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王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香港云烟滇王香烟价格?
大概100左右,是外烟,只在境外销售,不在国内销售,品质还不错,据说烟丝全部产自云南。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
夜郎自大啊夜郎自大,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鬼吹灯《云南虫谷》古滇王国揭秘
《云南虫谷》开播以来,观众好评如潮,无论是精美的特效打斗,还是诡异恐怖氛围的塑造都对得起粉丝们苦苦的等待。 随着鬼吹灯剧情的推进,古滇国,出现在了更多人的眼前。开篇中的神秘古滇国给这部影片增添了奇幻色彩,它真的存在吗? 其实,古滇国并非是鬼吹灯的杜撰。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 历史 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详见揭秘消失的古滇王国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把它载入《史记》不久后,它就突然消失了,从此在中国 历史 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关王国的任何踪迹,没有人知道他发生了什么?天灾还是人祸?数万居民到哪儿去了? 1956年,在第二次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在清理6号墓的漆棺底部时,一个不大的被泥土包裹着的方形物体引起了孙太初的注意,当他小心地用软毛刷,刷干净外面的泥土后,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这枚金印上有四个汉字,辩认后确定为“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的出土,充分了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史记》中记载内容的真实可信。 此外,文献记载滇国主体民族的服装与古代越人大致相同。 考古学界在滇池区域还有发现越文化的器物。如肩石斧、段石锛、靴型铜斧和铜鼓等,属古代越文化遗物。 从青铜器图像看,不论男女均穿一件宽大对襟的短袖上衣,衣长及膝,着时不系不扣,以带束之。大多不着裤,有的仅穿短裤或短裙,有的胯下系以宽带,上束至腰际,皆跣足。 过往种种,都在证明古滇国在中国 历史 长河中的确存在过。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古滇国文化还待后人挖掘,破解前人留下众多的未解之迷。
滇王金印名词解释
滇红的解释[Yunnan red tea] 云南出产的红茶 词语分解 滇的解释 滇 ā 古族名,在今 中国 云南省东部 滇池 附近地区。 中国云南省的别称:滇红(云南出产的红茶)。滇剧。滇池。 部首 :氵; 红的解释 红 (红) ó 像鲜血的 颜色 :红色。红叶。红灯。 红尘 。红包。红烧。 红润 。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象征 顺利 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鬼吹灯滇王墓是属于什么篇
属于《鬼吹灯云南虫谷》篇。《云南虫谷》是《鬼吹灯》的第三部,通过《精绝古城》、《龙岭迷窟》的相处合作,这次是三人第一次相约进墓,为了寻找雮尘珠,而雮尘珠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宝物,从古代的帝王到盗墓贼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但从来没有人知道真正的雮尘珠在哪儿,后来陈瞎子给了他们一个方向,告诉他们真正的雮尘珠曾经出现在云南献王墓,所以他们才开始了这次旅程,他们急于使用雮尘珠来解除身上的诅咒。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
A 试题分析: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性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获得正确认识除亲身实践外,还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C错误,答案为A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滇王与南越王展览时间+精彩看点
滇王与南越王展出时间:2021.01.25-2021.04.18展览位置: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综合楼2、3楼观展票价:全票10元,半票5元购票入口:点击进入这个展览里,我们能看到铜立牛、铜牛头、镀锡铜牛头、立牛盖铜杯、立牛铜贮贝器、立牛铜伞盖、剽牛祭祀铜扣饰,还能看到猛虎袭牛铜枕、牛虎铜案(复制品、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不但件件精彩,而且许多堪称国宝。古滇“牛文化”独具特色这个展览为啥有这么多牛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专家介绍,滇人热衷祭祀活动,尤以剽牛最具代表性。牛在古滇人的经济、社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形的纹样被滇人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展览里,我们能看到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这样难得一见的珍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专家指出,贮贝器这种东西是云南最具特点的祭祀器物。贮贝器因出土时贮满了来自印度洋的海贝而得名,主要有铜鼓形、束腰桶形和盒形三种。一些贮贝器顶部的盖上铸造了内容丰富的形象,蕴涵了大量滇人的信息,令人沉醉。其实,它们就是滇人的大型存钱罐。与南越文化联系不少这个展览将展至4月18日,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主办,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协办。从这一长串知名博物馆的名字就能猜到展品之精。滇文化遗物迄今已出土上万件,以青铜器为大宗。此次展出的贮贝器、扣饰、立犬铜狼牙棒、手形銎铜戈等青铜器造型独特、装饰精巧,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高度结合的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说,通常青铜器纹样以平面线刻为主,但滇国出土青铜器很多以立体化造型来呈现生活化场景,达到了中国造型艺术的一个高峰。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E出口开放时间:每天9:00~17:30(16:45停止售票及进场注意:疫情期间进馆参观需遵守相应规定,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须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须全程佩戴口罩,观展时请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并遵守博物馆相关秩序。
滇王金印的简介
滇王金印是两千多年前的一枚印章,这枚印章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古滇国的秘密。它的发现还与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有关。
云南滇王牙膏与云南白药牙膏哪一种好些
各有其功效,都是中药牙膏,一个广告多一个广告少。我觉得滇王还不错。推荐大家多用,而且价格比白药便宜一点,效果差不到哪儿,有过之无不及
2021广州滇王与南越王展举办时间-地点-交通
博物馆是记录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在博物馆之中我们常常能够通过各种展览贯穿古今。2021广州滇王与南越王展将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进行观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览的相关详情吧。 2021广州滇王与南越王展时间:2021年1月25日-4月18日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票价:免费“滇王与南越王”展于2021年1月25日至2021年4月18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开幕当天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本次展览是继“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齐鲁汉风”“寻找夜郎”之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个汉代诸侯王展。该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和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等六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共展出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滇国是汉代西南地区实力较强的属国,战国末至西汉早期达到全盛。在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过程中,滇国逐渐融入华夏,并于公元前109年降汉。西汉晚期,滇国走向衰落,至东汉已不见于史籍。史书记载“汉赐滇王王印”,这一记载在1956年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上得到印证,滇王和其亲属的墓地所在也由此得以证实。随着江川区李家山墓群、昆明羊甫头墓群等遗址陆续发掘,滇文化的轮廓逐渐清晰,目前学界多将滇文化定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 青铜器上的滇国史诗滇国出土文物品类之盛大、技艺之精湛、所展示的文明之高卓,令世人震惊。滇文化遗物迄今已出土上万件,以青铜器为大宗。滇人极富创造力,他们充分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两千多年前滇国社会的一幕幕场景鲜活地刻铸于青铜器上,将瞬间凝固成了青铜器上的滇国史。造型独特、装饰精巧的青铜器具有典型的滇文化特征:贮贝器多用于贮放贝币,其器盖上雕铸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大型场景,主题涵盖祭祀、纺织、狩猎、掳掠、赶集、舞蹈等。滇越文化,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越人是滇国的主体民族,许多滇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国青铜器上的滇人继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传统,房屋模型扣饰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干栏建筑中。此次展出的西汉时期广州陶屋、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以及望柱等文物则反映了南越国在干栏基础上对中原建筑技术的吸收和融合。此外,铜鼓、羽人等越族特色器物或纹饰均在两地有所发现,可见滇国与南越国无论在地缘、族属还是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1983年6月南越王墓挖掘出土,博物馆即以该墓穴原址为基础建成,主要展示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其中,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目前为止发掘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十分珍稀。博物馆辟有古墓保护区和综合陈列楼,有10个展厅,常设展览有文物展和瓷枕展,还有其他不定期展览。文物展是博物馆的主体,展出一万余件南越王赵_墓中的出土文物,展览分为:文帝金印、主室瑰宝等。 交通指南1、乘坐203、273、552、7、543、211、29、33路等公交车至解放北路站下。2、乘坐21、519、528、555、556、108、110路等公交车至越秀公园站下。3、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E出口。
