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海洲”——江苏省如东县县城掘港有一条美丽的仿古街,街名扶海洲.扶海洲本是如东大地最早的称谓,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扶海洲原是南黄海与长江交汇形成的一块沙洲,好像是大海与长江搀扶出的一个孩子,故此得名。它形成于二三千年前的西周,唐朝时才和大陆相联。《崇川竹枝词》中有首专写扶海洲的词:“淮南江北海西头,中有一泓扶海洲。扶海洲边是侬住,越讴不善善吴讴。”这首竹枝词的前两句准确地写出了扶海洲的地理位置:“淮南”是淮河之南,“江北”是长江之北,“海西头”就是黄海的西岸.这“扶海洲”正是我们如东。所以史志里说,如东古称“扶海洲。”词的三四句说,住在扶海洲的人都“善吴讴”。“讴”是唱歌。“善吴讴”就是爱唱会唱吴歌。唱吴地一带的民歌,为什么住在江北的如东人当时喜欢唱吴歌呢?原来,如东古属吴地,但如东人大多是移民,土生土长的很少。移民中又以同属吴地的江南人为多。千百年后,许多如东人已不再会说江南话了,但悠扬,轻快的江南吴歌仍然可从今日如东民歌中寻觅到它的袅袅余韵。街、阁名“扶海”,取物换星移而古韵犹存之意。古“扶海洲”地域即今之如东县,原为海中沙洲,历经沧海桑田,演变至今。洲之成陆可远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清《扬州府志》载:“秦汉时州(泰州)东百里有长洲泽,又东有扶海洲。”《嘉庆一统志》中载有“掘港在县东江中沙洲上”。又据《后汉书》记载,广陵郡为刘邦侄吴王濞之封地,“扶海洲上有草名师,其实食为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说明“扶海洲”已列入牌版图吏治,且日渐发达。“扶海洲”的开发是历代劳动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先人们为此付出了鲜血和汗水。掘港原有一庙,庙门东开,面对大海,匾额上题有“辟我草莱”4个大字,意即披荆斩棘,开辟荒滩。传说古代有兄弟三人,来到这茫茫沙洲。他们不畏海风肆虐和海水侵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留下了先人的第一行足迹,收种了洲上的第一茬作物。后人敬仰他们的开拓精神,立庙祭祀,永志不忘。