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eta
-
1. 书潘荆山的译文
暂发简介,请谅解康熙中叶,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伐山者二百馀人,处以极刑。
台湾百姓极为愤慨,凤山县民黄殿等揭竿而起,奉朱一贵起兵,称朱一贵为明宗室后裔,以号召百姓。起义军发展很快,仅用了七天就占领了全岛,东南沿海大震。
这篇文章记的是潘荆山力挽危局,助满保在短期内剿灭起义军的经过。 文章先介绍事件缘起,再写朱一贵义军的气势与情况的危急,总督满保束手无策。
经过这番渲染,然后让潘荆山登场,写他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调度,与满保成为鲜明对比。下一节又通过募商船一事写他的机智多谋。
最后以省笔写读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叙事井井有条,直捷明净。
朱一贵起兵与失败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所以袁枚通篇文章把握着一个‘快”字,尤其是写潘荆山凋兵事,文笔更显得淋漓飞舞。
2. 袁枚的书潘荆山 翻译
暂发简介,请谅解
康熙中叶,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伐山者二百馀人,处以极刑。台湾百姓极为愤慨,凤山县民黄殿等揭竿而起,奉朱一贵起兵,称朱一贵为明宗室后裔,以号召百姓。起义军发展很快,仅用了七天就占领了全岛,东南沿海大震。这篇文章记的是潘荆山力挽危局,助满保在短期内剿灭起义军的经过。
文章先介绍事件缘起,再写朱一贵义军的气势与情况的危急,总督满保束手无策。经过这番渲染,然后让潘荆山登场,写他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调度,与满保成为鲜明对比。下一节又通过募商船一事写他的机智多谋。最后以省笔写读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叙事井井有条,直捷明净。朱一贵起兵与失败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所以袁枚通篇文章把握着一个‘快”字,尤其是写潘荆山凋兵事,文笔更显得淋漓飞舞。
3. 书游垂虹亭 文言文 翻译
书游垂虹亭
作者:苏轼
【原文】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吾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前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尔,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驾潮,平地丈余,荡尽无复孑遗矣。追思囊时,真一梦也。元丰四年十月二十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译文】
我过去从杭州移任高密,与杨元素乘坐同一条船。而陈令举、张子野都随我到湖州拜访李择先生,于是就与刘孝叔(一起)到了松江。半夜十分,月亮升起,(我们)在垂虹亭上摆下了酒席。张子野85岁了,在诗词歌赋闻名于天下,当时(他)作了一首《定风波令》词,其大致说:“见说前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席中的客人们十分高兴,有的喝得醉倒了。这种快乐(我好久)不曾忘记。如今(已经过去)七年了,张子野、刘孝叔和陈令举都已经成为另一个世界中的人(即“作古”)了,而松江桥的垂虹亭,在今年的七月九日,海风驾潮而来,平地掀起一丈多的高浪,荡尽海上万物无遗。追忆过去(的时光和经历),真像是一场梦啊。元丰四年十月二十日,在黄州临皋亭,深夜坐书记述往事。
【题解】
1080年苏轼44岁,恰出于人生中心灵成熟,慢慢沉淀平稳的阶段。在《书游垂虹亭》(1081),一题《记游松江》。这则小短文中,作者回忆了七年前的一次尽兴而游,夜半于垂虹亭上置酒欢谈,醉倒而尽兴,对比当日,垂虹亭已没于潮水,昔日夜游友人也不在世,一种悲凉感道出了苏轼已经多次经历过的沧桑人事,文末句:“元丰四年十月二十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不仅仅是一次时间地点的交代,也是一个生动的结尾,“黄州临皋亭夜坐书”一出,仿佛诗人燃烛夜坐回忆昔日情景所触发自身的慨然的样子跃然目前,于生活平静处思已逝故人,功名富贵与贫穷安稳的日子真说不上来谁好谁坏,文末一句,不禁引人深思。
【背景】
此文是元丰四年(1081)谪居黄州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七年前,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时,途中与友人饮酒松江垂虹亭的快乐情景。文末笔势陡转,抒发了人世沧桑之感。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而又意蕴深厚,韵味隽永。
4.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5. 书潘荆山的全文翻译 急
作品原文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1]。
康熙五十四年[2],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3],杀守备及官兵二百[4],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死[5],台湾陷。
事闻,省城大震[6]。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3],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9],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10]。”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11]。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12]。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13]。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14],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15],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16]。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
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孏[17],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18],请事公终其身。”