请问七彩云南古滇王国在什么地方
1.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1.古滇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吗 不清楚。 两千多年前,云南抚仙湖畔有一个古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国”。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的四十多个滇文化遗址勾画出古滇国的疆域轮廓: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根据考古发现,今抚仙湖畔石寨山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为贵族墓地,今金莲山为平民墓地。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在这一片三角区域内,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让后人震惊的青铜文明,也有过男耕女织、渔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金莲山附近的集镇,而整个古滇国,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 2.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导游词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关注支持的项目,也是滇池治理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由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担任建设运营。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距昆明主城35公里。项目将集中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古滇历史文化,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境示范、养老养生产业、宜居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于一体,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力争将项目建成国家5A级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据悉,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一期建设公建类项目含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精品湿地公园、湿地度假酒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古滇大剧院、古滇王宴美食天地、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七彩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区、民族部落、古滇大酒店、七彩云南大酒店等。历经三年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到目前已累计投资80亿元,率先开放的两个主要项目分别为古滇艺海大码头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 3.古滇王国的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4.古滇王国的古滇文化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 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类似的之处。 三星堆文化现已上升到了长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国北方和中原的青铜文化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现在出土文物上风格造型的大同小异,惟独李家山青铜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北方文化无任何交叉点,无论造型、纹饰,还是所表现的主题,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面对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创作的莫名的冲动。特别是贮贝器和扣饰,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精华。 还有青铜冶铸工艺上采用的失(蚀)蜡法(此类铸造工艺最早很可能起始于云南),难度极大,铸造精致,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技术上的巅峰,曾对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产生过影响。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完全可以为先民的这些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 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5.古滇国的历史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王国。滇国出现的时代最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为其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东岸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发现了后来被证明是古滇王国王族墓地的古墓群。在一个墓中发现有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蛇钮。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艺术精湛,地域鲜明。如牛虎铜案,雕铸有战争场面的青铜储贝器,持伞铜俑等。 近几十年考古,结合古文献。滇国的疆域并不广阔,大致包括今昆明 市和东川市全部,曲靖与玉溪地区大部,昭通及红河,文山自治州部分地区。滇在当时西南夷中是一个很小的王国。《史记 西南夷列传》说:“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 焉。” 滇国的农业生产发达,渔猎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规模。滇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特别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可以和任何青铜文化媲美。 摘录于《中国考古谜案》。 6.古滇王国是怎样消失的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7.古滇王国的滇王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我们说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探测到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8.古滇国的人文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 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9.古滇王国湿地公园作文 晋城古滇文化广场是镶嵌在古滇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广场以“滇王金印”、“古滇神柱”、“四牛骑士贮贝器”三个代表古滇文化的文物,用象征手法雕塑而成,浓缩和展示出了神秘的古滇神韵。 当你走进古滇文化广场时,仿佛是来参加一场大型聚会,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处都是前来玩耍的人们。许多小孩在这里嬉戏耍闹,有滑旱冰的,有骑单车的,有放风筝的,还有玩游戏的,真想加入到他们中去,偶尔见到认识的小朋友更是兴奋地、尖叫着打招呼,大声地谈论着开心的事。 最热闹的要数中心广场了,这里简直成了一个超级大舞台,有跳交谊舞的,有跳民族舞的,有跳健身操的,甚至还有扭秧歌的。还有一拨人儿在扯着嗓子唱花灯,自娱自乐,高兴极了。就这样许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地聊着天。 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到处都是青葱树木的绿化区,这里怪石嶙峋,有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明镜的水面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各种大树,最养眼的还是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各式各样开的灿烂极了。坡地上栽满了桂花、松柏、万年青、常春藤等四季常青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看着这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情境,我不禁想起了“人在画中游”这句古诗,生出无限遐想。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古滇文化广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么幸福啊!
