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论外几
-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1972年11月16日,中国与位于欧洲西部的卢森堡大公国建交。图为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新权(右)和卢森堡大公国驻苏联大使阿德里恩·梅什在签字仪式上换文时握手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6年9月,卢森堡大公亨利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卢森堡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花:玫瑰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简要历史:
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凯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 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 (1308~1437) 。卢森堡于1364年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1556年又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的统治,由拿骚-瓦尔堡家族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兼并为德国行政区管辖地。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卢森堡于1945年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 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大公让亲王于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卢森堡于1972年11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女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有时甚至靠典当度日,她两岁时随家迁往华沙。
波兰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遭受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统治着,卢森堡对沙皇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1887年,她中学毕业,加入了青年革命组织波兰"无产阶级党",开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无产阶级党"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年青的卢森堡也被列入沙皇军警追捕的黑名单。1889年,卢森堡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第二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在大学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关心波兰、德国和俄国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有关问题。经常出席国际社会主义者的集会,给各国代表当翻译和担任联络工作。1893年3月,卢森堡同她的战友马赫列夫斯基、约吉歇斯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她主编的《工人事业》杂志就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896年7月卢森堡作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出席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
1897年5月,卢森堡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并且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迁移到德国,目的是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亚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工作。她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还参加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党的机关报工作,后来,她定居柏林。从此,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者进行论战,卢森堡积极参加了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898年,在德国党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以卢森堡和蔡特金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卢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指出:"如果运动不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运动作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么的,对我们说来,最终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一叛卖变节的作品,写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优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卢森堡还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说,修正主义不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只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不是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是争剥削的多些或者少些,总之,它是为了清除资本主义的赘疣,而不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本身"。卢森堡在以后德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不断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由于当时德国党内机会主义已经泛滥,这个要求未能实现。在1903年德国党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和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团结革命左派,坚持斗争,终于使这次大会通过了谴责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决议。卢森堡还发表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卓越演说,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革命左派中的杰出革命活动家。
1904年2-5月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关于党的组织原则。卢森堡看到列宁的这篇著作之后,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于1904年先后刊登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火星报》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时代》杂志上,对列宁的建党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列宁所主张的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卢森堡离开俄国党的具体情况,大谈反对"官僚主义"、"极端集体主义"等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她不了解列宁主张按照严格的集中制建党,是为了克服当时俄国各地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小组习气。因为俄国是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斗争需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党。卢森堡的批评有些文不对题,所以列宁说,卢森堡"向读者介绍的不是我这本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俄共(布)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载人俄共(布)党章中。列宁很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在1922年通过的、经过列宁校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生活中的一切争论问题,在决议末通过之前,党内可以充分自由地进行讨论"。俄共(布)党的重大政治决议都是通过民主讨论后作出的。
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斗争中,卢森堡在反对修正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都和列宁站在一起,成为第二国际著名的左派。卢森堡热烈欢迎和拥护1905年俄国革命,积极向德国人民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号召德国工人支持俄国工人的斗争。1907年5月,卢森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宁。她坚决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卢森堡和列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07年8月,卢森堡以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资格出席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会上,她同列宁站在一起反对国际修正主义。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战争与革命问题。德国党的领袖倍倍尔起草了一个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虽然正确地指出,战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战争才会消灭。但是他错误地用"防御"或"进攻"的概念来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提出通过议会斗争来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这就给修正主义以可乘之机。列宁同卢森堡一起,对倍倍尔的提案作了原则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地指出了当时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必须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旦战争爆发,要利用战争引起的政治经济危机,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大会通过了列宁和卢森堡的修正案。以后在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上都重申了列宁和卢森堡修正案的精神。
- 可品
-
卢森堡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花:玫瑰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简要历史:
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凯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 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 (1308~1437) 。卢森堡于1364年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1556年又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的统治,由拿骚-瓦尔堡家族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兼并为德国行政区管辖地。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卢森堡于1945年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 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大公让亲王于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卢森堡于1972年11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女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有时甚至靠典当度日,她两岁时随家迁往华沙。
波兰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遭受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统治着,卢森堡对沙皇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1887年,她中学毕业,加入了青年革命组织波兰"无产阶级党",开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无产阶级党"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年青的卢森堡也被列入沙皇军警追捕的黑名单。1889年,卢森堡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第二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在大学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关心波兰、德国和俄国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有关问题。经常出席国际社会主义者的集会,给各国代表当翻译和担任联络工作。1893年3月,卢森堡同她的战友马赫列夫斯基、约吉歇斯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她主编的《工人事业》杂志就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896年7月卢森堡作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出席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
