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苹果
-
很感兴趣的话题,做为一个啤酒爱好者,也特意去看了一下自己喝的啤酒配料表,发现这么几个问题:
那么国产的廉价啤酒,算不算啤酒呢? 所以我觉得国产的廉价啤酒,也应该算作啤酒。而且国产啤酒里也有很多精酿的啤酒,这个看个人的喜好程度,以及钱包的厚度来决定了。 反正我觉得三、四块钱一瓶的啤酒挺好,贵的反而容易喝醉,而且发苦不好喝。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据公开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为34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低于美国与德国的水平,我觉得世界上一半的酒蒙子都混迹在欧洲和美国,经常看见电视里面主人公回家打开冰箱就来一瓶啤酒,他们也不吃点毛豆花生什么的,完全当成饮料了。啤酒的发展史就像世界的发展史,从最初的麦酒到修道院啤酒,后来口味很重的波特和使用啤酒花的IPA一起撑起了欧洲的肚子,直到清爽的波西米亚风格皮尔森占领了全世界。
啤酒改变不了世界,但它会忠实的记录这个世界的变化,想追随时间倒流的脚步看一看?熟悉啤酒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德国啤酒法。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颁布了《纯正啤酒法》 ,这部啤酒法明确规定只能用大麦芽,水,啤酒花生产啤酒,其他成分是禁止使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1516年他们还不知道酵母是什么,啤酒制造真正起作用是酵母, 1906 年啤酒纯净法修改并加入了酵母,当时啤酒纯净法配料只有大麦芽也是想限制使用小麦等粮食作物做啤酒,一个是防止饥荒,一个是更好获取利益。
如今的德国啤酒厂有两套不同的啤酒纯净法供遵循:巴伐利亚啤酒法和德国啤酒纯净法。许多德国啤酒厂通常会在酒标上特别指出啤酒属于两种纯净法中的哪一种,要是写1516就不能写德国,写德国就不能写1516,如果写1516啤酒法就不能放小麦,通常说的啤酒纯净法是1516 年的巴伐利亚啤酒纯净法,因为1516年还不存在“德国”这一概念。
后来德国版本要比巴伐利亚的宽松许多,1516 年的巴伐利亚版本:酿造啤酒只能使用大麦,啤酒花和水,后来的德国的版本改变了一些,可以加一些东西,比如说小麦和酵母,许多人说德国啤酒法是世界上最古老,并仍然有效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啤酒纯净法在 1987 年就被欧洲法院正式废除,据说涉嫌垄断,啤酒纯净法废除之后,各酒厂可以用自己的标准酿造酒,但是许多德国酒厂还是默守这一古老的法案。多听话的德国酒厂,真正传承啤酒文化还得靠他们啊,后来德国人把啤酒纯净法酿造工艺拿去申遗了,好像没成功,估计未来会成功的。
作为舶来品的啤酒,在中国还没完全释放开她的魅力,很多人还沉迷于闷倒驴老雪夺命大乌苏等工业啤酒之中不能自拔,外国的啤酒文化很浓郁,每年两次的啤酒节(五月啤酒节和十月啤酒节)是来自巴伐利亚多年前的传统节日,甚至喝啤酒的杯子都很讲究,喝什么啤酒就用什么杯,真正喜欢啤酒的人一定会经常沉迷于精酿小作坊的啤酒,那些大路货啤酒就是用来解渴的和拼酒的,啤酒行业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然国家有法律来规定食品里面可以加什么,不可以加什么,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加到食品里面的。
我们经常喝的啤酒有两种工艺,分为上发酵和下发酵,上发酵叫做艾尔啤酒、下发酵叫做拉格啤酒,皮尔森啤酒属于拉格啤酒的一种,皮尔森啤酒工艺原是捷克首先发明创造的,传统的精酿啤酒发酵通常采用上发酵工艺,时间可长达15天— 2 个月,啤酒发酵充分,麦芽汁浓度更高,风味更为浓郁,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啤酒都是下发酵方式生产,酵母在发酵罐底部工作,最后沉在酒液的下方,工业啤酒发酵时间通常只为 7 天左右,这种工业啤酒的号称带来啤酒技术的革命,同时也杀死很多传统啤酒小厂家。国内常见的啤酒都是下发酵的皮尔森类型啤酒。
皮尔森类型啤酒这种啤酒的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 10℃ 以下,而且发酵罐较大,发酵结束后通常采用过滤和巴氏杀菌,增加啤酒的货架期(保质时间),商人就是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工业啤酒发酵时间短暂,发酵不会特别充分,导致麦芽汁浓度含量低,风味也更为清淡,利润当然也高一些。我们喝啤酒主要是看配料表,水占据大部分,所以有些地方啤酒不好喝是因为水质的原因,同样的工艺设备原料,就是不好喝。