2021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滇王与南越王展-时间地点及看点
广州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博物馆就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广州是非常出名的。目前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在举办滇王与南越王展,这个展览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内容也都是非常的精彩,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滇王与南越王展时间:2021年1月25日-4月18日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票价:免费“滇王与南越王”展于2021年1月25日至2021年4月18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开幕当天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本次展览是继“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齐鲁汉风”“寻找夜郎”之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个汉代诸侯王展。该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和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等六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共展出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滇王与南越王展看点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滇国是汉代西南地区实力较强的属国,战国末至西汉早期达到全盛。在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过程中,滇国逐渐融入华夏,并于公元前109年降汉。西汉晚期,滇国走向衰落,至东汉已不见于史籍。史书记载“汉赐滇王王印”,这一记载在1956年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上得到印证,滇王和其亲属的墓地所在也由此得以证实。随着江川区李家山墓群、昆明羊甫头墓群等遗址陆续发掘,滇文化的轮廓逐渐清晰,目前学界多将滇文化定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青铜器上的滇国史诗滇国出土文物品类之盛大、技艺之精湛、所展示的文明之高卓,令世人震惊。滇文化遗物迄今已出土上万件,以青铜器为大宗。滇人极富创造力,他们充分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两千多年前滇国社会的一幕幕场景鲜活地刻铸于青铜器上,将瞬间凝固成了青铜器上的滇国史。造型独特、装饰精巧的青铜器具有典型的滇文化特征:贮贝器多用于贮放贝币,其器盖上雕铸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大型场景,主题涵盖祭祀、纺织、狩猎、掳掠、赶集、舞蹈等。滇越文化,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越人是滇国的主体民族,许多滇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国青铜器上的滇人继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传统,房屋模型扣饰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干栏建筑中。此次展出的西汉时期广州陶屋、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以及望柱等文物则反映了南越国在干栏基础上对中原建筑技术的吸收和融合。此外,铜鼓、羽人等越族特色器物或纹饰均在两地有所发现,可见滇国与南越国无论在地缘、族属还是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滇王之印”证实了什么?
另外,《史记》曾载汉武帝授“滇王之印”。可喜的是这颗蛇纽金质篆书的印,于1955年前后在滇池石寨山发掘出来了,证实了司马迁记录的可靠性。
汉武帝发兵征讨什么,使滇王降汉
汉武帝发兵征讨云南,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此设立郡县,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
七彩云南和古滇王国是一个地方吗
1.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1.古滇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吗 不清楚。 两千多年前,云南抚仙湖畔有一个古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国”。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的四十多个滇文化遗址勾画出古滇国的疆域轮廓: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根据考古发现,今抚仙湖畔石寨山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为贵族墓地,今金莲山为平民墓地。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在这一片三角区域内,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让后人震惊的青铜文明,也有过男耕女织、渔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金莲山附近的集镇,而整个古滇国,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 2.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导游词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关注支持的项目,也是滇池治理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由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担任建设运营。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距昆明主城35公里。项目将集中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古滇历史文化,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境示范、养老养生产业、宜居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于一体,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力争将项目建成国家5A级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据悉,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一期建设公建类项目含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精品湿地公园、湿地度假酒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古滇大剧院、古滇王宴美食天地、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七彩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区、民族部落、古滇大酒店、七彩云南大酒店等。历经三年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到目前已累计投资80亿元,率先开放的两个主要项目分别为古滇艺海大码头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 3.古滇王国的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4.古滇王国的古滇文化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 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类似的之处。 三星堆文化现已上升到了长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国北方和中原的青铜文化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现在出土文物上风格造型的大同小异,惟独李家山青铜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北方文化无任何交叉点,无论造型、纹饰,还是所表现的主题,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面对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创作的莫名的冲动。特别是贮贝器和扣饰,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精华。 还有青铜冶铸工艺上采用的失(蚀)蜡法(此类铸造工艺最早很可能起始于云南),难度极大,铸造精致,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技术上的巅峰,曾对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产生过影响。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完全可以为先民的这些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 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5.古滇国的历史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王国。滇国出现的时代最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为其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东岸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发现了后来被证明是古滇王国王族墓地的古墓群。在一个墓中发现有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蛇钮。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艺术精湛,地域鲜明。如牛虎铜案,雕铸有战争场面的青铜储贝器,持伞铜俑等。 近几十年考古,结合古文献。滇国的疆域并不广阔,大致包括今昆明 市和东川市全部,曲靖与玉溪地区大部,昭通及红河,文山自治州部分地区。滇在当时西南夷中是一个很小的王国。《史记 西南夷列传》说:“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 焉。” 滇国的农业生产发达,渔猎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规模。滇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特别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可以和任何青铜文化媲美。 摘录于《中国考古谜案》。 6.古滇王国是怎样消失的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7.古滇王国的滇王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我们说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探测到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8.古滇国的人文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 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9.古滇王国湿地公园作文 晋城古滇文化广场是镶嵌在古滇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广场以“滇王金印”、“古滇神柱”、“四牛骑士贮贝器”三个代表古滇文化的文物,用象征手法雕塑而成,浓缩和展示出了神秘的古滇神韵。 当你走进古滇文化广场时,仿佛是来参加一场大型聚会,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处都是前来玩耍的人们。许多小孩在这里嬉戏耍闹,有滑旱冰的,有骑单车的,有放风筝的,还有玩游戏的,真想加入到他们中去,偶尔见到认识的小朋友更是兴奋地、尖叫着打招呼,大声地谈论着开心的事。 最热闹的要数中心广场了,这里简直成了一个超级大舞台,有跳交谊舞的,有跳民族舞的,有跳健身操的,甚至还有扭秧歌的。还有一拨人儿在扯着嗓子唱花灯,自娱自乐,高兴极了。就这样许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地聊着天。 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到处都是青葱树木的绿化区,这里怪石嶙峋,有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明镜的水面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各种大树,最养眼的还是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各式各样开的灿烂极了。坡地上栽满了桂花、松柏、万年青、常春藤等四季常青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看着这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情境,我不禁想起了“人在画中游”这句古诗,生出无限遐想。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古滇文化广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么幸福啊!