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文言汉语注释
[1]浙闽总督:辖今浙江、福建二省,康熙时驻福州(今福州市)。满保:字九如,一字凫山,觉罗氏,正黄旗人。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官侍讲、祭酒,以礼部侍郎外任福建巡抚、浙闽总督。以平台录功加兵部尚书。
[2]康熙五十四年:公元l715年。
[3]朱一贵:明末福建长泰县人。明亡后居台湾,以养鸭为业。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夏初,联络黄殿、李勇、吴外等人率众起义抗清,各地纷纷响应,占领整个台湾,称中兴王,建元永和。是年6月,清廷派兵自闽、浙渡海镇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押解至北京被杀。
[4]守备:一城之守将,位在都司下。
[5]欧阳凯:福建漳浦人,官台湾总兵。以死事赠太子太保。副将:与总兵同为提督属下,总兵管镇,副将管协。许云:不详。
[6]省城:指今福州市,为布政、巡抚等省机关驻地。当时台湾隶属于福建。
[7]中军:古代行军以中军为发号施令的地方,主将亲自带领。清代督、抚、提、镇等带兵官部下首领也称中军。
[8]标:清兵制,以三营为一标,以标统领之。
[9]厦门:岛名,一名嘉禾屿、鹭屿,清设厅,即今福建厦门市。
[10]安堵:安居,安定。《史记·田单传》:“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11]咍[hāi]台:睡觉时呼息的声音。《世说新语·雅量》:许(璪)上床便咍台大鼾。”陆游《游山》:“酒市拥途观嵬峨,僧庐借榻寄咍台。”
[12]蟒服:清代官员的服装,颜色为蓝色或石青,以金线绣蟒,蟒数自八至五,依官品数依次递降。褫(chǐ),剥。
[13]牌札:记功的牌子。豹豸绣补,清官员于服装前后心缀有图之绣像徽识,称补子。各品所绣不同,文官绣鸟,武官绣兽。豹为三品武官绣补,此处记录当有误。
[14]鹿耳门:在今台湾鹿港,形如鹿耳,旧时为交通要道,清筑有炮台。
[15]红毛城:即红毛楼,在今台南城内镇北坊,荷兰人建。
[16]槛车:囚禁犯人的有栅栏的车。
[17]孏:同“懒”。
[18]人爵:爵位。《孟子·告子》:“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不好意思,我尽力了。
6.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7. 书潘荆山的全文翻译 急
作品原文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1]。
康熙五十四年[2],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3],杀守备及官兵二百[4],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死[5],台湾陷。
事闻,省城大震[6]。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3],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9],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10]。”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11]。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12]。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13]。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14],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15],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16]。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
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孏[17],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18],请事公终其身。”
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文言汉语注释
[1]浙闽总督:辖今浙江、福建二省,康熙时驻福州(今福州市)。满保:字九如,一字凫山,觉罗氏,正黄旗人。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官侍讲、祭酒,以礼部侍郎外任福建巡抚、浙闽总督。以平台录功加兵部尚书。
[2]康熙五十四年:公元l715年。
[3]朱一贵:明末福建长泰县人。明亡后居台湾,以养鸭为业。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夏初,联络黄殿、李勇、吴外等人率众起义抗清,各地纷纷响应,占领整个台湾,称中兴王,建元永和。是年6月,清廷派兵自闽、浙渡海镇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押解至北京被杀。
[4]守备:一城之守将,位在都司下。
[5]欧阳凯:福建漳浦人,官台湾总兵。以死事赠太子太保。副将:与总兵同为提督属下,总兵管镇,副将管协。许云:不详。
[6]省城:指今福州市,为布政、巡抚等省机关驻地。当时台湾隶属于福建。
[7]中军:古代行军以中军为发号施令的地方,主将亲自带领。清代督、抚、提、镇等带兵官部下首领也称中军。
[8]标:清兵制,以三营为一标,以标统领之。
[9]厦门:岛名,一名嘉禾屿、鹭屿,清设厅,即今福建厦门市。
[10]安堵:安居,安定。《史记·田单传》:“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11]咍[hāi]台:睡觉时呼息的声音。《世说新语·雅量》:许(璪)上床便咍台大鼾。”陆游《游山》:“酒市拥途观嵬峨,僧庐借榻寄咍台。”
[12]蟒服:清代官员的服装,颜色为蓝色或石青,以金线绣蟒,蟒数自八至五,依官品数依次递降。褫(chǐ),剥。
[13]牌札:记功的牌子。豹豸绣补,清官员于服装前后心缀有图之绣像徽识,称补子。各品所绣不同,文官绣鸟,武官绣兽。豹为三品武官绣补,此处记录当有误。
[14]鹿耳门:在今台湾鹿港,形如鹿耳,旧时为交通要道,清筑有炮台。
[15]红毛城:即红毛楼,在今台南城内镇北坊,荷兰人建。
[16]槛车:囚禁犯人的有栅栏的车。
[17]孏:同“懒”。
[18]人爵:爵位。《孟子·告子》:“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不好意思,我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