中国啤酒厂家现在非常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啤酒不仅要产量大,还要品质稳定,价格更要低廉,如果这种工业啤酒卖贵了,真没人消费啊,啤酒制造工艺是无氧糖酵解,从糖或多糖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啤酒里面的酒精是用酵母发酵糖分而形成的,那么这种糖从哪里来,麦芽、大米、淀粉都是含糖分的,麦芽价格和质量总是发生变化,就像是水一样,不同产地的麦芽有完全不同的风味。老板们为了啤酒厂稳定质量和降低成本,只能上其他的稳定原料了,比如说大米、玉米,实在不行就上淀粉与糖浆。麦芽度越高,往往酒精度也越高。国产啤酒一般麦芽浓度在8-11P°,精酿啤酒的麦芽浓度超过20P°,这就是工业啤酒与精酿啤酒的本质区别。
规模生产啤酒的必要条件就是稳定,啤酒花是啤酒味道的主导,更是啤酒的灵魂人物,啤酒花也叫蛇麻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也是一种药材,如果啤酒花不行,其他东西咋整也不行,啤酒花是植物,种植这东西会发现每年都有不同,不一样产地的啤酒花也不对味,那么为了工业啤酒味道的整体稳定,老板们开始研究酒花浸膏,酒花浸膏生产工艺是将啤酒花原料粉碎后,形成金黄色粘稠液体,用处是赋予啤酒爽口的口感和特有的芳香,有助于清除麦汁中的蛋白质,使啤酒清澈透明,有助于发泡,并且有一定防腐功能,使用大米酿造啤酒能少一些啤酒花,因为大米的蛋白质含量不如麦芽,国产啤酒就这样一点点变成了啤酒水。
啤酒生产本来是单纯的原料,加这个东西,加那个东西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大米、淀粉、糖浆、酒花浸膏都招呼进去,工厂化的啤酒就是向前看,一切都要看效益,所以啤酒里面的添加物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成本也降低了,啤酒风味也均衡了,加工起来也稳定多了,更加适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啤酒喝起来也味道不苦了,它也没酒花香和麦芽香了。 国产啤酒以前靠价廉物美吸引消费者,随着我们消费者经济能力的提高和消费价值观的改变,更多人倾向于购买精酿啤酒和葡萄酒,所以工业化啤酒可能需要一个转型过程,很多酒厂也注意这个问题了,开始更新设备和原料,转向中高端啤酒的发展路线, 目前来看,国产高端啤酒并不被消费者认可,进口啤酒销量增速非常快,已经开始挤占国内啤酒的市场份额,中国啤酒的消费市场将来会有一场恶战。
正如题主所说的“啤酒中居然没有麦芽,直接用淀粉发酵,这还是啤酒吗”。严格来说,这种没有麦芽的东东,根本不能称之为啤酒。
啤酒好不好喝?什么是好啤酒? 绝对取决于麦芽的质量和含量, 我想喝了多年啤酒的年轻朋友都不一定知道,说真的,大多数人把大口豪饮啤酒当成饭桌上装逼的道具,就像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红酒一样,只知道大喊:来,走一个,一口闷。
国内的廉价啤酒,比如冰纯,超纯,清爽,超爽,冰酷等 , 只要含有这几个标签的啤酒,都属于质量不高的啤酒, 因为商标上已经说明了原麦汁浓度很低,单位体积酒精含量也在2.5-3.3之间。
老王看了这个话题答问,都回答的很专业很棒!啤酒组成是什么?当然离不开构成它的物质:水,麦芽,啤酒花,酵母。 其中麦芽是啤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必须有,而且比工艺重要。
评判啤酒好不好?老王在之前的问答中也说过, 好啤酒倒出来,白色泡沫要细腻,不在短时间内消失化水,泡沫挂壁时间长,透过玻璃能感受到酒体有浓郁感,不稀薄。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有明显的麦芽香升腾,喝一口,口感浓郁,杀口感强,这种杀口感就像你打开可口可乐,喝第一口的感觉。这样的啤酒,久违中国市场至少18年以上。
国产啤酒的风格,无论生啤熟啤,都属于淡啤,这也是咱国人民的饮啤习惯,当你喝到一罐纯进口的欧洲黄啤或小麦啤酒,你会惊讶于那样的厚重口感,惊讶于啤酒泡沫经久不消,惊讶于粘在自己嘴唇的一圈泡沫。这才是啤酒应有的本色,喝上一口,整个背部都舒坦了。
啤酒资本大佬全国各地控股异地啤酒厂,最差的做法就是复制自己的模式,贴牌不说,还让各地啤酒特色消失,且口感极差,这无疑是对特色文化的杀戮,朋友,你说呢?