滇王电池怎么样?
特别好用,又特别好
广州滇王与南越王展南越王展览
“滇王与南越王”展时间:2021年1月25日-4月18日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票价:免费“滇王与南越王”展于2021年1月25日至2021年4月18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开幕当天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本次展览是继“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齐鲁汉风”“寻找夜郎”之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个汉代诸侯王展。该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和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等六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共展出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滇国是汉代西南地区实力较强的属国,战国末至西汉早期达到全盛。在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过程中,滇国逐渐融入华夏,并于公元前109年降汉。西汉晚期,滇国走向衰落,至东汉已不见于史籍。史书记载“汉赐滇王王印”,这一记载在1956年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上得到印证,滇王和其亲属的墓地所在也由此得以证实。随着江川区李家山墓群、昆明羊甫头墓群等遗址陆续发掘,滇文化的轮廓逐渐清晰,目前学界多将滇文化定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青铜器上的滇国史诗滇国出土文物品类之盛大、技艺之精湛、所展示的文明之高卓,令世人震惊。滇文化遗物迄今已出土上万件,以青铜器为大宗。滇人极富创造力,他们充分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两千多年前滇国社会的一幕幕场景鲜活地刻铸于青铜器上,将瞬间凝固成了青铜器上的滇国史。造型独特、装饰精巧的青铜器具有典型的滇文化特征:贮贝器多用于贮放贝币,其器盖上雕铸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大型场景,主题涵盖祭祀、纺织、狩猎、掳掠、赶集、舞蹈等。滇越文化,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越人是滇国的主体民族,许多滇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国青铜器上的滇人继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传统,房屋模型扣饰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干栏建筑中。此次展出的西汉时期广州陶屋、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以及望柱等文物则反映了南越国在干栏基础上对中原建筑技术的吸收和融合。此外,铜鼓、羽人等越族特色器物或纹饰均在两地有所发现,可见滇国与南越国无论在地缘、族属还是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滇王之印的介绍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滇王金印的介绍
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
古滇国有几代滇王
庄蹻(前278年——前256年)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M12墓主(前224年——前178年)M3墓主(前178年——前?年)M13墓主(前?年——前?年)M71墓主(前?年——前123年)尝羌(M6墓主)(前123年——前85年)
李家山 滇王是谁? 滇王族
1972年春,在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发掘战国至东汉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闻名遐迩的牛虎铜案出土于24号墓。这次发掘虽然是在“文革”中,但是发掘一公布,就轰动了海内外。1989年江川县人民政府将李家山公布为江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隆冬至次年初夏,又对李家山进行大规模发掘,发掘古墓50余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1993年1月,李家山发掘被国家认定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3年,中国文物精华展在上海举行,国家文物局指定云南省送展李家山文物。“十一”国庆,李家山15件(组)文物被置于上海博物馆显著位置展出,又一次轰动海内外;1993年11月,李家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李家山滇国王族墓地的时代从战国后期一直延续到东汉初,与石寨山相始终。所要指出的是,从“两山”的出土文物来看,李家山自战国后期就已进入青铜文化的兴盛时期,随葬品数量多质量高的大墓层出不穷;但同一时期的石寨山,仍以几件大多是陶器为随葬品的小墓为多见。到了西汉,“两山”并驾齐驱,同处于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西汉中期,石寨山有了某种想要超过李家山的迹象,但到了东汉初,石寨山已明显衰落,而这一时期的李家山仍有不少规模较大的墓葬涌现,出土的青铜器也更多地保存了原滇国的风格。专家推断,李家山较石寨山繁荣时间早,衰落时间晚,中间从未中断。这充分说明,滇国统治者先发迹于李家山一带,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曾将滇国中心移向石寨山一带。当西汉中央王朝灭滇国时,滇王残余势力又退回李家山一带,直到中原王朝推行郡县制最后取代滇王政权。可以肯定地说,李家山自始至终都是滇国的中心地带。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中,人们知道在战国末期至汉武帝时期,云南滇池附近有地方政权名为“滇”,楚威王(公元前339一前329年)时,曾使将军庄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后因无法再与楚联络,这位庄将军只得率其众“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汉武帝时,为寻找由西南达身毒国的对外通道,遣使至滇,受到滇王尝羌友好相待。数年后(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汉朝就在滇王之地置益帅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但是,由于这些记载过于简略,而且在“赐滇王王印”事件后,有关滇和滇王国的记载即神秘消失,以至有人对司马迁的记载是否可信,是否真有滇王国存在,产生怀疑。