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pwipi
-
德国就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是德国首都和德国最大城市,是德国最大金融中心和德国最大经济中心。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法国爆发大规模骚乱已经近20天,上周末骚乱更是发展到了主要城市的中心地段。让法国人乃至全欧洲都担心的是,这场骚乱会不会使法国经济重陷低迷?
不少经济学家在评论法国社会骚乱时无奈地表示:“动荡给法国经济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欧元严重下跌,这使得法国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较具竞争力。”近期外汇市场中的欧元走势图表显示,自法国爆发骚乱以来,欧元兑美元已下跌超过3%。
曙光初现麻烦又至
彭博资讯对众多经济学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今年三季度的法国经济比二季度增长了0.5%,大大高于二季度的0.1%水平。
法国经济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今年以来能获得这样的“加速度”实属不易。然而曙光刚出现,骚乱就随之降临。
旅游产业遭到打击
埃菲尔铁塔、丰盛的法国大餐……这一切都可能因为骚乱而变得不再诱人。随着骚乱的日益升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相继告诫本国旅游者尽量不要在近期前往法国参观游览。
法国旅游部长莱昂·贝特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国骚乱的爆发让全世界的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会对法国的旅游业造成打击。”
是否拖累整体经济成疑
如果这场骚乱继续持续,法国的消费者信心、外国投资等都是经济学家们担心的问题。法国外贸银行的经济学家图阿蒂警告“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零售企业年底的销售业绩,而年底则是最为重要的经济表现期。”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对骚乱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悲观,他们坚称法国经济具有从破坏中恢复的能力,另外受骚乱影响地区的重建工作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 私 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 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简史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绩”。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 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自从两个德国货币统一以来,东德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现象严重、西方商品充斥市场,物价飞涨,劳动力大批向西德滑动,资金筹集困难,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下降16.4%。在德国统一的影响下, 1990年德国内部需求增加,投资扩大,刺激和促进西德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高达 4.5%,其中将近1个百分点是通过东德消费需求增长取得的。
1991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国内生产总值再下降31.4%.已达谷底;另一方面在西德资助1350亿马克的作用下,手工业开始明显复苏,建筑业有所发展,商业、交通和服务行业的经营活动趋于活跃。1991年上半年德国西部地区经济增势甚猛,经济又增长4.5%;但下半年经济增势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外国需求减少,高利率影响投资,增税措施影响私人消费,东部地区经济满足本地区市场的能力有所增强。1991年西德地区经济增长3.1%。
l992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开始走出谷底,逐步回升,头三个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9.4%、3.4%和3.0%,预计全年增幅约为3—4%。
3.经济概况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 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劳动生产率4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 95个。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目前全国农用土地1700万公顷, 农户不足60万户。德国农户年投资约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所生产的产品的85%作为食品工业用的原料,为9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农业中,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谷物、甜菜等),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专业户盈利高,但风险也大。普通农户为减少风险,一般是饲养和种植并举,但有侧重,以应付万一的灾害。每户农民年平均收入4.5万马克,在欧洲属中等水平。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 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汽车工业、 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3).服务业概况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逐年减小, 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占将近60%。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 第三产业占50%。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旅游业发达, 每年有大量游客在德国旅游。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35387亿马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300马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
国民收入:26650亿马克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7793马克
通货膨胀率:1.5%
失业率:10.4%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国就一直处于经济衰退的噩梦之中。如果把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工业生产指数定为100%,此后俄国经济一直为负增长,到1999年已下降为1991年的50%。俄国工业生产的大倒退,使俄国的社会经济陷于非常艰难的苦境之中,俄国也从一个超级大国堕落为一个二等国。为什么俄国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经济问题呢?这要从苏联时代谈起。
苏联时代俄国为了和美国竞争军事优势,实施了“要大炮不要黄油”的一切以军事为优先的国家政策,1970年代苏联在勒紧裤带的情况下,建成了与美国基本持平的军事力量。可是1980年代以后,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兵器的造价急剧上升,当前一辆先进主战坦克的造价为数百万美元,一架先进战斗机的造价为数千万美元,一架战略轰炸机的造价为数亿美元,一艘航空母舰的造价则为数十亿美元。在军事装备造价急剧上升的情况下,进行军备竞赛的代价也越来越大。美国凭借着经济优势,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使苏联不得不牺牲其他方面的资金来确保向军事投入。
巨额的军事投入不仅严重损害了苏联经济,也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活,出现生活物质的极度短缺,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到1980年代,一个普通家庭每周用于购物的排队时间平均达15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苏联共产党的威信也越来越低。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开始搞政治公开化、自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说俄国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急于搞政治体制改革优先,没有走中国经济改革优先的“改革开放”道路。然而这是一种把中国经验套用到俄国的简单化理论,各国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式经济改革道路,在中国行得通,到俄国却行不通。