【什么样的啤酒算是“国产的廉价啤酒”?】
这个按照我们的生活体验来说,基本上很多大排档、撸串的地方提供的啤酒,差不多都在此列,基本特征就是【价格低廉,一般3到5元钱】、【配料中基本总能看到大米、玉米、淀粉之类的东西】以及【滋味寡淡,喝起来水水的】这三条。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在酒桌上对于一起喝酒的人比较“失望”的说法就是“唉,实在不行你就喝啤的吧。”,那么啤酒就是这么“不受待见”的存在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那么【啤酒是怎么来的】?
啤酒虽然是19世纪末才进入我国的,但是它的诞生已经十分久远了,早在公元前6000年苏美尔人用大麦芽酿造了最初原始的啤酒;啤酒一经出现就广受欢迎(虽然那个时候的啤酒很原始,跟现在的不是一回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也出现了歌颂啤酒女神宁卡西的圣歌,啤酒的酿造技术也随之传播开来;直到公元前2100年古巴比伦王颁布了人类第一个法典的时候,已经就有了关于酿酒师的规定,可见啤酒的影响。
后来啤酒通过希腊这个中东跟欧洲的“中转站”慢慢传入欧洲,直到公元4世纪已经传遍欧洲大陆,在这期间以及之后,啤酒的风格也不断被丰富,比如混入蜂蜜的蜂蜜酒、英国有些地方出现的黑啤酒、爱尔兰人自酿的跟现在淡色啤酒很像的啤酒等等。
可见啤酒从诞生开始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酿造技术和原料都在不断的变化 , 所以我觉得国产的廉价啤酒不管好不好喝,它们确实也能算是啤酒 。不过自从1516年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颁布了《纯正啤酒法》规定只能使用啤酒花、麦芽、酵母和水来酿造啤酒之后,之后德国依然保持,经过这数百年的时间德国啤酒的品质和鼎鼎大名已经快到“无人不知”的程度了,而很多国产廉价啤酒使用大量辅料(玉米、大米、糖类)等来酿造短短100年也收获了“水啤”的称号,可见老百姓已经用口味做出了“投票”了。
所以综上所述,从理论上来说国产廉价啤酒当然算是啤酒了,只不过对于啤酒爱好者来说,可能喝起来跟喝水也差不多了。不过国内还是有不少优质的好啤酒的,只不过肯定不廉价就是了。
你问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国产啤酒并不是廉价啤酒。青岛优质大8元,青岛优质小8元,青岛纯生12元,哈尔滨淡爽6元,哈尔滨白啤8元,百威8元,雪花天涯6元,雪花原汁麦7元,雪花(瓶盖拉环的)8元,金士百纯生6元。以上是饭店常备的啤酒。进口啤酒 范佳乐8元。对比麦芽浓度,酒精度数。国产啤酒并不廉价,价格与国际接轨了,品质依然很低。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品质做成同等的,价格会高出不止一节。有人会问范佳乐8元哪里有卖,那么我告诉你,在我们本地大润发超市,亚太超市,卖5.X元。上面的价格 我增加了30%多的利润,你别告诉我超市是平来平走。平均利润都在50%。所以,我们日常消费的啤酒并不是廉价,而是同等消费水准 甚至稍高。
平心而论,国内啤酒并没有太大的价格变化,十年前一瓶普通燕京就已经是3块钱了,到今天也才变成五块钱而已,算起来才涨了50%,但是看看超市里的青菜通常是5倍的涨幅。
所以呢,既然不能涨价,那就只能想办法,所以现在很多啤酒已经变成了500毫升,而在之前很多年都是600毫升。
更麻烦的正如题主所说,原料开始变了。大米,玉米,甚至淀粉都直接作为酿酒原料了,之前其实一直都是大麦芽的。那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说从酒精的角度讲还真没啥差别,因为不管是大麦,玉米,还是木薯,淀粉总会变成酒精的。
但是大麦芽里面不光有淀粉哦,还有各种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在麦芽烘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味物质。这些成分让啤酒的口感变得有深度和厚度。
国外的著名的啤酒,基本上都是用麦芽来酿造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特别的种类,比如墨西哥的玉米啤酒,最近特别火热的科罗纳就是典型的玉米啤酒。