这种怀疑,直至“滇王之印”出土后,才逐渐消失。 根据莆田庄严研究会《楚庄王至严光一脉世系》载:“楚庄王—楚共王—庄昭—庄陕敖—庄章—庄周—庄谓—庄善—庄蹻(豪)—庄懼—庄建昭—庄梦恂—庄顷—庄既毅—庄彭祖—庄遵—庄无儋—庄鹤年—庄释菱—庄光”。作为云南人,当然可以看出:庄蹻其人的存在,并且称越王二十年,由于在越地生活时间较长,庄蹻留下了长裔;庄蹻王滇二十年(当时中原不知),我们知道,滇国第七代持“滇王之印”的常羌逝世于公元前86年的史实。故,福建和云南有庄蹻后裔,并在1405年郑和下西洋或之前,有播迁至台湾、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等海外者。 由于秦灭楚、滇国都城(呈贡苴兰城)被坼,滇王室出现分化,公元前223年,第三代王室成员一部分入秦,成为维和使者;再由于秦帝国的短暂。《楚汉英列传》之二十九回载:秦将庄不识(职)守于平阳津,及闻沛公兵犯,遂与手下商议对策,引手下3000人尽降沛公。沛公大喜,皆封为属将士。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史记》载:“以舍人从至霸上(长安东十三里),以骑将入汉,还击项羽,属丞相守”。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庄不识(守相,一郡之长称守,由将军冲任,可征发一郡兵力进行征伐。):汉高祖功臣,封“武疆侯”(为汉高祖所封一百三十多位列侯之一,食禄两千石的官)。《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载:庄不识生婴,袭封简侯,婴生庄青翟(?—公元前115年):高祖时大将,汉代大臣。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文帝时袭爵“武强侯”;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5年,任相三年,时置张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从巴蜀道开通西南夷,役数万人;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官场争斗中,自杀于狱;与汉赋才子庄忌、司马相如同时。在今庄氏郡望和堂号中有“天水郡望”,“武强堂”。 汉武帝时,滇国(都城:晋宁晋城)始归汉朝。三国时任滇王者率其家眷入益州(今四川成都广汉市。高祖置郡地,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风光秀丽,是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成都平原中心地。),接受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的熏陶。今有庄氏七言绝句式字派:“文迎红开成瑞景,元良大振运时光。云朝中正重家德,青福将华永杰昌。”“文迎红开”典指:西汉汉武帝的文治武攻,赐滇王印;“成瑞景”典指:迁成都、瑞丽、景宏;“元良”典指:东汉开国光武帝刘秀(庄光同学)改立太子刘庄(汉明帝);“大振”典指:庄蹻兵威;“运时光”典指:庄光与时俱进改严光;“云朝”典指:庄蹻王滇;“中正”典指:春秋中原霸主楚庄王芈侣正宗;“重家德”取为家重德的儒家思想之意;“青福将”典指:汉相庄青翟、越王庄蹻,取将相之门之意;“华”典指:楚国称华夏;“永杰昌”典指东汉问责滇王之印随葬史,而置永昌郡,取以史为鉴,繁荣昌盛。这一谱系字派的解读,不免牵强附会,但反映出庄蹻王滇及其裔孙播迁的历史信息,同时也反映出成都、昆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至于所出现的文化差异。云南玉溪的新平、元江、红河上游如今有七万人,过“关门、闭门”节的“傣雅人(花腰傣)”是最后的滇王室后裔。滇国灭亡之后,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滇人”大部分迫于昆明人不断东进,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对王莽当政后的高压政策不堪负重。于是,自东向西、向南移动,最终止于西双版纳地区与元江流域,与当地“鸠僚”、“濮”等百越民族支系融合,形成了今天傣族的祖先。“滇人”有少部分仍留居滇池区域,据《中国导游—云南》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庲降都督府迁于味县(曲靖)。东晋时,中原分争,南中爨氏(《新篡·云南通志》载:先秦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汉代末年得其姓。)得以发展,成为最强大。咸康五年(339年),爨琛独霸南中。至唐天宝七年(748年),南昭灭西爨,爨氏统治南中先后409年。爨统治时,正置中原战乱频繁,无力顾及边疆。故爨氏虽奉中原王朝,实际成为云南的主宰者,史称“开门节度,闭门天子”,从而创造了“开门、闭门”的两个节日。就象元朝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人大量迁入,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等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一样。爨琛及其裔孙称霸南中后,“爨”字也被作为爨氏统治区域各族人民的统称,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爨人”也就逐渐形成。其主要由汉族移民与“滇人”,以及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爨氏统治时期,经济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云南文史博览》载:爨氏统治区以味县(曲靖)为中心分二境,味县以西为西境(西爨),以东为东境(东爨)。西境为爨氏直接领地,经济文化较东境发达。就民族而言,西东二爨分别为白蛮和乌蛮,即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与“滇人”和“爨人”组成一样,滇、爨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爨文化中的土著文化,主要表现为东爨乌蛮酋长创造的蝌蚪文(也称毕摩文),乌蛮巫师曾用它记下大量的天文、地理、历算、经书、医学、文学、谱牒等资料。至于汉文化和土著文化的融合,表现在夷化过程中,各民族和部落村邑都有“鬼主”及其祖先崇拜,有众多的原始氏族图腾虎、牛、蛇、火、稻等,以及各种原始崇拜信仰、民间习俗等等 。 总的来说,爨文化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昭大理文化。在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庄蹻建立的滇国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不难看出庄蹻支裔,及其庄蹻所统率的二万楚、越将士后裔的影子了。摩尔根曾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说:“在流传到历史时期的一些制度和生活风俗中,保留下来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显然有助于说明他们早先的状况。
