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茶叶末釉的微结晶状是属於辉石结晶,是由於釉药熔融状态时其中含有过饱和状态的氧化铁,在降温的过程中产生析晶而形成。经化验显示其主要的辉石结晶成分是铁镁矽酸之化合物。辉石结晶的釉面与一般大型锌结晶或钛结晶的平滑不一样。辉石结晶状态凝滞群生,表面看似光滑,其实会有非常多的大小凹凸;用手去抚摸仍能感觉平滑,然而用放大镜看,就会看到高高低低的釉面。 无论是钾长石或钠长石,对茶叶末釉的组成、烧成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使用原料中容易选用之长石如霞石正长石A400、A200或釜户长石、印度钾长石、南非钾长石、日化长石等都可以运用自如,也就是说各种长石对茶叶末釉色的烧成不会有大的差异性;但选用各种不同之长石亦有不同之色泽变化。坏体施厚釉,烧成温域为1235~1260度C,瓷土、半瓷土陶土、孰料均适合使用。对茶叶末釉之烧成,氧化或还原烧均土但氧化烧、还原烧中釉的组成差异很大。
茶叶末釉的组成元素,其中碱性部分是以高氧化钙与高氧化镁为最有益。其以釉药组成而言其组成范围为:低氧化钾钠如0.35莫耳以内、高氧化钙0.35莫耳以上、高氧化镁如0.2莫耳以上、低氧化钡0.2莫耳以内、低氧化锌0.2莫耳以内、高、低氧化铝、中等量氧化矽均有利於茶叶末釉发色,但低氧化铝时茶叶末釉发色偏黄色如鳝鱼黄,但高氧化铝时茶叶末釉发色偏墨绿色如蟹壳青。以氧化铝为0.35莫耳,氧化矽为3.5莫耳为理想之参考值。
举个茶叶末釉组成实例来说:如碱性组成为氧化钾钠0.2莫耳、氧化钙0.62莫耳、氧化镁0.18莫耳为碱性条件而言,相对的中酸条件范围氧化铝应为0.25~0.35莫耳,氧化矽2~3.5莫耳,虽然中酸比值为1:7~1:12的亮光条件,但因为有单一元素如氧化钙、氧化镁高的情况且氧化铁微结晶失透状,所以仍然会是平光但不会很光亮的釉面。由氧化铝、氧化矽的组成范围来看,氧化铝、氧化矽少的组成,如氧化铝应为0.25莫耳,氧化矽2.5莫耳以上,逐渐会有黄色较多的结晶如金黄荞麦釉;相对的则氧化铝多、氧化矽少的组成如氧化铝为0.35莫耳以上,氧化矽为2莫耳,会产生橄榄绿多的斑点如茶叶末色调,或在上述所举例之相同的釉式下,提高釉烧成温度约15至20度,则有橄榄绿色流线斑。
用还原烧成时,有时还原过强而产生浓黑色,而使荞麦釉特有的黄、绿色泽较少,黑色部份过多或隐隐出现黄、绿星点状。依据多次烧成的经验来看,用氧化烧或微弱或中等还原较为理想,且烧成稳定度较高,然强还原下的茶叶末釉色之配方与氧化或微还原烧成之配方组成不同,强还原下的茶叶末釉色沉歛质朴耐人寻味之美感。 无论是茶叶末或荞麦釉的釉色色泽之间的差异性如何,但共同点都是它们的发色剂是因含有高量的氧化铁发色而成,氧化铁的使用量以10%为试验范围,并添加氧化镍2%,或在加氧化钴0.5%或氧化锡5%、氧化钛5%、矽酸锆3%等助色剂,作为改善釉色色调与变化色泽。其中添加氧化镍2%会出现浅墨绿或橄榄绿色,详细比照本节附图。但添加骨灰会抑制结晶的形成,也可以说骨灰对茶叶末釉有特殊的形成影响,也可以改变茶叶末釉的色泽。
- 晓月
-
釉料配方:釉果 60 氧化铁 4~7 石英 4~12 方解石 17~21 烧滑石 8~12 烧成温度 1260~1280 1100保温1h
配方来源——《陶瓷釉料配方及应用》 刘属兴 孙再清 著
正好在做结晶釉,以后可以一起探讨,嘿嘿
- 真可云
-
茶叶末 起源于北宋,嗣后各代相继仿制,明洪武时出现的色调偏古黄色的“老僧衣”、“鳝鱼黄”,清雍正,乾隆年间出现的色调偏青的“蟹甲青”,都是从“茶叶末”繁衍出来的,其釉料组成同属一类,只是工艺和烧成方面的某些差异,而形成色调上的一些变化。《陶雅》载:“茶叶末,娇而不俗,艳如花,美如玉……以此瓶最养目。”在清王朝,茶叶末,鳝鱼黄和蟹甲青,均被列为当时官窑的秘釉,并别名之为“下官釉”。
茶叶末釉面星点形成机理,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此种散点状的晶体,同釉料的颗粒组成和烧成制度有关,制备釉料不宜球磨过细,烧成温度控制在1250-1280℃之间,取还原气氛为主,并宜缓慢冷却,如果烧成气氛偏于氧化,多会使本来的色调转变为褐色。
配方:含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X.61%。
- 还要旺仔
-
配方:含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X.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