另外,国内大厂商生产的只要是拉格啤酒(除了少数像燕京白啤这样的)。相对于大量进口的精酿艾尔而言,确实清淡了。但是这就像要对比汾酒和茅台,其实完全是不同风格的酒啊,说谁好也不太对。
只能说目前四五块钱的那些大瓶啤酒,只能算是啤酒饮料了,酒精度不高,泡沫不持续。这样的啤酒就只能喝着玩了。
怎么说呢?我觉得既然长期大范围存在就有它的意义和影响力。虽然在啤酒爱好者眼中,这类的不认为是正宗的啤酒。尤其德国人,他们的观念是这类啤酒就是些工业品,兑水的饮料而已,只有按他们的啤酒纯度法下生产的才算。
我说一下个人观点,你看到的国内啤酒如青岛,雪花,珠江,燕京等确实算啤酒,严格的来说算是工业拉格淡色标准啤酒,这种啤酒的特点就是要工业化大量的生产,为了产量、成本和质量可控性,会选择加入一些辅料来降低周期和控制相应的指标,这时候出现了几种辅料,糖浆,淀粉,玉米,大米,酒花浸膏等。我解释一下:
糖浆、淀粉、玉米、和大米都是为酵母提供糖(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的),说白了,原麦汁浓度的糖分不够,这些来凑,大幅减低成本,也影响口感。
那些用糖浆(用玉米淀粉制作的)的厂家简直是简单粗暴,生产出来的啤酒可谓是廉价的代名词。
玉米呢,由于淀粉含量较高,百威英博的旗下大都在用,我喝后口感还不错,有点杀口。
大米呢,以青岛啤酒为代表,成本高于玉米,口感比哈啤或百威顺,比较清爽一些。
酒花浸膏,这东西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来代替啤酒花(蛇麻子)的,啤酒花的作用是:1、增加苦味来平衡麦芽的甜味。2、增加啤酒的口感和香味。3、增加啤酒的保质时间和稳定性。可谓天然防腐剂,啤酒花浸膏虽然也是蛇麻子的萃取物,但是这好比压缩饼干和正常的饼干区别,工业生产省成本和周期真是化繁为简。
综上所示,还是成本问题,虽然这些酒不乏口感好的,比如青岛1903,但总归没有全麦汁酿造的啤酒风味更好。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的,不仅仅为了占领市场和应对竞争,让广大人群能 及时 喝到 2-5元价位 的啤酒也算是人人受益,这就是它们存在的 社会 价值。
相对比国外优秀的标准工业拉格淡色啤酒例如荷兰的喜力,丹麦的嘉士伯等,它们会用全麦芽酿造啤酒,并且会用新鲜的啤酒花,喝起来清爽,苦味稍重,尽管还是被德国人认为是工业产品,但我认为口感确实很不错,这是一种风格。这类酒的成本就高一些,很少低于5元/瓶/330ml。
德国啤酒中一般小麦啤酒最受欢迎,酒精度一般在5°左右,采用不过滤酵母的方式,泡沫丰富,麦香浓郁,确实很受欢迎,喜欢这个风格的人再喝标准的过滤啤酒的话会觉得跟水一般,其实是风格的原因。
以上都算拉格类啤酒,下面简单说一下精酿界啤酒:
比利时啤酒,以修道院风格的最受欢迎,喝惯了德国啤酒,你会发现拉格啤酒的风格几乎一致。但比利时啤酒强调酵母的应用,本身属于艾尔上层发酵,时间长,产量少,加上瓶内二次或三次发酵技术的运用,真可谓是酿造工艺的集大成者,确是我的最爱,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我的文章关于比利时啤酒的推荐。
其他类型的啤酒,例如IPA,世涛等一些追求苦味或者味觉刺激的啤酒,精酿啤酒越苦越畅销源自人类良性自虐心理。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风格,例如美国角头鲨IPA啤酒,英国的黑啤健力士,英国的酿酒狗,或许爱朋克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啤酒廉不廉价,还真不是全由原料决定的,原料和工艺对啤酒价格的影响其实很小,可能都不如包装物和运费大,影响啤酒售价的主要因素其实是产品定位。
零售价4块钱一瓶和10块钱的酒,其实一箱成本差距都不会超过10块钱,甚至5块钱或更低。
那么为啥有的啤酒2块钱,有的啤酒12块钱?那是因为产品定位不同,说白了就是啤酒厂想让这酒卖多少钱。
如果啤酒厂现在6-8元的产品细分里没产品,于是决定推出一款新品,零售价定到6块8,然后再去研究口味怎么设定,使用什么工艺。
一瓶500ml售价15块钱的酒,从生产线下来,成本都不会超过两块钱,但是工厂工人、销售业务、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要有,经销商要有利润,终端零售要有利润,所以卖的得贵点。