汉武帝发兵征讨什么,使滇王降汉
夜郎和滇国具体如下: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武帝乃拜唐蒙为郎中将,从巴蜀笮关入夜郎,招降了夜郎侯多同,将其地划入犍为郡。蜀郡西部的邛、笮(西夷)部的君长亦请求归附,“如南夷(夜郎)例”“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于是汉朝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命司马相如使西夷,在西夷邛、笮地区设一都尉,10余县,均属蜀郡管辖。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朝积极准备重新开拓西南夷,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军队平南越,接着“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始依南粤,南粤已破,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汉朝全部控制了夜郎地区。接着又诛反抗汉朝的邛君、笮侯,冉駹等部皆震恐,请求置吏,汉朝便“以邛都为粤(越)嶲郡,笮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文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将蜀西部的西夷地区完全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汉朝曾以诛南夷兵威招降滇王,但遭到滇的联盟诸部劳浸、靡莫的反对,汉朝便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出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朝在滇国境内设益州郡,赐滇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至此,汉朝基本上将西南夷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
古滇王国的滇国君主列表
下表是由《滇国史》所整理出来的,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大部份的滇王墓还无法确认其本名及年代。庄U0002b3cb(前278年——前256年)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M12墓主(前224年——前178年)M3墓主(前178年——前?年)M13墓主(前?年——前?年)M71墓主(前?年——前123年)尝羌(M6墓主)(前123年——前85年)
滇王之印的重要意义
关于“滇王之印”的意义,有一点值得指出。“滇王之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因之一。
滇王之印说明了什么?
滇王之印说明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滇王之印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x0dx0a更多关于滇王之印说明了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e605a161582816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滇王之印是授予哪个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
汉元狩年间封滇国大将张仁果为滇王,10多年后,汉武帝元封年间,授滇王之印给张仁果。
滇王金印是在哪里发现的,外形是怎样的?
发现于云南三晋宁石寨山古滇王族墓葬群的滇王金印,是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这枚发现于墓漆棺底部的滇王金印通体完好如新。印作蟠蛇钮,栩栩如生地雕刻了一只身体蜷在一起的蛇,蛇背有鳞纹,蛇首抬起伸向右上方。印面每边长2.4厘米,印身厚0.7厘米,通纽高1.8厘米,重89.5克。纽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文乃凿成,笔画两边的凿痕犹可辨识,篆书,白文4字,曰“滇王之印”。
滇王是不是汉武帝分封的一个王候
不是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城。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滇王墓在哪里
滇王墓在云南省昆明市。古滇国的古墓群,以晋宁石寨山古墓群最具代表性。青铜时代的墓葬大都集中在石寨山中段,分布密集。石寨山古墓群经过5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了87座战国末期至西汉墓葬,出土文物几千件,种类多样。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昆明的总体地势是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度,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
云南虫谷献王和滇王什么关系 为什么献王墓的地图会在滇王墓里
《云南虫谷》里,献王墓应该是最惊险的一个墓了,胡八一等人真的是九死一生才走出来。在这本书里,其实还有一个滇王。大家也好奇,《云南虫谷》献王和滇王什么关系? 在原著小说里是这么描述的,滇王是当年古滇国的王,统治云贵一带,而献王古滇国中的一个王,简单来说,滇王就是献王的上司。 西汉最后剿灭古滇国时,献王趁滇王即将亡国时自立为王,又挣扎着存在了一段时间,最后献王眼看自己也要无力抵抗时,率领余部躲进深山老林,就在这个时期修建了献王墓。 献王墓是很惊险的,传闻雮尘珠就在献王墓里,但是大家一直都没有找到。 其实,当年陈瞎子还是陈玉楼的时候,就去找过献王墓。 陈玉楼去献王墓是因为他想挽回自己的名誉,之前盗瓶山古墓时,几方势力损失惨重,陈玉楼极其看重名誉,他知道此事过后,自己常胜山总舵把子的地位可能会保不住,便将主意打到了献王墓上,想要干一票大的。 原本他想邀请鹧鸪哨一同前往,可鹧鸪哨满脑子都是西夏黑水城可能藏有雮尘珠之事,对献王墓不感兴趣,两人便分道扬镳,陈玉楼后来也在献王墓中因毒雾瞎了眼睛。 也是因为在献王墓的失败,陈玉楼自感对不起兄弟,就没有回家,而是四处漂泊,以算命为生,成为了陈瞎子。 很多人可能还觉得奇怪,既然献王不是滇王的兄弟,那么为什么献王墓的地图会在滇王墓里呢? 原因是献王死了之后,他的手下为投奔滇王,便把这墓室地图献给了滇王,并声称也能为他找到如此风水宝地,所以这献王墓地图才会出现在滇王墓中。 在现实里,古滇国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当初考古人员在云南河泊所进行发掘工作时,就发现了许多西汉中期的文物,并且其中还有关于滇国的印章,从古文物上证实了这个滇国是真实存在的。 由出土的文物中还可以看到,这里的青铜器制作已经是十分精细,上面甚至包含了歌舞以及狩猎等画面,从这些文物中还能推断出,这里的人大多是从事农业以及狩猎,生活主要是依靠自己自足。
鬼吹灯中滇王墓在那里?
