样的宋代斗茶的标准是什么
1、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2、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经常“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2023-06-13 14:12:211
斗茶起源于什么朝代
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始创于广东惠州,是有钱人家的雅玩消遣。斗茶的内容有茶叶色相、芳香度、茶汤成色味道等,各种茶叶经过参与人的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斗茶一般在每年春季的清明节期间举行。 斗茶是什么朝代起源 1、唐朝 斗茶起源于唐朝,也叫作斗茗和茗战,是茶客门将各种新茶进行优良排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竞技性质。斗茶始创于广东的惠州,最初只是有钱人家和茶叶爱好者的雅玩消遣,之后慢慢发展成乡民关注的热点。 2、斗茶内容 斗茶的内容繁杂多样,主要包括茶叶色相、芳香度、茶汤成色味道、醇厚度等,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特点外,在泡茶选择的茶具,以及煮茶的火候、用水上也颇有讲究。一般是各种茶叶经过参与人的集体品评,选出最优者为胜。 3、斗茶时间 斗茶一般在每年的春季进行,大多在清明节前后,此时春雨初降,新茶刚采,烘焙制成,为茶客们提供了大量的斗茶选择。斗茶一般在茶店进行,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期间十分热闹。2023-06-13 14:12:281
宋代斗茶法是怎样的
有关宋代斗茶法,蔡襄《茶录》所述,可作代表: 选茶:辨茶之色、香、味,以定优劣。 藏茶:用得蒲嫩叶封裹茶叶,放置茶焙中,二、三天加一次火保温,以防受潮。切忌过火,否则茶焦不可食。茶不入焙者,则宜密封贮于茶笼中。 洗茶:将茶饼放在干净器皿中,用沸水淋浇,然后刮去涂在茶饼表面上的膏油。 炙茶:用钤箝茶饼,微火炙干。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茶饼搥碎,然后碾末。 罗茶:罗出极细茶末。 候汤:煮水未熟、过熟均不宜,蟹眼水最佳,称“熟汤”。 熁盏:熁盏使茶盏变热。 点茶:将适量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匀。然后再将沸水冲入盏中,同时用茶匙环回击沸。沸水上盏四分则止。这时,盏面上就会浮起汤花,色泽鲜白而能耐久者则为胜。 品饮:茶汤、汤花、茶末一齐饮下。宋人饮茶法称“斗茶”或“点茶”,重在比试茶汤质量。陆羽煎茶法中,强调酌茶时要让舀到碗里的“华”(即“沫饽”)均匀,斗茶法作了创造性的发展,演绎而成斗“华”。宋人饮茶,改锅中熬茶为盏中点茶,开了“撮泡”先河。由《茶录》所述,可以归纳出斗茶要素有五:一是茶叶选择,而是器具选用,三是注意水品,四是重视火候,五是强调注水比例。所谓“斗茶法”,实乃唐代煎茶法的发展,是唐代茶艺在更新中的向前延伸。2023-06-13 14:12:362
宋代斗茶的标准是什么 宋代斗茶的标准是怎样的
1、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2、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经常“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2023-06-13 14:12:431
宋朝斗茶的茶汤为什么是白色的
因为历朝历代做茶的手法方式都不同,宋朝好添加少许药材淀粉类的材料制成茶饼所以煮出来的茶汤是白色的。现代盛行的茶叶稍加炼制就直接用热水冲泡的沏茶方式叫散投茶,是从明朝开始的2023-06-13 14:13:052
宋代是如何斗茶 宋代斗茶的特点
详见网页链接2023-06-13 14:13:162
斗茶是什么意思
斗茶的解释亦作“鬭茶”。比赛茶的优劣。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苏才翁 尝与 蔡君谟 鬭茶, 蔡 茶精,用 惠山 泉, 苏 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亦指供比赛的优质茶。 宋 范成大 《题张氏新亭》诗:“烦将鍊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煑鬭茶。” 词语分解 斗的解释 斗 ǒ 中国 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 形容 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小 东西 的大:斗胆。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 茶的解释 茶 á 常绿灌木,叶长椭 圆形 ,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 秋末 开花,白色; 种子 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2023-06-13 14:13:251
宋代的斗茶阅读理解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2023-06-13 14:13:321
2021全国斗茶大赛有哪些
2021全国斗茶大赛有茶王,金奖,银奖,铜奖。1、茶王: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群体种)奖金:15000元。2、金奖:浙江凤艳茶业有限公司奖金:15000元。3、银奖:澄照乡三石村陈军奖金:12000元。4、铜奖:浙江凤艳茶业有限公司(群体种)奖金:10000元。2023-06-13 14:1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