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首先,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煅炼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则是当代中学生的主要表现;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知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21世纪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愿。像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宾高里的学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现在我就把针对宾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作如下汇报:
(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宾高的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仍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更要应付每周六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根据宾高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仍是学生的第一苦恼”占45.4%,但明显表现出年级段特征,越是高年级越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心理紧张度逐步增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已成为中学生能否发挥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明显上升。
(2)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学生为社会、为家庭学习,但在一次我在230班举行的班会课《主动与被动学习》中调查发现,学生“为自已的成长成功”而学习占有较高的比例,为51.8%,使“自已将来更有作为”的占39.2%,“为国家贡献”的为25.2%,“为家庭争光”的仅占12.5%。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更注重个人今后潜力的发挥,因为他们从小就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在考虑问题上更多的考虑自已,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3)目标显示功利性。“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占27.9%,“人生目标的实现”占25.8%,这说明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今后事业的成功。此外,“有职有权”目标占8.7%,这与家庭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还未学成就已为其找好了“后路”使其没有远大理想,虚度时光。
(4)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利己性趋势。在一次我对宾高高一214、215、229、230等班的学生关于就业取向问题的调查中就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向往高尚、体面、有钱的职业。首选金融界管理者、企事业领导者、现代科技工作者等职业的各占一定比例,仅有1.5%的学生首选职业是技术工人。数据表明,中学生崇尚对高薪职业的追求,不太愿意从事“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工作。当然,这里也存有对我们过去德育所进行的“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错误理解的因素,另外在开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也直接的考验了我们的中学生,出现了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的现象,反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却有所滋长。
(5)包容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宾高的学生多出生在80年代的中后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家庭的孩子超过两个以上的。因而现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和陪伴,有的是父母的爱和说教,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交流,他们对朋友不良行为的态度己非成人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据我在一次访谈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到“你的朋友有偷窃或作弊行为时”回答“不告发,帮他改正错误”占调查人数的60.5%,“不告发,但断绝来往”的仅占12.1%,包容已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
(6)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规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不能正确提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更兼涉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强,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也随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随机抽查宾高的个别学生中发现,在回答“因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如果对方动手打你,你回不回还手?”一题时,只有42.5%的学生选择了不还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径解决问题,而有33.5%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更有24%的学生选择了还手。又如在问及是否知道《未成年保护法》主要内容的问题时,虽然92.5%的学生表示知道或者知道一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但其中有63.5%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点,并不是很清楚”这一答案,只有29%的学生表示“知道”,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有一些浅层次的、泛泛的认识和了解。另有一些网上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已占了刑事犯罪的70%以上,并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等特点。
(7)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显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总体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如有孤独感、严重恐惧感、严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学生超过两成,在这两成中又以女生占了较大比例,超过40%的学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中学生逐步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无心上学、不思上进、自暴自弃,动不动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 余辉
-
首先,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煅炼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则是当代中学生的主要表现;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知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21世纪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愿。像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宾高里的学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现在我就把针对宾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作如下汇报:
(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宾高的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仍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更要应付每周六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根据宾高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仍是学生的第一苦恼”占45.4%,但明显表现出年级段特征,越是高年级越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心理紧张度逐步增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已成为中学生能否发挥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明显上升。
(2)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学生为社会、为家庭学习,但在一次我在230班举行的班会课《主动与被动学习》中调查发现,学生“为自已的成长成功”而学习占有较高的比例,为51.8%,使“自已将来更有作为”的占39.2%,“为国家贡献”的为25.2%,“为家庭争光”的仅占12.5%。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更注重个人今后潜力的发挥,因为他们从小就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在考虑问题上更多的考虑自已,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3)目标显示功利性。“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占27.9%,“人生目标的实现”占25.8%,这说明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今后事业的成功。此外,“有职有权”目标占8.7%,这与家庭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还未学成就已为其找好了“后路”使其没有远大理想,虚度时光。
(4)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利己性趋势。在一次我对宾高高一214、215、229、230等班的学生关于就业取向问题的调查中就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向往高尚、体面、有钱的职业。首选金融界管理者、企事业领导者、现代科技工作者等职业的各占一定比例,仅有1.5%的学生首选职业是技术工人。数据表明,中学生崇尚对高薪职业的追求,不太愿意从事“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工作。当然,这里也存有对我们过去德育所进行的“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错误理解的因素,另外在开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也直接的考验了我们的中学生,出现了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的现象,反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却有所滋长。
(5)包容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宾高的学生多出生在80年代的中后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家庭的孩子超过两个以上的。因而现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和陪伴,有的是父母的爱和说教,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交流,他们对朋友不良行为的态度己非成人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据我在一次访谈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到“你的朋友有偷窃或作弊行为时”回答“不告发,帮他改正错误”占调查人数的60.5%,“不告发,但断绝来往”的仅占12.1%,包容已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
(6)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规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不能正确提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更兼涉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强,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也随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随机抽查宾高的个别学生中发现,在回答“因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如果对方动手打你,你回不回还手?”一题时,只有42.5%的学生选择了不还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径解决问题,而有33.5%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更有24%的学生选择了还手。又如在问及是否知道《未成年保护法》主要内容的问题时,虽然92.5%的学生表示知道或者知道一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但其中有63.5%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点,并不是很清楚”这一答案,只有29%的学生表示“知道”,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有一些浅层次的、泛泛的认识和了解。另有一些网上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已占了刑事犯罪的70%以上,并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等特点。
(7)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显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总体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如有孤独感、严重恐惧感、严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学生超过两成,在这两成中又以女生占了较大比例,超过40%的学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中学生逐步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无心上学、不思上进、自暴自弃,动不动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首先,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煅炼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则是当代中学生的主要表现;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知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21世纪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愿。像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宾高里的学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现在我就把针对宾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作如下汇报:
(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宾高的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仍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更要应付每周六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根据宾高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仍是学生的第一苦恼”占45.4%,但明显表现出年级段特征,越是高年级越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心理紧张度逐步增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已成为中学生能否发挥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明显上升。
- wpwipi
-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及课程的主体,
他们也就融入了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以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参与对课程的体验与重构,从而寻找并建构自己的课程。
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造各种有利
条件,把学生存在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教师绝不能依据学生的一时表现来断言学生没有发展的可能,而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可供挖掘和开发的资源和潜能,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并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会。
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
- 真可云
-
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
- 里论外几
-
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目标显示功利性。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利己性趋势。包容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规范淡化。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实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2)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学生为社会、为家庭学习。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更注重个人今后潜力的发挥,因为他们从小就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在考虑问题上更多的考虑自已,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 mBeta
-
乐观积极,态度良好。
- 黑桃猪
-
朝气蓬勃,积极上进。
- 侠客
-
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 同时现代中学生也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 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 朽月十八
-
积极向上 热爱祖国 勤奋好学
- 阿啵呲嘚
-
积极上进,礼貌待人
- 站长在线
-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爱自己
- 左迁
-
朝气蓬勃,积极上进
- meira
-
1.有主见
2.自信
3.敢想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