云南?~好象是
滇王和献王关系
滇王和献王关系为:献王曾经是滇王的手下。献王曾经是滇王的手下,献王自立为王后脱离了滇王,在献王死后,献王手下的得力干将带着献王墓的地图投奔滇王,想要在滇王府中求一线生机。滇王的名号是以云南的别称所命名的,足以见得滇王的地位是在献王之上的。献王曾经统领着整个古滇国,统领着云南一带,献王一直在滇王的手底下做事,献王产生了自立为王的想法,于是在滇王被他国攻击的时候献王趁乱脱离滇王的管控,选择自立为王。献王非常想得到长生并且求助了很多人,最后选择在悬崖上修了一座宫殿,在献王死后把尸体放在了修建的宫殿当中。献王想成为神仙已经想疯了,他觉得在悬崖上建立一个宫殿就可以招来神仙,从而帮助献王复活。献王为了让自己的尸体不腐烂,在墓室当中设立了很多机关,献王在设立这个墓室的时候,动用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坑害了很多老百姓。献王怕自己死后宫殿会被其他人销毁,所以在献王墓当中设立的机关招招致命,只要触发机关很有可能会丧生于此。
古滇王国的历史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楚顷襄王时(前298年─前263年)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近蜀黔中以西。至滇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指出在楚顷襄王时,庄蹻奉命南征。大约在前279年时,领兵通过黔中郡,经过沅水往南,攻略西南。连克且兰(今贵州省福泉市一带),征服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一直攻到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征服了黔中、夜郎、滇等地区。庄蹻以兵威戡定其地属楚,正要归报楚王,而楚国的巫郡、黔中郡在前277年时再度被秦国攻占,庄蹻回国之路断绝,遂留在滇池自立为滇王,号“庄王”。秦始皇时,曾打败破滇国,并开通五尺道至当地,但秦朝灭亡后,交通再度中断。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时,滇国归降,并在当地设置益州郡管辖,纳入了汉王朝的疆域。同时赐“滇王之印”,并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东汉时,随着汉朝郡县制的进一步推广、巩固以及大量汉族的迁入,滇国和滇族被逐渐分解、融合、同化,最终完全消失。据黄懿陆《滇国史》的考证,古滇国当在东汉元初二年(115年)才完全灭亡。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更为先进的铁器文化之中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云南滇王是什么档次的酒
高档。1、云南君和酒业公司依托罗平独特的酿酒秘方、独特的地里环境、独特的气候、独特的酒窖、独特的技艺、独特的酿酒原料等天然酿酒条件,打造滇王老窖洞藏珍品名酒。2、云南省名酒,企业信用等级a级,滇王老窖连续获云南省十佳名酒荣誉,畅销云南全省,成为云南白酒行业第一品牌。
滇王传奇香烟多少一包?
有,,,,,
香港滇王吉祥香烟多少钱一盒?
吉祥香烟大概是在¥25左右一盒。
香港云烟滇王香烟价格?
一些香烟的品牌和价格都可以通过网上去咨询,也可以在线下的一些商业店去咨询
香港云烟滇王香烟价格?
一些香烟的品牌和价格都可以通过网上去咨询,也可以在线下的一些商业店去咨询
香港云烟滇王香烟价格?
一些香烟的品牌和价格都可以通过网上去咨询,也可以在线下的一些商业店去咨询
请问七彩云南古滇王国在什么地方
1.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1.古滇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吗 不清楚。 两千多年前,云南抚仙湖畔有一个古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国”。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的四十多个滇文化遗址勾画出古滇国的疆域轮廓: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根据考古发现,今抚仙湖畔石寨山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为贵族墓地,今金莲山为平民墓地。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在这一片三角区域内,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让后人震惊的青铜文明,也有过男耕女织、渔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金莲山附近的集镇,而整个古滇国,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 2.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导游词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关注支持的项目,也是滇池治理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由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担任建设运营。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距昆明主城35公里。项目将集中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古滇历史文化,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境示范、养老养生产业、宜居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于一体,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力争将项目建成国家5A级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据悉,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一期建设公建类项目含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精品湿地公园、湿地度假酒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古滇大剧院、古滇王宴美食天地、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七彩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区、民族部落、古滇大酒店、七彩云南大酒店等。历经三年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到目前已累计投资80亿元,率先开放的两个主要项目分别为古滇艺海大码头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 3.古滇王国的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4.古滇王国的古滇文化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 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类似的之处。 三星堆文化现已上升到了长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国北方和中原的青铜文化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现在出土文物上风格造型的大同小异,惟独李家山青铜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北方文化无任何交叉点,无论造型、纹饰,还是所表现的主题,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面对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创作的莫名的冲动。特别是贮贝器和扣饰,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精华。 还有青铜冶铸工艺上采用的失(蚀)蜡法(此类铸造工艺最早很可能起始于云南),难度极大,铸造精致,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技术上的巅峰,曾对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产生过影响。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完全可以为先民的这些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 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5.古滇国的历史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王国。滇国出现的时代最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为其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东岸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发现了后来被证明是古滇王国王族墓地的古墓群。在一个墓中发现有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蛇钮。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艺术精湛,地域鲜明。如牛虎铜案,雕铸有战争场面的青铜储贝器,持伞铜俑等。 近几十年考古,结合古文献。滇国的疆域并不广阔,大致包括今昆明 市和东川市全部,曲靖与玉溪地区大部,昭通及红河,文山自治州部分地区。滇在当时西南夷中是一个很小的王国。《史记 西南夷列传》说:“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 焉。” 滇国的农业生产发达,渔猎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规模。滇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特别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可以和任何青铜文化媲美。 摘录于《中国考古谜案》。 6.古滇王国是怎样消失的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7.古滇王国的滇王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我们说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探测到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8.古滇国的人文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 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9.古滇王国湿地公园作文 晋城古滇文化广场是镶嵌在古滇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广场以“滇王金印”、“古滇神柱”、“四牛骑士贮贝器”三个代表古滇文化的文物,用象征手法雕塑而成,浓缩和展示出了神秘的古滇神韵。 当你走进古滇文化广场时,仿佛是来参加一场大型聚会,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处都是前来玩耍的人们。许多小孩在这里嬉戏耍闹,有滑旱冰的,有骑单车的,有放风筝的,还有玩游戏的,真想加入到他们中去,偶尔见到认识的小朋友更是兴奋地、尖叫着打招呼,大声地谈论着开心的事。 最热闹的要数中心广场了,这里简直成了一个超级大舞台,有跳交谊舞的,有跳民族舞的,有跳健身操的,甚至还有扭秧歌的。还有一拨人儿在扯着嗓子唱花灯,自娱自乐,高兴极了。就这样许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地聊着天。 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到处都是青葱树木的绿化区,这里怪石嶙峋,有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明镜的水面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各种大树,最养眼的还是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各式各样开的灿烂极了。坡地上栽满了桂花、松柏、万年青、常春藤等四季常青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看着这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情境,我不禁想起了“人在画中游”这句古诗,生出无限遐想。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古滇文化广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么幸福啊!