1978年中国开始搞对外开放的经济改革,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开放本国市场,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和资金,帮助中国发展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在中国没有放弃社会主义体制的情况下,还愿意帮助中国,其目的是为了拉中国一起对抗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而苏联则是西方国家的头号敌人,如果苏联不明确放弃反对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体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绝不会向苏联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自己的敌人发展经济。所以苏联要搞引进西方技术和资金的经济改革,就必须首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否则休想得到西方任何援助。
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苏联的态度不同,苏联的改革不得不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的经济改革经验对于苏联来说根本行不通。1991年苏联解体后,西方诸国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决心还是半信半疑,答应给俄国的经济援助迟迟不到位。西方国家在心里毕竟惧怕俄国这个以前有实力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害怕俄国强大起来重新走向反西方的道路,所以执意要把俄国改造成为一个和他们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俄国不再与他们为敌。在这种思想前提下,西方国家在对俄国的援助问题上,向俄国开出了很多先决条件,主要是要求俄国彻底改变政治和经济体制。
苏联解体后,俄国实现了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俄国总统叶利钦解散共产党,开放政党和言论自由,建立总统直接选举的民主政治体制。西方国家对俄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满意,要求俄国也进行同样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从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变为一个彻底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俄国的经济财政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的叶利钦总统向西方请求、甚至是“乞求”经济援助,西方却向俄国提出了私有化进程表,作为援助俄国的前提。西方国家要求俄国在一夜之间实现资本主义化,要求俄国政府放开以前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实行“三大自由化”政策,即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尽管当时俄国不少人反对搞这种风险极大的休克疗法,主张“三大自由化”应该缓行,但叶利钦的智囊团还是决定立即实行具有休克作用的“三大自由化”。当时他们考虑到离开西方的技术和资金,俄国的经济再建很难成功,而要得到西方的技术和资金,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三大自由化”条件。此外当时俄国也没有经验,没有估计出“三大自由化”会对俄国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一些持乐观态度的经济学者们认为俄国经济可以承受“三大自由化”打击,只要过三、五年俄国经济就可以成功地完成资本主义化的转型。
可是“三大自由化”对俄国经济的打击,远远超出了俄国人当初的预测。价格自由化允许任何企业自己制定产品的价格,贸易自由化允许任何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金融自由化允许人们自由兑换卢布和西方货币。这种“三大自由化”的结果使俄国经济出现了恶性循环:“金融自由化”允许俄国的贸易公司将卢布兑换成美元,“贸易自由化”允许这些贸易公司用兑换的美元大量进口西方国家的民用产品,“价格自由化”又允许这些公司自由定价,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在俄国市场上大量销售西方产品。
这种经济自由化的结果,使俄国的民用市场被大量西方商品所充斥,对俄国的本国工业造成了极大打击。由于俄国以前长期以军事工业为主,民用工业十分落后,俄国生产的民用产品从价格到质量都远不是西方国家的竞争对手,所以大量俄国民用生产厂家纷纷破产倒闭,使俄国的工业生产出现了大倒退。现在俄国除了一些对外贸易企业大赚发财以外,制造业企业几乎都处于极度的萧条之中,而且现在还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可以说现在俄国经济的困境主要是“三大自由化”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形势较好,其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没有放开“三大自由化”。如果中国也象俄国那样搞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洪水般的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经济必将出现“不死也僵”的局面,情况绝不会比俄国更好。这次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向中国施加强大压力,要求中国在经济上放开“三大自由化”。由于中国有了俄国的前车之鉴,死活不肯放开“三大自由化”,最后双方达成一个妥协的 “逐步自由化”协议,总算使中国暂时躲过了这一关。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美国早晚还会压中国放开“三大自由化”的,中国经济恐怕很难躲过“三大自由化” 这一关。不过中国在谈判时,有第三世界国家要求照顾这一借口,俄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当然无法申请照顾,俄国人也不愿意自贬自己为第三世界国家来换取照顾,所以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了。
有人也许会说:“俄国人为什么不收回三大自由化呢?”可是收回三大自由化,就意味着俄国重新回到苏联时代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计划经济没有活力、没有出路已被历史所证明,以前苏联的经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效率的计划经济。所以俄国回头走计划经济的老路绝对不是什么出路,只有硬着头皮挺下去,使俄国企业逐步学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的诀窍,俄国经济才会出现起色。新总统普京上台后,提出了“有限的自由”的口号,试图收回一些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但目前尚未看到具体的措施。不少人认为俄国经济要花30年时间才能恢复。
俄国经济急剧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军事企业的订货急减,下表列出1990 年解体前的苏联与1997年的俄国对主要军事装备的订货量。
1990年 1997年
坦克 1600辆 5辆
战斗机 430架 35架
大型军舰 14艘 2艘
战略导弹 115枚 2枚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俄国政府对军事装备的订货量只有前苏联时代的几十分之一,使苏联时代建立起来的庞大军事工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也造成大量失业和军工企业员工的收入大减。近年俄国卖给中国一些先进的战斗机、军舰等,也是为闲置的军工企业找到一些订单。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将军工企业改造为民用企业,然而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工厂的机器设备进行改造。俄国政府没有钱,西方国家对俄国的投资也不积极,1991年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对俄国的直接投资只有115亿美元,而同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为430亿美元。
缺乏资金是旧苏联企业进行改造的主要难题。据俄国经济学家分析,要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10年内需要20000亿美元的投资,也就是说每年需要2000亿美元的投资。但俄国政府的财政却十分拮据,在2000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财政收入为293 亿美元,财政支出为316亿美元,穷困的俄国政府显然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资。而俄国企业由于技术落后,无法在开放市场的情况下与西方企业进行有力的竞争,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实现自我改造。再加之外国对俄国的投资不积极,所以俄国的企业改造在近期内无法出现大的转机,因此俄国经济也在近期内无法实现较大的改善。
或许有不少人庆幸中国没有走俄国的道路,但在1950年代中苏蜜月期间中国曾有句流行的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口号看来今天还有现实意义。俄国目前的经济困境主要是“三大自由化”造成的,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得益于 “三大不自由化”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如果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有限,尚未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未必非逼迫中国放开“三大自由化”。可是如果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大发展,对西方国家构成一定威胁的话,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一定要压中国开放“三大自由化”,看来中国经济是早晚要过“三大自由化”这一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