至于大家看到的原料表离得淀粉、糖浆之类的东西,成本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方便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啤酒用麦芽、大米做原料,主要是需要里边的麦芽糖,麦芽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啤酒花调味儿,最后成为啤酒。用粮食做原料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每批原料可能因为产地、天气、储存运输环境造成细微的不同,这点细微的不同在糖化过程中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差别,过程中需要人为调整才能保证成品口味的一致性。这个问题在个人自酿啤酒过程中很明显,一批酒一个口味儿都是可能的。但工业化啤酒必须避免同一产品口味的差异。
用麦芽和大米做原料是需要里边的麦芽糖,过程中还有不稳定性,那找个别的方法弄出来麦芽糖不就得了,于是淀粉进入了啤酒配料表。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就产生麦芽糖,比用麦芽方便很多。
既然是要麦芽糖,用淀粉制作还得酒厂自己干,于是啤酒用糖浆也进入了原料表。
同样的原材料变化还有啤酒花-酒花油-酒花浸膏。
材料变了,成本低了,工艺没变,酒还是那个味儿。这点降低的成本算到一瓶或一听酒上,对售价造成不了一毛钱的影响。
很多朋友说啤酒不好喝。其实,不论你喝了多少牌子,它们都只是一种啤酒,而且是 口味最淡,风味最差 的一种啤酒。用淀粉、大米发酵也是一种发酵方法,你不能说他错,而且全世界90%的啤酒都是属于这个风格,都是一个味。
为什么?因为他是迎合了大啤酒厂对于成本和产量的要求。
我们现在如果觉得自己还是比较熟悉啤酒的,像百威、嘉士伯、青岛、燕京也喝过不少牌子,其实都是属于一种,称为 “美式工业拉格” ,是American Pale Lager细分出来的American Adjuct Lager。也是我们最常喝的一种。
其实啤酒的世界很大,品种很多,远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种单一口味,你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你现在所有喝过的啤酒其实都只是那个红圆圈圈出的地方。是不是感觉一下子看到宇宙的感觉。
啤酒的 历史 上千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演化出来了相当多品种的,所以,你最初所能想到的对啤酒味道的期待,在过去的千年之间早已有人为你想到并实现了,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他们,好好品尝,这样不但对的起你自己的味蕾,也对的起这瓶啤酒和创造他们的人。
所以,如果你对现在的啤酒味道不满意,那么就去尝试尝试其他品种,他们很多人称之为精酿,可能会给你打开一个新世界。
看看国产品牌啤酒的配料表,都还是有麦芽的,就是量多量少而已。
“麦芽不够淀粉凑”,其实用淀粉还算好的,还有的啤酒配料表直接写糖浆的呢。其实用淀粉也罢糖浆也罢,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降低原料成本,二是加快发酵,糖浆发酵的速度肯定高于淀粉,淀粉的发酵速度高于麦芽,生产周期短了,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大家都认为国产啤酒口感不如进口啤酒醇厚,个人觉得主要原因不是淀粉/糖浆部分替代麦芽,主要原因是啤酒花的用量。啤酒的口感有种特殊的苦味,这主要来源于啤酒花。由于国人的口味习惯,国产啤酒的口味一直是偏淡的。即使在二十年前,很多国产啤酒都属于偏淡的口味,以至于有些地方啤酒引进德国工艺生产出啤酒后,当地人还喝不惯,嫌苦味太重。这也跟国人消费习惯有关,过去国人大多只在夏天喝啤酒,当做解渴消暑的饮料,冬天和春夏季习惯喝白酒。夏天喝啤酒,当然喜欢清爽一些的。相对而言,欧洲气候偏冷,而且一年四季喝啤酒,自然喜欢口味厚重一些的。
最后说一句,即使在公认啤酒品质最好的欧洲,啤酒也属于低端消费品,在正经的宴会上都只有葡萄酒而没有啤酒,既然是大众性低端消费品,控制价格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