1897年5月,卢森堡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并且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迁移到德国,目的是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亚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工作。她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还参加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党的机关报工作,后来,她定居柏林。从此,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者进行论战,卢森堡积极参加了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898年,在德国党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以卢森堡和蔡特金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卢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指出:"如果运动不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运动作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么的,对我们说来,最终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一叛卖变节的作品,写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优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卢森堡还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说,修正主义不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只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不是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是争剥削的多些或者少些,总之,它是为了清除资本主义的赘疣,而不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本身"。卢森堡在以后德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不断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由于当时德国党内机会主义已经泛滥,这个要求未能实现。在1903年德国党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和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团结革命左派,坚持斗争,终于使这次大会通过了谴责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决议。卢森堡还发表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卓越演说,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革命左派中的杰出革命活动家。
1904年2-5月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关于党的组织原则。卢森堡看到列宁的这篇著作之后,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于1904年先后刊登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火星报》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时代》杂志上,对列宁的建党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列宁所主张的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卢森堡离开俄国党的具体情况,大谈反对"官僚主义"、"极端集体主义"等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她不了解列宁主张按照严格的集中制建党,是为了克服当时俄国各地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小组习气。因为俄国是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斗争需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党。卢森堡的批评有些文不对题,所以列宁说,卢森堡"向读者介绍的不是我这本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俄共(布)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载人俄共(布)党章中。列宁很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在1922年通过的、经过列宁校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生活中的一切争论问题,在决议末通过之前,党内可以充分自由地进行讨论"。俄共(布)党的重大政治决议都是通过民主讨论后作出的。
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斗争中,卢森堡在反对修正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都和列宁站在一起,成为第二国际著名的左派。卢森堡热烈欢迎和拥护1905年俄国革命,积极向德国人民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号召德国工人支持俄国工人的斗争。1907年5月,卢森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宁。她坚决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卢森堡和列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07年8月,卢森堡以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资格出席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会上,她同列宁站在一起反对国际修正主义。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战争与革命问题。德国党的领袖倍倍尔起草了一个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虽然正确地指出,战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战争才会消灭。但是他错误地用"防御"或"进攻"的概念来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提出通过议会斗争来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这就给修正主义以可乘之机。列宁同卢森堡一起,对倍倍尔的提案作了原则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地指出了当时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必须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旦战争爆发,要利用战争引起的政治经济危机,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大会通过了列宁和卢森堡的修正案。以后在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上都重申了列宁和卢森堡修正案的精神。
- 苏州马小云
-
卢森堡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花:玫瑰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简要历史:
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凯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 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 (1308~1437) 。卢森堡于1364年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1556年又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的统治,由拿骚-瓦尔堡家族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兼并为德国行政区管辖地。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卢森堡于1945年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 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大公让亲王于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卢森堡于1972年11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女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有时甚至靠典当度日,她两岁时随家迁往华沙。
波兰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遭受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统治着,卢森堡对沙皇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1887年,她中学毕业,加入了青年革命组织波兰"无产阶级党",开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无产阶级党"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年青的卢森堡也被列入沙皇军警追捕的黑名单。1889年,卢森堡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第二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在大学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关心波兰、德国和俄国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有关问题。经常出席国际社会主义者的集会,给各国代表当翻译和担任联络工作。1893年3月,卢森堡同她的战友马赫列夫斯基、约吉歇斯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她主编的《工人事业》杂志就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896年7月卢森堡作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出席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
1897年5月,卢森堡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并且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迁移到德国,目的是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亚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工作。她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还参加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党的机关报工作,后来,她定居柏林。从此,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者进行论战,卢森堡积极参加了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898年,在德国党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以卢森堡和蔡特金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卢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指出:"如果运动不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运动作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么的,对我们说来,最终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一叛卖变节的作品,写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优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卢森堡还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说,修正主义不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只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不是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是争剥削的多些或者少些,总之,它是为了清除资本主义的赘疣,而不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本身"。卢森堡在以后德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不断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由于当时德国党内机会主义已经泛滥,这个要求未能实现。在1903年德国党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和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团结革命左派,坚持斗争,终于使这次大会通过了谴责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决议。卢森堡还发表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卓越演说,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革命左派中的杰出革命活动家。
- 大牛哥
-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6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内陆国。西北与比利时接壤,南部与法国为邻,东部与联邦德国相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0.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占大多数,外籍人主要是葡、意、法、德、比等国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通用德语,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简史:公元前50年有高卢人部族居住。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领,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卢森堡被德国占领,大公流亡英国。1948年,卢林堡放弃中立。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外交:卢森堡主张国际关系的准则应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
- 王木生
-
地理书上有,自己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