七彩云南和古滇王国是一个地方吗
1.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关于古滇王国诗句 1.古滇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吗 不清楚。 两千多年前,云南抚仙湖畔有一个古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国”。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的四十多个滇文化遗址勾画出古滇国的疆域轮廓: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根据考古发现,今抚仙湖畔石寨山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为贵族墓地,今金莲山为平民墓地。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在这一片三角区域内,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让后人震惊的青铜文明,也有过男耕女织、渔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金莲山附近的集镇,而整个古滇国,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 2.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导游词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关注支持的项目,也是滇池治理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由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担任建设运营。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距昆明主城35公里。项目将集中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古滇历史文化,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境示范、养老养生产业、宜居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于一体,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力争将项目建成国家5A级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据悉,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一期建设公建类项目含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精品湿地公园、湿地度假酒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古滇大剧院、古滇王宴美食天地、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七彩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区、民族部落、古滇大酒店、七彩云南大酒店等。历经三年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到目前已累计投资80亿元,率先开放的两个主要项目分别为古滇艺海大码头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 3.古滇王国的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4.古滇王国的古滇文化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 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类似的之处。 三星堆文化现已上升到了长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国北方和中原的青铜文化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现在出土文物上风格造型的大同小异,惟独李家山青铜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北方文化无任何交叉点,无论造型、纹饰,还是所表现的主题,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面对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创作的莫名的冲动。特别是贮贝器和扣饰,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精华。 还有青铜冶铸工艺上采用的失(蚀)蜡法(此类铸造工艺最早很可能起始于云南),难度极大,铸造精致,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技术上的巅峰,曾对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产生过影响。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完全可以为先民的这些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 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5.古滇国的历史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王国。滇国出现的时代最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为其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东岸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发现了后来被证明是古滇王国王族墓地的古墓群。在一个墓中发现有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蛇钮。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艺术精湛,地域鲜明。如牛虎铜案,雕铸有战争场面的青铜储贝器,持伞铜俑等。 近几十年考古,结合古文献。滇国的疆域并不广阔,大致包括今昆明 市和东川市全部,曲靖与玉溪地区大部,昭通及红河,文山自治州部分地区。滇在当时西南夷中是一个很小的王国。《史记 西南夷列传》说:“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 焉。” 滇国的农业生产发达,渔猎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规模。滇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特别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可以和任何青铜文化媲美。 摘录于《中国考古谜案》。 6.古滇王国是怎样消失的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7.古滇王国的滇王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我们说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探测到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8.古滇国的人文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 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9.古滇王国湿地公园作文 晋城古滇文化广场是镶嵌在古滇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广场以“滇王金印”、“古滇神柱”、“四牛骑士贮贝器”三个代表古滇文化的文物,用象征手法雕塑而成,浓缩和展示出了神秘的古滇神韵。 当你走进古滇文化广场时,仿佛是来参加一场大型聚会,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处都是前来玩耍的人们。许多小孩在这里嬉戏耍闹,有滑旱冰的,有骑单车的,有放风筝的,还有玩游戏的,真想加入到他们中去,偶尔见到认识的小朋友更是兴奋地、尖叫着打招呼,大声地谈论着开心的事。 最热闹的要数中心广场了,这里简直成了一个超级大舞台,有跳交谊舞的,有跳民族舞的,有跳健身操的,甚至还有扭秧歌的。还有一拨人儿在扯着嗓子唱花灯,自娱自乐,高兴极了。就这样许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地聊着天。 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到处都是青葱树木的绿化区,这里怪石嶙峋,有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明镜的水面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各种大树,最养眼的还是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各式各样开的灿烂极了。坡地上栽满了桂花、松柏、万年青、常春藤等四季常青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看着这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情境,我不禁想起了“人在画中游”这句古诗,生出无限遐想。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古滇文化广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