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朽月十八
-
1.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1. 求美化富春山居图的诗句,帮忙多提供一些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公望 、
正文: 两至正七年(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1350年)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2. 富春山居图作家
书画《富春山居图》。
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画分前后两段。
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
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
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诗词《富春山居图 》作者:白玉东方日初照, 地阔天高, 已是春光无限好, 蛟龙飞舞凤凰叫, 各领风骚。
挥笔任逍遥, 思潮如涛。 逸情雅雅云外飘, 万里江山何处是? 唯我独娇。
3. 介绍富春江的景色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
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
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4. 【关于富春江的诗句(三句以上)】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5. 描写富春江句子:秋光今月······
②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③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比高远。
轩,高。邈,远。
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
指:向。 (21)千百成峰: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多;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
戾,至。 (29)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通“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6.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历史背景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半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7. 富春山居图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黄公望所为山水画,溶合对自然实景之感受。自成一家。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所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时,足迹遍及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富春山居图》因其用笔熟练老到,不事雕琢,自然天成而为万世所瞩目,不设色而使墨自具五彩。《富春山居图》在章法布局上将五代、北宋的全景式构图法与南宋的小景构图法相结合,有旷远不羁的情调。又有主次分明的优点。
《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虽有富春山水的一般特征,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复述,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不是雄伟,而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