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姓名:邓亚萍
出生日期:1973年2月6日
籍贯地:湖南新宁连村
出生地:河南郑州
家人:伯父邓大业、邓大梧,父亲邓大松,姑妈邓桂芳,哥哥邓建平
辉煌战绩:14个世界冠军;4届奥运会冠军
个人简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姓名:邓亚萍 (YAPING DE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
成绩荣誉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详细介绍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近况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2006年,邓亚萍生下一子,取名林瀚铭。
邓亚萍--原乒乓球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邓亚萍曾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国际级运动健将、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邓亚萍曾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并夺得了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邓亚萍是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惟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她又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经过艰苦的努力,她获得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邓亚萍正在攻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职务是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2006年邓亚萍产下一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政府公务人员,邓亚萍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
- 黑桃猪
-
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张怡宁32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奥运火炬手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第二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邓亚萍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编辑本段]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1997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如今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jesus(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学生舞台上也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2006年,邓亚萍生下一子,取名林瀚铭。
邓亚萍--原乒乓球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邓亚萍曾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国际级运动健将、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邓亚萍曾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并夺得了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邓亚萍是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惟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她又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经过艰苦的努力,她获得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邓亚萍正在攻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职务是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2006年邓亚萍产下一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政府公务人员,邓亚萍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申奥故事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邓亚萍知道自己与杨澜等人一道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当时她正在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也到了洛桑,奥申委主席刘淇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的陈述报告。刘淇市长和袁伟民局长给邓亚萍布置的任务是负责做好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共有11个人有投票权,其中一个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参加投票。2月20日,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考完最后一门课程,第二天立即赶回北京,参加申奥评估团的接待工作。送走评估团之后,她就留在北京,继续完成清华大学的一些课程。
国际奥委会规定,委员不可以到申办城市考察,这样对北京就很不利,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北京,不了解北京。邓亚萍说,运动员委员会的这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波波夫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还是去上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尔,1987年到过上海,美国排球运动员鲍伯,也是1988年来过中国。那时的中国跟现在没法比,但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楼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们的工作也挺费劲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能请进来,只好走出去。“我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四五年,我与运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当过运动员,又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邓亚萍说。她事先与在欧洲的委员们联系了一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在他们住的城市碰面,然后按着预约的时间开始跑。到瑞典见一位冬季项目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到卢森堡拜见卢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见两个运动员委员。为了见美国的鲍伯,邓亚萍曾在三天里从北京到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还长。两三天跑一个地方虽然很辛苦,但邓亚萍觉得很值,她向这些人介绍北京的现状,跟他们印象中的北京截然两样。她告诉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举办一次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讲,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奥运会。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奥申委已经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细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点点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经忙了两年多,没有节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国际羽联主席吕圣荣等,他们要做得工作更多。
两次申奥 两次陈述
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第一轮就有可能过。第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邓亚萍回忆说。“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 LuckySXyd
-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 陶小凡
-
邓亚萍是打乒乓球的,而且我小学读过这本书!
- mBeta
-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66.html?wtp=tt
参考
- nicf
-
是玩乒乓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