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f
-
大教无痕:春风化雨润无声
—— 对话徐斌
惠风:本期的师说我们邀请到的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徐斌老师,欢迎您徐老师。徐斌老师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坛实力派名师,现任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苏州大学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倡导无痕教育,代表作有《走近徐斌》、《无痕教育》等。
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想请教徐老师,在您成长的道路上有哪些关键的人,或者关键的事情对您的成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徐斌:老师们,这个问题我经常被记者、被老师、被同行问起过,确实要成为一名名师是不容易的。成为一个名师要付出代价,成为一个名师要付出努力。刚才王老师问到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有哪些关键的事件,关键的人物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仔细回想一下,在我这30年教学生涯当中,对我的教育成长起重大作用的人和事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人,最关键的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人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
首先我想说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导师、我的恩师,他的名字叫盛大启,是我们江苏版教材的主编和主审,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曾经的常务理事学术委员。我怎么认识盛老师的呢?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盛大启老师就在我所在的南通市如东县工作,但是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有一次我去听盛老师的课,我被他的课迷住了,就缠住他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盛老师留我在他家里吃晚饭,晚饭吃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从那天开始,盛老师被我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他收我为徒弟,我也对他充满了敬意。当时,我的学校和盛老师的学校相距三十里路,那个时候没有专门的汽车,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就每个星期骑着自行车赶到三十里外盛老师的学校去听课,到他的家里去请教,每个星期都是如此,连续好多年,我已经不记得骑坏了几辆自行车,但是我每一次都是收获满满。
在盛老师的指导之下,我学会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进行深入的教材研究。盛老师是教材编写的主编,他一直跟我说,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学会研究教材,应该精通教材。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对小学里的每一套、每一本、每一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都非常熟悉。在盛老师的影响之下,我也学会研究教材。
我是怎么研究的呢?第一,我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教大循环,教一遍,感觉研究的还不够,再教一遍大循环。在我三十年教龄当中,我教过四轮完整的一年假到六年级大循环。通过大循环的教学,可以说我对教材相当的熟悉。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源自哪里,第几册、第几单元、练习几我都非常的熟悉。通过教材的研究,在上课的时候,我站的就比较高,就能够瞻前顾后,能够迁移渗透。对每一节课,我不是就事论事,首先想学生学这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今后还要学习哪些知识。我在备课的时候就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备出来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合适的,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学会的,既不是把学生已经懂得的来学,也不是把学生学了不懂的也来学。
当然,对教材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教材研究的同时,其实就带来了对儿童的研究。你说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小孩子从一点点、小不点到后来一个个个子比我高,这个过程我每天看着他们成长,和他们一起在课堂上学习数学。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在大循环教学的同时,其实是对儿童的深度认识、深度了解、深度理解。数学课就是儿童遇到数学,或者说数学遇到儿童。只有了解了教材,了解了儿童,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就能上得更加的精彩。
这是回答刚才王老师说的第一个问题当中的第一点,在我的成长经历当中,有什么样的关键的人物给我最大的影响。如果要说一个人,那就是盛大启。盛老师对我指导很多,影响很大,从教材研究开始走向了儿童研究,走向了课堂研究,走向了整个的数学教学特色艺术的研究之路。
刚才王老师还说到,还有什么影响我的重要的事件?有的,我的专业成长伴随着很多次赛课,比赛上课是我专业成长当中的重要事件。我曾经在六年的时间里面参加了十次县级以上的赛课,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全国级的,我依次都参加过,有的时候一开始只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后来获得一等奖,再后来获得第一名,一次一次的赛课对我的影响特别大。现在也有很多赛课活动,都是把内容事先知道的准备好的。我们那个时候赛课事先不知道内容,等你到达赛课场地之后告诉你内容,让你独立备课。我认为这样的赛课,独立备课对老师的挑战更大,对老师的成长更有作用。
我记得我为了参加省里的赛课,我们江苏省南通市,我当时在南通市工作,组织了很多特级教师来听我的课,为我会诊,帮我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当时有一位导师叫做张新华,也是特级教师,他听了我的课之后,说我教材研究也不错,教案也写得挺好,但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大好。男老师语言比较抽象,再加上教低年级的孩子,我不大了解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所以我的语言过于抽象,过于严谨,反而小孩子不爱听。张新华老师就跟我讲,他说你要课上的好,你得锤炼自己的语言,语言锤炼好了课才上的好,语言是课堂的灵魂。
张新华老师说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就在想怎样锤炼语言呢?我就问张老师,张老师说我给你出个点子,你去调查了解一下,小学生最喜欢听谁说话。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去调查的结果是小孩子最喜欢听两个人说话,一个人叫鞠萍姐姐,一个人叫孙敬修爷爷,鞠萍姐姐讲故事,主持节目,儿童节目学生喜欢,孙敬修爷爷讲故事语重心长,深入浅出,儿童喜欢。然后张老师又说既然孩子爱听这两个人说话,你就把他们的磁带找过来,我真的去找了,到新华书店里找了好几个新华书店,把孙敬修爷爷和鞠萍姐姐的讲故事的磁带都找来,找了十几盒,然后张老师说你每天听两小时,连续听三个月试试看,说完他走了。
我记住了张老师的话,真的就每天听两小时,连续听了三个月,注意白天没时间听要上课,办公室里也有其他老师,我就晚上听。不过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同宿舍还有两个人,我不能影响他们睡觉,就戴上耳机听,学校里给我配了一个随身听,可以循环播放。我每天睡觉的时候戴上耳机,在鞠萍姐姐动听的声音当中,在孙敬修爷爷和蔼的声音当中进入睡眠,一觉醒来,他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播放,一开始听的挺好,听了一个星期不到反胃饭都吃不下,再过了一段时间我继续坚持,一直听了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当张老师和其他的专家再来听我课的时候,他们猛然发现说徐老师你的课堂语言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是不是到哪里去参加训练过?我说没有,我说张老师你还记得吗?你教我调查了解小孩子爱听谁讲话我了解了,你教我每天听两小时我听啦,我真的听了三个月,现在还依然在听。
于是老师们都发现我上课的语言跟过去不一样了,我发现小孩子爱听的话,爱听的语言,鞠萍姐姐和孙敬修爷爷他们说的话有什么特点呢?我发现有这样的特点,首先短句子多,短句子多学生听起来轻松,再有一个特点他们说话说的是口头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谈话式、交流式而且还有点风趣,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的语言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具体形象描述性多抽象性少,我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我后来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上课我也用这样的话语特征讲一些短句子,亲切交谈式、生活对话式、深入浅出式、幽默风趣式。这样的语言训练,当时只有几个月,其实我现在想起来这种训练当时可谓是叫魔鬼式训练,很痛苦。但是经历了这样的训练之后,一直到今天我都在享受其中的利益,只要我做老师,我就更加深入了解儿童喜欢什么样的语言,我就更好的来锤炼自己的语言,使我上的课堂不仅设计好而且语言生动,语言活泼小孩子爱听。确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课堂的灵魂,把语言锤炼好了,作为老师来讲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功。
所以王老师刚才你问我重要的人其实是两个人,重要的事是两件事是赛课和语言锤炼,当然还有其他,限于时间关系就说两个人两件事。
惠风:谢谢您徐老师,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关键的人物出现,人生的道路会平凡很多。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听了刚才您的讲话之后我更感觉是选择决定命运,就是关键时刻的选择改变了人生的方向,或者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善于对自我要求的,你说到的赛课也好,通过学习儿童语言也好,研究教材研究儿童,最终让孩子们喜欢听自己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们也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一线老师参加工作之后,三年也好,五年也好,甚至时间越长,他并不是说越来越喜欢教育,反而产生很多倦怠的情绪。那么我们想请您给一些老师谈一谈,怎样能够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怎样能享受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数学的乐趣?
徐斌:好的,王老师,这个问题确实带有普遍性。我既做老师,也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当中,我也发现,当前在教育界,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且不分析。因为造成的原因太多了,有社会问题,有地区、地域的差异,有管理问题,当然也有老师自身问题。
不过,我想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要正确面对,我们要树立信心,我们要选择,刚才你谈到的选择,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一线教师如何成为有研究的老师呢?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思考的问题。当你有了研究,当你喜欢研究,你就不再害怕做老师,你就喜欢上了做老师,就会去除职业倦怠。
那么问题又来了,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呢?如何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呢?我的经验有这样几个,可以说是三个词。第一,读书,读好书;第二,教书,教好书;第三,写书,写好书。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写书,写文章也是一种写;读要读好书,书太多了,电子的、文本的,浩瀚如海,读不完。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读适合自己的书,选择好书,选择经典的书,选择适合你自己经典的书。读书是一个老师形成自己教育的追求目标,形成自己教育理想很重要的一环。不读书的老师成不了好老师,你可能只是把老师当做职业,你无法把它当做专业,更无法把它当作事业。因此,读书是我们老师去除职业倦怠的第一种方法。
教书,我们在教书的同时,不能死教书,更不能教死书,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要教的有特点,教的有特色,教得有风格,所以每个老师要学会认识自己。尽管哲学家说认识自己是最难的,我们每个人还是必须认识自己。
你上的课是什么样的特点?是激情洋溢型,还是平实型,还是幽默风趣型?有不同的特点,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性格,根据自己的个性要上出有自己特点的课,没有特点的课像温吞水一样,学生容易疲劳,自己也容易倦怠,所以老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了特点,还要把它稳定下来,就形成了特色,稳定下来的特点就是特色。当你对自己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思想之后,就会确立自己的风格,风格是教师职业水平的高级状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风格,风格是专家的特权,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叫怀特海,在他的一本专著《教育的目的》这本书当中讲到,风格是专家的特权。因此,老师们要从一般的老师成为有特色的老师,最终成为名师和专家,成为名师和专家的标志就是你有思想,你有风格,有了思想才有风格,因为风格是思想的血液,风格是思想的雕塑,没有思想成不了风格,这是教书。
写书实际上就是写作了,我们在读书教书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提炼,把自己对课堂的思考,对儿童的认识,对教材的研究转化为文字,把它写出来,写出来之后就成为经验,然后可以积极去投稿,发表到一定程度,可以整理出自己独特的系列研究,就成了一本书。所以读好书是为了教好书,教好书之后,然后再写好书,这样就能成为名师。所以刚才王老师说怎样成为名师,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的勤奋,靠自己的选择,靠自己的坚持,靠自己的思考,从而能够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家长信任的,学校校长放心的好老师。
惠风:徐老师给我们讲了老师成长的方向,教有特点、教有特色、教有风格、教有思想,这个过程也是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每位老师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通过研究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观念,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最终成为一个教育家。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徐老师接受我们采访,谢谢徐老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